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末到2020年初,由于ETC推廣引發(fā)的事件接踵而來,什么“天價過路費”、“收費可講價”、“同路不同費”等,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月17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了例行發(fā)布會,除了春運話題之外,交通運輸部還回答了廣大車主關心的關于ETC和收費站的疑問。近半個月,有不少車主曬出了自己的發(fā)票,即在車型相同、路段相同的情況下,收費卻變高了,大家一度懷疑,這高速收費標準,難道偷偷摸摸地上調了?對此,交通運輸部的回答分為兩部分,一是各地客車的通行費收費標準并未調整,發(fā)生變化的是費額取整規(guī)則和按照實際通行路線進行精準收費;二是貨車收費由計重收費改為按車型收費,各省份要重新核定貨車收費標準。有人可能不是很懂什么叫“費額取整”,舉個例子,按照四舍五入的準則,如果實際費用是10元4毛4分,在人工通道只會收取10元,但ETC會精準扣費為10元4毛4分,這樣一對比起來,很多人就覺得ETC更貴一些。至于貨車,其標準已經由計重收費改為了按車型收費,因此扣費也會與之前有所差異。如果說只是收費規(guī)則發(fā)生改變、收費標準并未上調,那么最終扣費與之前相比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但是,那些所謂的動輒上萬甚至十幾萬的過路費是怎么回事?另外,對于一些剛開始使用ETC的車主來說,今年1月初可謂體驗奇差,因為ETC識別速度慢甚至是不識別,如此一來,ETC通道的效率反而不如人工通道,大家一度覺得諷刺。對于這兩個問題,交通運輸部的回應是:新系統(tǒng)開通初期,難免存在著少數省份或部分收費站系統(tǒng)運行不穩(wěn)定的情況。所以,之前的天價過路費,其實是系統(tǒng)不成熟導致,而擁堵也是識別速度的原因,在排查解決后,這兩大問題得以明顯改善。此前大家一定關注過ETC車輛終點不顯示全程費用的問題,事后才知道扣費多少,這讓許多車主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有人舉例:這就像去超市買東西,但你并不知道商品單價、總額多少,刷卡回家后才收到賬單信息。
關于不顯示費用這事,清華大學互聯網研究院劉大成院長就曾發(fā)聲:ETC不顯示過路費總額=詐騙+攔路搶劫!關于費用顯示問題,交通運輸部表示,新的聯網收費系統(tǒng)是離線系統(tǒng),在ETC車道出口計算全程費用,需從沿途的每個ETC門架系統(tǒng)中調用通行記錄,這樣一來計算時間就大于車輛通過ETC車道的時間。意思就是,在車主通過ETC車道出口時,系統(tǒng)會統(tǒng)計車輛的全程通行數據,以計算全程費用,但這需要一定時間,不可能讓車主在出口干等,按照通行優(yōu)先原則,車輛其實是等于先通過、后收費,這也是為什么“事后”車主才收到扣費信息的原因。另外一個呼聲很高的問題,是許多車主反感ETC為何一定要被各銀行“搶占”?為什么要把大家日常習慣使用的微信、支付寶給“擠出去”?
關于這個問題,交通運輸部也給出了正面回應:ETC推廣的任務十分繁重,為了能讓大家早日享受ETC帶來的便利,只能委托銀行代發(fā);至于ETC選擇何種支付方式,完全是用戶的自由,ETC不存在排擠某些支付方式的概念!為此,我們以大家比較常用的、申辦ETC的渠道——微信ETC助手為例,微信進入“ETC助手”公眾號之后,點擊申辦,里面的“常見問題”說明中,有一項確實是“不需要辦理銀行卡”,只要微信原先已綁定銀行卡即可,意思是用戶不需要用指定的XX銀行銀行卡來支付路費。最后,是收費明細公開一事,在此前提到的不顯示過路費總額時,有人就曾表示:我們可以接受過路費上漲,但能否把詳細的收費標準、各條高速公路的每個計費段收費明細公開,讓車主“有賬可查”。
交通運輸部這樣回應: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并網運行后,無論哪個省的哪條路,收費仍以車輛通行所在地制定的標準執(zhí)行,沒有發(fā)生變化。 未來,大家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等相關渠道查詢到各高速公路收費標準。至于收費明細,交通運輸部正組織開發(fā)APP或小程序,屆時大家可直接輸入起止點,自己計算出相應的路費。 至此,ETC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了,各種疑問基本都已得到了官方解答,車主們在收費站遇到的奇葩事也越來越少。在此,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早日解決存在的問題、聽取群眾心聲,讓ETC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各位茶友,對買車、用車有疑問嗎?對汽車技術、文化感興趣?想第一時間了解汽車行業(yè)資訊?還等什么,趕緊長按掃描以下二維碼,進群和大家交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