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不是汽車愛好者、發(fā)燒友,只要你想買車,或者接觸汽車比較多,可能都聽過這種說法:日系車“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日系車為什么就被大家認為“輕”了?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們先來看是不是,再來問為什么,那么日系車真的比較輕嗎?
![]()
為了驗證日系車的整備質量如何,我們挑選了6個級別共24款車進行對比,每個級別的4款車型均挑選發(fā)動機排量接近,變速箱同為手動或自動,座位數(shù),驅動形式盡量相同的車型進行對比,以降低誤差。對比結果如下:
![]()
![]()
![]()
![]()
![]()
![]()
綜合上面的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日系車在各個細分級別中,對照德系,美系,法系,國產(chǎn)品牌,整備質量都沒有明顯差距。既然整備質量上來看,日系車不是真的輕,那么日系車“輕”的感覺是緣何而來的呢?
![]()
這方面因素最顯著的就是本田,從上面6個級別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型車組的飛度和小型SUV組的繽智,中型SUV組的冠道都擁有比對手更強勁的動力。動力充沛當然容易讓人感到輕,只是這種輕的感覺更準確的說是輕快。
![]()
動力響應層面另一個原因在于電子油門調教。除了本田的兩款車型外,其他對照組別里的日系車在動力上并不占優(yōu)勢,這部分日系車能給人“輕”的感覺就很可能是因為電子油門的調教比較靈敏。
![]()
如上圖,橫軸代表油門踏板的開度,縱軸代表節(jié)氣門的開度(這直接影響發(fā)動機動力的輸出),圖中左側代表日系車比較靈敏的電子油門調教風格,當在剛起步時,輕踩油門踏板,就可以獲得實際比油門踏板開度更大的發(fā)動機動力輸出,車輛的起步就會感覺很輕松。這樣的調教適合城市道路行駛,起步輕快有力,但中高速區(qū)間段的再加速體驗就會比較差。
圖中右側則是與之相反的一種比較遲緩的電子油門調教風格,當車輛起步時,踩踏油門,發(fā)動機出力比油門踏板開度小。這種調教風格可以給一輛車在起步時帶來沉穩(wěn)的感覺,增加厚重感,高速行駛時進入油門踏板活躍的區(qū)間段,又會感覺動力儲備比較充足,這樣的調教風格就更側重高速駕駛的體驗。
![]()
日系車中的日產(chǎn)品牌是典型的以舒適為賣點的車型。
![]()
舒適性需要更長的懸架行程,更軟的調教硬度,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滿足這些舒適性的需求必然會影響實際的操控感受,這些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高速的不穩(wěn)定性會更強,也包括更大幅度的側傾,遇到路況起伏時更多的長波振動等等,總之,這些體驗給人的感覺就是這輛車會有些不淡定,車身輕飄飄的。
![]()
![]()
有不少人會通過敲車身、關車門這樣簡單的動作來判斷車輛整體用料情況,而日系車,特別是日系10來萬的家用車在這方面往往會比較“節(jié)約”。所以這也就形成了感性層面的“輕”,敲起來聲音單薄的翼子板,關門聲音廉價的車門,用力一按就凹進去的門板,這些都成了大家口誅筆伐的證據(jù),久而久之,日系車輕,偷工減料的罪名算是坐實了。
![]()
其實日系車這個層面的“輕”的感覺是由日本的國情決定的,日本是公認的資源匱乏國家,對資源追求物盡其用,所以日系車在做工用料上也是服從于功能性的基礎上,以最節(jié)約資源的設計思路進行打造。
這部分確實有很多國內車友無法接受,甚至對日系車的品質,安全極不信任。其實只要能保證乘員的安全、車輛可靠、保障車主的使用體驗,日系車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對于打著節(jié)約資源、控制成本之名,行偷工減料之實的車,無論是日系還是國產(chǎn)品牌,我們都不會認可。
總結:
其實我們常說的日系車“輕”,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既有飛度動力充沛帶來的輕快;也有類似軒逸,卡羅拉這樣的轎車因舒適性追求對底盤操控表現(xiàn)的適當取舍;還有從車身做工用料帶來的主觀體驗……這些因素共同構成的日系車“輕”的印象背后,是日系車注重城市行駛,注重舒適,注重節(jié)約成本,不看重高速穩(wěn)定性,不盲目追求用料的產(chǎn)品定位。這樣的定位無所謂優(yōu)劣,我們在選購愛車時了解清楚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愛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