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系列報告中的最后一篇文章。
這里先強調(diào)一點,并不是油漆越厚越好,鈑金涂裝工藝之高低,并不僅僅是一個漆膜厚度就能反映的。而且,就如同汽車內(nèi)飾,除了“做工”區(qū)別之外,鈑金油漆還有“材質(zhì)”的高低之分。對于一些“變色漆”而言,其漆膜的價值不是一個“厚薄”就可以衡量的。所以,本文只是單純談漆膜厚度,不談好壞。
![]()
主流的車漆分為電泳層、中涂層、色漆層和清漆層總共4層。一般來說,電泳層厚度為20微米,中涂層厚度為30微米,色漆層厚度20微米,清漆層厚度30微米,換句話說,車漆厚度在100微米以上的基本都可以被視為合格。
![]()
![]()
2018北京車展,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在2018北京車展上總共測試了300多款展車的鈑金油漆厚度。之前AutoLab已經(jīng)發(fā)布了小型轎車、自主緊湊轎車、合資緊湊轎車、小型SUV、豪華/進口轎車、中大型及以上SUV、MPV、非豪華品牌中級及以上轎車、豪華/進口緊湊和中級SUV、合資/自主中級SUV、自主緊湊級SUV,總共11組車漆厚度測試報告,今天發(fā)布的是2018北京車展上23款合資緊湊級SUV的車漆厚度測試報告。
![]()
在23款車當中,只有領克02的漆膜厚度超過了300微米(um)——這種厚度的漆膜出自涂裝流水線的可能性極小。所以,我們將其定義為“疑似定制展車”不計入排名。由于領克02目前還未上市,所以如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
由于本次測量的儀器其工作原理有點類似于“核磁共振”,因此只能測量金屬鈑金(含鋁合金鈑金)的漆膜厚度,對于塑料、玻璃纖維以及碳纖維鈑金無能為力,所以一些高端車的鈑金漆膜厚度無法測量。否則,以北京車展的規(guī)模,展車遠不止300多款。另,我們選取的漆膜測試部位位于車前“引擎蓋”部位,相對而言,為了抵擋迎風面的砂石磨損,這個部位的漆膜可以說是全車最厚的。
最后,必須強調(diào)的是,本次測試受環(huán)境、設備以及諸多客觀條件所限,測試結果僅作參考。
廢話不說,上干貨!如果有嫌圖片太多的,請直接翻到文末,有對比圖表。
1、斯柯達柯珞克
![]()
![]()
2、雷諾科雷嘉
![]()
![]()
3、領克01
![]()
![]()
4、雷諾科雷傲
![]()
![]()
5、起亞KX5
![]()
![]()
6、納智捷U6
![]()
![]()
7、標致3008
![]()
![]()
8、起亞智跑
![]()
![]()
9、現(xiàn)代ix35
![]()
![]()
10、福特翼虎
![]()
![]()
11、馬自達CX-4
![]()
![]()
12、本田CR-V
![]()
![]()
13、日產(chǎn)逍客
![]()
![]()
14、三菱勁炫
![]()
![]()
15、三菱歐藍德
![]()
![]()
16、豐田RAV4榮放
![]()
![]()
17、雪鐵龍?zhí)煲?/strong>
![]()
![]()
18、DS 7
![]()
![]()
19、標致4008
![]()
![]()
20、DS 6
![]()
![]()
21、馬自達CX-5
![]()
![]()
22、大眾探歌(T-ROC)
![]()
![]()
![]()
總結:
無論是車漆的平均厚度,還是低于車漆厚度低于100微米的車型數(shù)量,這篇合資緊湊SUV的車漆測試報告恐怕會刷新消費者的固有認知。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倒數(shù)第一的居然是一汽-大眾的首款緊湊級SUV探歌(T-ROC)——不過這款車還未上市,倒是還有時間彌補。不管怎么說,這款車的出現(xiàn),足以摘掉日系車“車漆薄”的帽子。
此外,從馬自達旗下的兩款車型對比來看,長安馬自達和一汽馬自達的噴漆工藝明顯就是兩個標準。相對來說,貌似一汽馬自達CX-4的車漆要靠譜一些。
而東風標致的車漆,可以直接給差評了——標致3008的車漆厚度是130微米,標致4008的車漆厚度是97.9微米,如此大的差距跨度,絕不是涂裝誤差可以解釋的。仔細查看了一下,2018北京車展上,東風標致共展出了6款車型,其中2款轎車,4款SUV,同一部位車漆的厚度差別均很大。一個涂裝工藝的管控可以體現(xiàn)出一個品牌整體的工藝管控能力,東風標致該醒醒了!
不過在上面的圖表中,倒是有一些品牌的表現(xiàn)好得有些出乎意料了,例如廣汽三菱的兩款車體現(xiàn)出了相當高的車漆噴涂精度,此外和東風標致同為“東風系”法系品牌的東風雷諾,也體現(xiàn)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車漆噴涂精度。作為二三線的合資品牌,就能擁有此等涂裝工藝管控能力,這確實值得絕大部分自主品牌學習了。
對于這樣的結果,各位有怎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