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湊級四門性能車終于迎來了一位新成員——北京奔馳AMG A35 L。值得注意的是,該車是首款國產的“正統(tǒng)”AMG車型。目前,官方給出的預售價為40-44萬元,它的存在進一步下探了AMG的入門門檻,雖然幅度并不大。要知道性能更極端的A45/CLA45 AMG定價也不過如此。
以此看,AMG A35 L的競品范圍較廣,除同級豪華品牌如奧迪S3、寶馬140i之外,親民品牌的高爾夫R、??怂筊S也都從性能和價位上與它接近。只是AMG名聲在外,品牌高度也擺在那里,對性能和品牌有雙重要求的消費者而言,多花幾萬塊也是值得的。
外觀看,AMG A35 L并不張揚,車身與空氣套件結合“自然”。前杠兩側的“風刀”擾流件引入注目,高速時可為車身提供足夠的穩(wěn)定性。
略外突的側裙從視覺上降低了重心,配合235/35 ZR 19高扁平比輪胎,進一步放大了側身的“趴地”效果和厚重感,比普通A級三廂版更協(xié)調。
至于更直接的專屬象征,C柱上圖騰般的“蘋果樹”AMG標,其“原味范兒”絕非街頭改裝所能比擬。
車尾部分,厚實的保險杠,帶擴散器的下擾流板,雙邊單出的排氣管均是構建AMG A35L“高性能屬性”的必要元素。同時,短車尾也讓我對它的動態(tài)靈活性寄予了期待。
總體看,大量專屬外飾與空氣套件的加入,讓AMG A35 L與普通A級三廂版產生了明顯區(qū)隔,這與定位、性能差異相輔相成。
進入車內,品牌獨有的科技感和高級氣息依然得到了保留。大尺寸貫通式液晶儀表,真皮材質,甚至充滿藝術效果的圓形出風口都是奔馳近年來屢試不爽的設計手法,而這也的確換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將對手甩開了一大截。除此外,還能觀察到屬于AMG的元素,如帶LOGO的三幅平底方向盤、紅色真皮/縫線等等,對烘托“戰(zhàn)斗氛圍”產生了積極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實際體驗后發(fā)現(xiàn),該車的后排空間比預想的要闊綽,或許“大空間”對緊湊級性能車不再是奢望。
AMG A35 L的內飾設計領先了進口A級/CLA級AMG(45)一個代次,在上述進口產品套用之前,購買國產版本也算是“早買早享受”了。
當然,動力才是大家最關注的焦點。AMG A35L搭載最大輸出306馬力、400?!っ椎?.0T四缸引擎,數(shù)據(jù)上與在售的進口A級/CLA級AMG(45)有一定差距(381馬力,475牛.米)。從這點可見 “35”與“45”劃分得足夠明確。而與引擎匹配的變速箱為AMG SPEEDSHIFT DCT 7G橫置濕式雙離合變速箱——能理解的是,濕式變速箱更利于散熱、潤滑以及性能發(fā)揮。
從實車看,引擎艙被塞得滿滿當當,增壓系統(tǒng)置于車頭方向,以達到最佳散熱效果。為了增強可控性,該車還導入了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驅系統(tǒng)——面對高輸出引擎,唯有四驅系統(tǒng)才能抑制它的“火爆脾氣”,尤其是前橫置平臺,四驅系統(tǒng)不僅能維持配重平衡,同時也起著“操控彌補”作用,緩解了高速過彎的推頭現(xiàn)象。
駕仕總結:
個人認為,以緊湊級性能車的維度而論,AMG A35L依舊有“妥協(xié)”的部分。首先,為照顧國內消費者多元化的用車需求,它基于了A級長軸版打造,相比海外標軸版,長軸距會一定程度降低極限狀態(tài)下的動態(tài)靈活性。其次,超40萬的預售價讓我有了比較寬泛的選擇,假如追求性能,何不考慮更極端的AMG A45呢?另外,搭載340馬力直列6缸引擎的寶馬M140i也是不錯的選擇,反正價格也相差不遠。
實際上,AMG A35L是針對“特殊需求”而生——往往國內消費者的購車和用車條件受限,“一車多用”已是常態(tài)。所以,一部具有“兼顧日常用車需求”的緊湊級性能車,倒有了存在的理由。
文|托米
圖|托米
![]()
![]()
前沿資訊 原創(chuàng)觀點
最有逼格的原創(chuàng)型汽車新媒體品牌
新浪微博:@駕仕派
駕仕派現(xiàn)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
汽車之家、今日頭條、易車、搜狐、網(wǎng)易
界面、鳳凰新聞、汽車頭條、淘寶達人、百度百家
企鵝媒體平臺、ZAKER、一點資訊、掌上汽車
日均全網(wǎng)瀏覽量超過1,000,000次
版權聯(lián)系:jiashipa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