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后 試駕】如果說Audi Sport給人的印象是快,BMW M-Power是駕控,那么我想梅賽德斯-AMG就是均衡。誒,各位看官先別開噴,我所講的均衡并不是舒適型配置與性能配置之間的搭配均衡(畢竟AMG的選裝件還是蠻多的,深有體會),而是性能調校上的均衡,用通俗一點的人話來講,就是:“不用改裝,已經夠用”。
但是,當一輛AMG車型的車尾上除了有車名,還多了個“北京奔馳”的Logo以及字母“L”后,不少人就開始懷疑起它是否對得住AMG這三個字母。沒錯,我說的正是A35 L AMG,而且我作為一個前改裝奧迪S3現GLC 43 AMG的車主,我對它的懷疑,幾乎要比所有人都要深,這種感覺大概就像碰上了一個與自己年齡相仿,但實力似乎比自己略勝一籌的對手一樣,希望與它切磋切磋,一探虛實。
奔馳A35 L AMG是首款國產的AMG車型,動力系統(tǒng)與海外版一致,采用代號M260的2.0L直列4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306匹,峰值扭矩為400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時間是4.9秒。在傳動系統(tǒng)方面,它使用的是AMG SPEEDSHIFT DCT 7速雙離合變速箱,而四驅系統(tǒng),則是以前驅為主的適時四驅系統(tǒng)。如果熟悉上一代A45的朋友,我想你們也不會忘記機蓋煎雞蛋這個梗,放心,在A35L AMG上,這個梗同樣適用,因為M260的引擎布局,也是把渦輪放置在靠近車頭的一側。那么憑借以上硬件信息,我有理由相信在動力系統(tǒng)這一塊,有不少技術實際上是從上一代A45 AMG上移植而來的。
而作為它的直接對手,奧迪S3采用的是代號EA888的2.0L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290匹,峰值扭矩是380牛米,官方百公里加速為4.8秒。傳動系統(tǒng)方面,它使用的是7速雙離合變速箱,而四驅系統(tǒng)則是來自大眾的4MOTION。玩過S3的朋友都知道,原廠數據并非是這輛車的巔峰水平,但是對手既然是原廠參數,那么自然得以原廠對原廠,才算公平公正。
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我來到了本次試駕所在的城市,浙江紹興。廠方安排在這個地方試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有一天是需要在浙賽體驗A35 L AMG的性能以及參加AMG駕駛學院。而進入賽道的前一天,則是城市道路試駕。我認為評價一輛鋼炮車型的城市駕駛體驗,并不是看它百公里加速是否在5秒以內,而是在堵車以及面對一連串沙井蓋的時候,車輛跟車是否頓挫以及車輛通過坑洼不平的路面是否會讓車內的重要人物感到不舒服,比方說您的丈母娘。
先來說說A35 L AMG的表現吧,全新的內飾設計為它增色不少,尤其是夜晚氛圍燈點亮后,能讓駕駛者在堵車的狀態(tài)下,心情還可以保持比較平和。在擁堵情況下跟車,雙離合變速箱并沒有出現“躁動”的情況,能實現平順的一停一走。若是通過沙井蓋,A35 L AMG的底盤反饋是硬,但這種硬是有韌性的,不會特別顛。值得表揚的地方是底盤,我想工程師大概是植入了不少上一代A45 AMG的調校經驗,底盤整體繃得比較緊致,在跑高速的路段能明顯感覺到車輛是粘著公路往前跑,縱使有較大的起伏,它也能牢牢地吸著地面,貼地飛行,正是如此。要點名批評的是座椅,前排座椅靠背支撐性欠佳,尤其臀部往后的部分,完全屬于架空的情況,久坐必定腰疼,至于后排座椅,雖說座椅角度還算OK,但是包裹性欠缺,一旦司機忽然進入“人車合一”的狀態(tài),后排乘客準得互相親密接觸。
沒有對比就沒傷害,作為前奧迪S3的車主,我承認內飾設計是完全輸給A35 L AMG了,不過承認自己的不足也不是什么壞事,我就接著來解析一下吧。奧迪S3由于已經是比較老的車型,所以盡管用上液晶儀表這些時髦的科技配置,還是沒辦法彌補與A35 L AMG的那些設計差距,而且退一步來講,奔馳的內飾也確實用心在往豪華上靠,這一點輸得心服口服。在堵車的時候,2擋與3擋之間的切換有時候不太順暢,頓挫感隨之而來。不過在面對沙井蓋大軍的時候,S3的原廠底盤就表現得比較軟一些,車內感覺是比較舒服的。但是,也因為底盤調校比較軟,不夠扎實的問題,原廠S3跑高速的時候并不會有特別大的加速信心,而且在彎道轉向的時候,車身側傾姿態(tài)也比較明顯。
在城市道路駕駛上,A35 L AMG的表現確實讓我感覺比S3要更為舒服,而且同為可以兼顧家用需求的小鋼炮,A35 L的空間與內飾設計,明顯要比S3來得更好一些。噢,對了,在A35 L AMG上,工程師還特意調校了排氣聲浪,因此在S+模式打開后,那種帶有AMG式的悶雷轟鳴,能一下子把原廠S3車主原地變成檸檬精,酸啊。
城市道路的駕駛體驗,其實只是鋼炮車型的常規(guī)操作而已,真正能讓它們大顯身手的地方,是賽道。廠方也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本次活動安排了一天在浙江國際賽車場(以下簡稱浙賽)上進行。浙賽全場長度有3.3公里,看似短,但實際上要刷一個好的圈速非常難,因為環(huán)山而建的關系,所以造就了浙賽有難度系數很高的上坡發(fā)夾彎以及下坡發(fā)夾彎。這些彎道非??简炣囕v的底盤實力,因為如果重心轉移速度跟不上,車輛底盤松散,是絕對沒辦法以高速通過這些彎道。
我抱著一顆刷圈的心來到浙賽,本以為今天是A35 L AMG專屬的Moment,結果廠方卻來了一手amazing的“騷操作”。他們故意把賽道分割成兩半,把具有連續(xù)上坡彎、下坡發(fā)夾彎、掉頭彎以及一小段直道的一邊分配給了A 35 L AMG,把具有高速彎以及大直道的部分安排給了AMG駕駛學院所使用的大哥車型,具體來講就是:AMG GT R、AMG GT C、AMG GT S、GT 63s以及GT 53,噢,對了,外場還有C 63s以及E63s正準備著漂移,就除了SUV家族沒露臉,基本上轎車與跑車的大哥都露面了。這種感覺仿佛就像在給我們傳遞著一個信息:A35 L AMG,也是我們的Family,別小瞧它了!
為了能給大家最直觀的信息,下面我就不多廢話,直接描述我當時試駕的情況。當教練一聲出法令下,我右腳馬上給了全油門,此時引擎的動力反饋以及排氣聲浪幾乎是在同一瞬間出現,當我開始意識到車速起來并且感受到有一點推背感的時候,排氣管迅速傳來了鏗鏘有力的放炮轟鳴聲,車身一抖擻,我知道此時雙離合變速箱已經完成了1擋到2擋之間的切換。當時我的雙目完全沒有空余視線去看此時的速度是多少,精神高度集中,完全是憑借感覺來控制車速,雙手不禁變得有些濕潤,所幸方向盤上的打孔材質抑制了手部滑動。
速度起來以后,直面前方就是第一個高速彎道,我看到前方教練的車輛剎車燈亮了一下,意味著我差不多到剎車點了。在這種情況下,我知道腦海的思路必須比車速還要快,因此眼看教練車亮了剎車燈,大腦就馬上驅使我的左腳迅速地踩了一下剎車踏板。車頭明顯地點了一下,重心一下子移到車頭,給予了前輪輪胎更多的抓地力。我跟隨著教練車的走線路線入彎,車頭很聽話地駛入彎中。在進入彎道后,我開始線性地深踩油門,此時我依據排氣的聲浪尖銳程度判斷擋位正處于2擋4000轉到5000轉之間,緊接著一聲清脆的轟鳴放炮聲音,變速箱升到了3擋,車速也逐漸提升了起來。
出彎以后,緊接著就是一個上坡彎道,我記得在正式開跑前,教練講述過不能在上坡彎道給太多的油門,否則車輛處于上坡且過彎的狀態(tài),很容易會出現推頭(轉向不足)的情況,所以我當時馬上把油門深度松到2分之1的狀態(tài),車輛保持著原有的速度駛入彎中。在抵達彎心以后,我開始恢復全油門的踩法,此時車身側傾正常,四條米其林PS4S輪胎都穩(wěn)穩(wěn)地咬在地上,給了我信心保持全油門出彎。就在這么一個順利的勢頭下,我完成了上坡彎的挑戰(zhàn)。
但是最難且最不好控制的,就要數接下來要面對的下坡發(fā)夾彎,由于彎道急,且處于下坡狀態(tài),如果一味求快地去通過,車輛很快就會因為推頭(轉向不足)而沖進緩沖區(qū)。幸好前方教練車在控制車速,我便下意識地用左腳踩下剎車來調整與教練車之間的距離,同時也把速度降低了下來。我雙手握緊方向盤,猛一左打,駛入第一個往右發(fā)夾彎道,壓著露肩通過彎道,緊接著往左一猛打,兩個動作幾乎是無縫連接,車輛馬上往右邊的路肩壓去,此時底盤給予我的感覺就是重心轉移的速度極快,允許我以更高的速度來通過,助長了我過彎的信心。
在挑戰(zhàn)完這一段路后,剩下的直線加速與普通場地繞樁我就不多細述了,因為對車輛的極限要求并不是要高。接下來我就總結一下,A35 L AMG的賽道駕駛體驗:這輛車所具備的動力比較中規(guī)中矩,但是由于排氣聲浪的刺激,很容易會讓人感到很上頭,很過癮。那么在挑戰(zhàn)上坡彎以及下坡發(fā)夾彎的時候,我能明顯感受到扎實底盤所帶來的好處就是極限變得更高了,允許我用一個更快的速度去通過這個彎道。如果換作是原廠的S3,在底盤松散的情況下,是絕對不能像A35L AMG那般給予駕駛者足夠的信心去高速通過,這一點,我作為一個前奧迪S3車主,并且拿它下過肇慶GIC賽車場,能夠為這一個觀點負責任。
在結束A35 L AMG的試駕后,我分別試駕了上文提及到的AMG大哥車型,經過這一天的賽道體驗,我發(fā)現AMG確實是一個特別會做性能表現均衡車型的品牌。比方說GT 53與GT 63s,它們之間雖然有著明顯的性能差異,但實際上它們在各自的性能級別里都是比較均衡完美的狀態(tài),我個人認為如果自己有能力購買53或者63s,我自己的選擇仍然是GT 53,因為自己確實沒本事去把GT 63s的那股性能完全爆發(fā)出來。
那么話說回來,國產的A35 L AMG算不算是一輛真正意義上的AMG呢?我認為這得看你是怎么定義AMG這個品牌,倘若你只認為一人一機才是AMG,那么63、45以下的產品幾乎全盤被否定,而在這個情況下,我想反問你一句,你的駕駛水平又真的能把63、45或者AMG GT系列的車子的全部性能發(fā)揮出來嗎?顯然,這并不是全部人都可以吧,所以我認為單純覺得“一人一機”才是AMG的定義,早已過時了,現在能被稱為AMG的車型,我覺得只需要做出那個車系里性能最均衡完美的版本,且符合大眾需求,就可以稱為AMG。綜合城市駕駛體驗與賽道駕駛體驗,我認為國產A 35 L AMG對得起AMG這三個字母,只要未來價格便宜點,絕對是真香預定。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