今天咱們聊聊驅動方式這件事兒,因為昨天晚上茶哥的一個粉絲群里又“掐起來”了,有位老鐵說前驅車一般都是家用,后驅車基本用在B級車上;隨后另一位老鐵發(fā)出了五菱宏光的照片~
考慮到現(xiàn)在前驅車幾乎遍地都是,即便是豪華品牌也有很多前驅車型,這是為啥?要是簡單粗暴一點的說,無非就是“車”和“錢”的事兒。從車的角度來看,隨著汽車的外觀設計越來越圓滑,早已不是方方正正的造型,加上出于操控和安全的考慮,現(xiàn)在的車身重心要比幾十年前更低,視覺盲區(qū)也更少,但這也就意味著發(fā)動機艙的空間被壓縮。與縱置發(fā)動機相比,橫置發(fā)動機顯然更能利用機艙的寬度,因此從空間利用方面,橫置發(fā)動機占有優(yōu)勢。另外,把發(fā)動機橫向放在機艙里,發(fā)動機飛輪恰好與兩側車輪平行,且飛輪距離前輪的距離要遠遠小于后輪,這樣直接將發(fā)動機的動力傳遞到前輪要比傳遞到后輪容易的多,還可以降低成本,對車企而言,降成本就是賺利潤,何樂而不為?既然前驅車優(yōu)點不少,那還要后驅車作甚?大家可以想一下,發(fā)動機在前面、驅動輪也在前面,而車身后半部分啥也沒有,這是不是“頭重腳輕”?另外,由于前輪本身就是轉向輪,現(xiàn)在又給它加上一個驅動的工作,一邊轉動一邊轉向,這必然會出現(xiàn)轉向不足的情況,或許正是前驅車的這些“副作用”,才讓一些車型保留了后驅形式。與前驅車相比,后驅車具有車身前后重量比更均衡的特點,在極限駕駛時的車身姿態(tài)更優(yōu)秀。另外,由于車輛的轉向輪和驅動輪分開,因此也不會出現(xiàn)前驅車那樣的轉向不足情況。首先,一根傳動軸的成本就不低,別看傳動軸是金屬材質看上去很長很硬,但它非常“嬌氣”,如果你拖個底、上個馬路牙子啥的,要是磕著它,那就盼著有個好運氣吧,由于它工作時轉速極高,因此即便有一點的失圓、彎曲、磨損,那就等著車輛抖動、異響、甚至共振……即便不磕碰,日常的維護也要一筆銀子。其次,后驅車一般都要求發(fā)動機縱置,因為這樣發(fā)動機的飛輪可以直接和傳動軸保持相對平行;如果后驅車采用發(fā)動機橫置,那么飛輪方向是與車輪平行的,而傳動軸是與車輪垂直的,這就要靠齒輪轉變動力傳遞角度,動力損失更大。也正因如此,大部分后驅車都是縱置發(fā)動機,這就要求發(fā)動機艙有足夠空間,因此一般多出現(xiàn)在車身更長的B級車上或中大型SUV上。
至于為啥五菱宏光也是后驅,其實和車型定位有關。其實不止是五菱宏光,放在商用車里,幾乎沒有前驅車,都是長長的驅動軸,這是因為對于貨車來說,車身太長,車輛重心在車輛的中后部,如果將驅動力放在前輪,從力學角度來看顯然不合理,因此只能是后驅。家用車由于車身長度有限,因此前驅、后驅在力學分析方面相差不大。五菱宏光能夠做到后驅,也是考慮到車型拉人載貨的用途,畢竟發(fā)動機排量不大,再用個前驅,相當于拉著車走,在滿載時肯定沒有后驅推著車走省力。并且五菱宏光可以將發(fā)動機放在前排座椅下面,沒有家用車那些束縛,也有條件采用后驅。后驅車雖然沒有轉向不足的問題,但存在甩尾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車輛慣性導致。既然前驅車和后驅車各有優(yōu)劣,那能不能把它們的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前驅+后驅不就行了嗎?對!工程師也是這么想的,于是搗鼓出來了四驅,看一張圖大家就明白四驅怎么回事兒了。藍色箭頭就是后驅車的傳動軸,單看這里和后驅車并沒有什么兩樣。但在四驅車的驅動系統(tǒng)里,在傳動軸上面又多了一套齒輪機構,又多了一個傳動軸(綠色箭頭),這個短的傳動軸則向前輪傳遞動力。至于是全時四驅、分時四驅、適時四驅就看兩個傳動軸之間的這套機構如何設置了,包括前后軸的動力分配也是由這套機構解決,細說起來就篇幅就太長了,這兒就不細說了。從上面的圖片來看,發(fā)動機也是采用了縱置形式,這種形式的優(yōu)勢前面已經說了,不過市面上有些四驅車型也采用橫置發(fā)動機,對于這類車型,茶哥不予置評。無論是前驅還是后驅、四驅,其實對于家用車來說,茶哥認為能跑就行。就咱們這用車環(huán)境,就算開一輛8×8的全驅動車輛,也感受不到什么性能。至于所謂的“后驅就比前驅好、四驅就比后驅強”,完全就是忽悠人的,尤其是后半句,前后軸動力比9:1的四驅車,還真不如一個后驅車好玩!概括一下:平常家用前驅足矣!荷爾蒙充足想玩車?錢多買四驅帶鎖的、錢少買后驅的,必須都是縱置發(fā)動機的!這些條件都想滿足?買五菱宏光去吧!哥在秋名山等你![大家都在看]
↑ ↑ ↑
長按識別二維碼
進群與TA聊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