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賽車是講究精準操作的代表,拉力賽車更像是在此基礎上更加狂放、灑脫的舞者。FIA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簡稱WRC,與F1齊名的頂尖拉力賽事。如果找?guī)讉€詞來形容,便是未知性、多樣性,正是因此,WRC成為了最具觀賞性的汽車賽事之一。![]()
第一屆摩納哥拉力賽的老照片
第一屆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是在1973舉辦,這么看的話,歷史并不算太長,但是它的起源-蒙特卡洛拉力賽可是創(chuàng)立于1911年,距今已經(jīng)有了逾一個世紀的歷史。蒙特卡洛拉力賽,對于很多車迷來說,這是賽車史上最著名的賽事之一。最初,它叫做摩納哥拉力賽,這項賽事的舉辦初衷真的很有意思,當時的尼斯嘉年華吸引了非常多的人流,摩納哥人民看到這樣的情景有些“眼紅”,于是打算辦個比賽,把人們吸引過來。![]()
阿爾卑斯山脈地區(qū)天氣、路況復雜
就是一個這么簡單的原因,讓這項聞名全球的著名賽事誕生了。第一屆賽事便吸引了23臺賽車參與其中,隨著賽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當時的一些汽車廠商便想以此作為展示自家產(chǎn)品與技術的平臺。![]()
1967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
摩納哥的國土面積僅為1.95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小的國家。所以參加拉力賽的選手需要從歐洲各個國家出發(fā),前往最終目的地蒙特卡洛。路途中包括阿爾卑斯山脈地區(qū),期間會有冰雪等多種天氣,再加上蜿蜒的山路,要想完賽,實屬不易。這其實也是現(xiàn)代拉力賽的整個縮影,前面說到WRC的特點就是未知性、多樣性,這就包括賽道的路面條件、天氣等多方面。隨著蒙特卡洛拉力賽的不斷發(fā)展,它不只是一個比賽,更像是拉力車迷的節(jié)日。自WRC誕生之后,歷史悠久的蒙特卡洛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每賽季的第一場分站賽。WRC不像場地賽車,不管在哪個國家,賽道都是清一色的瀝青路面,雖然賽道的彎道設計、高低起伏、大直道長度、賽道寬度各有不同,但是整體的變化并不像拉力賽這么大。WRC周游世界,跨越各大洲。蒙特卡洛雖然是柏油路面為主,但是彎多路急,而且阿爾卑斯地區(qū)氣候不定。瑞典以冰雪賽道為主,并且有很多的高速彎,這時候北歐人的駕駛天賦會得以體現(xiàn),而且還有著名的“科林坡”。此外,科西嘉“一萬個彎”、阿根廷起伏的丘陵加上熱情的觀眾、內(nèi)羅畢的炎熱高溫、英國的陰雨,這些不同地域的特點都將體現(xiàn)到比賽當中。甚至在看WRC比賽的時候會有一種錯覺,我看的是比賽還是風景紀錄片?如果去問車迷為什么喜歡看賽車,回答應該具有高度的一致,緊張!刺激!確實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原因。不然納斯卡一圈圈跟那轉(zhuǎn)有什么看頭,最期待發(fā)生的還不是賽車之間發(fā)生碰撞,碎片橫飛、火花四濺。WRC賽道環(huán)境正好能夠創(chuàng)造極強的視覺沖擊。切彎心過彎和漂移過彎愛看哪個?我覺得漂移會占多數(shù),雖然在場地賽中速度會慢一些,但是到了拉力賽場,這才是正確的操作方式。隨著車尾甩過,沙塵也經(jīng)輪胎飛向天上,氣氛迅速點燃。另外,WRC的賽事安排也是比較有意思,能夠充滿整個周末。每一站的比賽將會持續(xù)三天,將會有二十個左右需要計時的特殊賽段,如何贏下比賽?很簡單,要成為最快的那臺車,這樣的話,在比賽周末結(jié)束的時候,將會站上領獎臺。WRC使用的賽車均為量產(chǎn)版車型經(jīng)改裝而來。這也是這項賽事受歡迎的一個原因,畢竟這些車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見到的產(chǎn)品,不像房車賽那些超級跑車或是方程式賽車。所以會讓觀眾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更容易融入到賽事當中。由于賽事的路線并不像場地賽那么固定,所以WRC賽車中除了車手以外還會有領航員為車手指路。要想跑出出色的成績,領航員的作用不可或缺,他會向車手連續(xù)發(fā)出“神秘”的指令,其中包括一些數(shù)字用來顯示彎道的緩急。![]()
科林麥克雷
WRC發(fā)展多年,期間誕生了很多搭配默契的搭檔,“無懼生死”的傳奇車手,還有稱霸賽場的“一代名車”。像“蘇格蘭飛人”科林麥克雷、“九冠王”勒布、稱霸芬蘭站的格隆霍姆、成熟冷靜的伯恩斯等等。![]()
Lancia Stratos HF Group 4
長得像個小怪物
至于賽車就更不用說了。Lancia Stratos HF,一臺生來就是為了WRC冠軍的傳奇賽車,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三連冠足夠說明問題。提到Lancia也得說說Delta HF,連續(xù)六次廠商冠軍確實恐怖;Subaru Legacy,車身上標志性的555涂裝,也是國人對于拉力賽啟蒙車型。![]()
Subaru Legacy港京拉力賽
如果將WRC經(jīng)典的車型全數(shù)列出類,估計可以單獨寫一篇文章,其實對于WRC來說,有一個組別曾經(jīng)出現(xiàn)卻又消失,雖然是以偏向“負面”的形式離開人們的視野,但是那幾年的瘋狂卻成為車迷心中的經(jīng)典。曾經(jīng)的經(jīng)典,消失的Group B
上世紀的80年代,對于當時的車迷來說是幸運的,因為在這期間,極為瘋狂、前所未有的B組賽車能夠在賽道上與他們擦肩而過。WRC在1980年設立的Group B,一個能夠充分展示車輛機械性能的組別。Hot Hatch大家都聽說過,俗稱的小鋼炮,Group B的參賽車輛大多數(shù)以此類車型為基礎打造,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這個組別的改裝方法接近無限制改裝。![]()
Lancia 037
![]()
Peugeot 205 T16
賽車有兩個特性,一個是輕,另一個就是擁有強勁的動力輸出。管陣式車架、極輕的車身覆蓋件,動力輸出能有多少?平均接近500馬力,這就像給自行車配上一個大功率引擎。想象中的美好畫面是,你會駕駛車輛極速穿梭,但是事實上,這是難以駕馭的猛獸。![]()
Lancia Delta S4
為什么會這么說?零到百公里加速2.3秒以內(nèi)放到現(xiàn)在是什么水平,是super car?或許hyper car更為合適,但是這是四十年前B組賽車的水平。舉個例子,Lancia Delta S4,Group B的明星之一,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共同加持,如果不是渦輪被限制在了2.2Bar,動力或超千匹。![]()
Lancia 037
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Group B賽車是在1983年正式出現(xiàn)在WRC賽場之上-Lancia037 Monte Carlo。前兩年WRC最耀眼的車型要數(shù)AudiQuattro,憑借四驅(qū)系統(tǒng),玩兒得風生水起,Lancia 037的出現(xiàn),讓奧迪不再那么輕松。![]()
Ford RS200
![]()
Austin Rover Metro 6R4
其實Group B組別當中出現(xiàn)了非常多的經(jīng)典賽車,尤其是比較喜歡Hot Hatch的車迷,看完圖片基本上都能叫出賽車的名字。這其中就包括LanciaDelta S4、Austin Rover Metro 6R4、Ford RS200、Audi S1 Quattro,哦對,還有我最喜歡的Peugeot 205 T16。![]()
Peugeot 205 T16
“WRC is for boy, Group B was for men.”助力轉(zhuǎn)向、防抱死、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統(tǒng)統(tǒng)不會出現(xiàn)在Group B賽車上,車手必須憑借一己之力與速度機器做斗爭。當車輛不聽話的時候,能夠讓車輛回到正軌上的辦法或許之后幸運之神的眷顧。
這樣的賽車在打造它們的廠家眼里,都無法完全由車手掌控。雖然車輛性能出眾,但是安全性卻無法得到保證。坐在Group B賽車里就像坐進一個紙盒子,而座椅后方則擺放著這只猛獸的心臟。1986年是一個讓人開心不起來的年份。一臺福特 RS 200在彎道中失去控制,直接沖入觀眾人群中,3人死亡、3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在之后的5月,一臺Delta S4在柏油路面上沖出賽道,撞樹起火,車手與領航員不幸遇難,只留下一具燒空的管式車架。1987年,Group B被宣布取消,由Group A取代。Group B的極限已經(jīng)不由車手、車輛等因素決定,能夠影響賽段成績的因素只有道路,因為賽車已經(jīng)到了極限。這正是那個年代瘋狂的原因,也正是這份瘋狂,造就了最純粹、最真實的賽車。給賽車來點電是現(xiàn)在的大趨勢,現(xiàn)在很多賽車都采用了混合動力單元,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F1和WEC,其中WEC LMP1組別的保時捷919更是在退役之后,使用解除限制的919 EVO在紐伯格林北環(huán)刷出了5分19秒546的變態(tài)成績。![]()
Porsche 919 Hybrid EVO
這張圖片拍攝于SPA的Eau Rouge彎
賽車的動力單元中加入混動系統(tǒng)確實能夠給車輛的動力帶來一定的提升,而且不可否認的是電機在瞬間的爆發(fā)力確實要強于傳統(tǒng)內(nèi)燃機,而且內(nèi)燃機有了電機的輔助,在提速等方面也會更快,關鍵是還變得環(huán)保了。對于WRC,現(xiàn)在的規(guī)劃是在2022年使用混合動力賽車,其中具體的規(guī)則也將在近期公布。從目前來看,豐田、現(xiàn)代等車隊都對這一舉措表示支持。混動系統(tǒng)的引入聽起來比較簡單,但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也很多,例如電池的能量密度、電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帶來多大的幫助?車重增加后的減重處理、懸掛系統(tǒng)的強度提升、剎車系統(tǒng)的負荷等等。而且現(xiàn)在的賽車運動規(guī)則都是奔著節(jié)約成本去制定。其中包括研發(fā)成本、運營成本,但是現(xiàn)在研發(fā)混動賽車正好與其形成沖突。我們都知道賽車是燒錢的運動,尤其是在賽車的研制方面,所以目前來看,只能控制成本,節(jié)約?不可能。![]()
C4 WRC HYmotion4原型車
其實WRC賽車對于混合動力單元的探索早在2008年就已經(jīng)開始,當時雪鐵龍打造了一臺C4 WRC HYmotion4原型車,這個涂裝很有意思,從中間一開為二,去展示一些混合動力的特性。這臺車搭載2.0T渦輪增壓發(fā)動機與125千瓦的電機。有些人會問為什么不讓WRC直接過渡到純電,那我可能會說,這根本不是過度,而是想讓這項歷史悠久的賽事直接走向沒落。為什么會這么說?因為現(xiàn)在的電動技術應用場景還是比較有限,而且受限制的因素太多。![]()
Formula E電動方程式
那可能有人說,現(xiàn)在的FE電動方程式不是和F1一樣搞得風聲水起嗎?實際上FE和F1真的很難相提并論。可能FE的造型會讓人覺得這是一臺性能極為出眾的賽車,但是如果去看看整個比賽的平均速度,F(xiàn)E和F1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此外,F(xiàn)E現(xiàn)在玩兒的不是去拼絕對速度,也不是去玩賽車多強的爆發(fā)力,他們玩的是賽車的電量管理,你必須保證你的賽車能夠在電量耗盡前沖過終點線,不然領跑多少圈都是白扯,迪格拉西在最后階段超越賽車沒電的維爾萊茵就是最好的例子。![]()
WRC的道路環(huán)境更加復雜
純電的動力系統(tǒng)對于場地賽車還算比較友好,但是WRC賽車需要應對的可是比FE要多得多。其中就包括賽車在野外條件下的充電問題,長距離的電池穩(wěn)定性,惡略路面與撞擊后的電池安全性等等。簡單來說,就是賽場的突發(fā)情況數(shù)量,拉力賽要比場地賽多得多。其實對于車迷來說,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賽事的觀賞性。賽車是一項富有激情的運動,除了視覺感受方面,還包括聽覺、以及現(xiàn)場的氛圍。WRC賽事有一個特點,就是賽車與觀眾的“零距離”,這也應該是觀眾參與度最高的一項賽車運動。遠處揚起灰塵、車未至、引擎轟鳴聲先到,這其實是一個極富儀式感的場面。要是換成電動車,悄無聲息從你面前駛過,且不說速度、刺激感,但是氛圍就要比帶有內(nèi)燃機的車輛弱了不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白,玩兒游戲的時候,你是喜歡開著聲音玩兒,還是靜音呢?所以說FIA除了考慮經(jīng)費、環(huán)保等問題的同時,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保持賽事的旺盛生命力,并且吸引到足夠多的觀眾。不要為了提高賽事影響力,搞出一些亂七八糟的花樣去增加觀眾的賽事參與度。所現(xiàn)在這個階段提出混動賽車的理念是一個比較好的提議,雖然在成本上會更“燒錢”,賽車的重量會變重,但是效果卻是帶來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加速。而且從中帶來的技術改進與升級也能反哺到民用量產(chǎn)車的設計制造當中。至于純電,等電池技術有了革命性突破再說吧。其實車迷的快樂非常簡單,給我一個刺激、火爆的比賽場面足矣。我看的是富有激情的比賽,而不是從賽車中體現(xiàn)出的環(huán)保理念。【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