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還是個剛上大一的學生。
依然記得那個暑假,我在上海五角場把幾乎所有售價在10萬元上下的自主品牌試駕車都開了一遍,然后給汽車之家供了一篇《10萬級自主品牌高性價比車型推薦》的文章。沒想到流量上來的同時也收獲了無數謾罵,其中類似“收錢坑消費者,推薦國產品牌”的評論數不勝數。
10年后,我記不清已經是第幾次向廣大粉絲推薦自主品牌車型了,但情況卻截然不同,和上述類似的評論幾乎已經絕跡。說明大家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接受程度已經非常高。
那么問題來了,這10年間國產汽車品牌到底做了什么,讓消費者的態(tài)度有了幾乎180°的大轉變呢?
設計走出山寨怪圈
曾經的國產車,或多或少都有一絲山寨的影子,讓人看了非常不舒服。以第一代唐為例,外觀就是源自當時的比亞迪S6,而S6又借鑒于老款雷克薩斯RX,所以怎么看怎么別扭。但全新一代唐亮相后著實驚艷了所有人,山寨的影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原創(chuàng)設計反而變成了比亞迪最火的一張名片。
與之類似的還有國產高端品牌WEY,在外觀設計方面所花費的巨大精力和財力贏得了廣大消費者一致認可。就在今年年初,我開著WEY P8試駕車走在上海街頭,一路上還能收獲不少來自路人的回頭率,甚至在陸家嘴停車場,停車不到5分鐘就有好奇的人前來咨詢這輛車的詳細信息,可見外觀設計已經不再是自主品牌的短板,它們甚至擁有與一線合資品牌比肩的實力。
不僅如此,細節(jié)做工方面的提升也十分明顯。前幾日吉利剛剛發(fā)布了博越Pro,靜態(tài)體驗之后我對這款車的內飾做工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要知道它的座椅舒適度甚至可以和自家豪華品牌沃爾沃一較高下。而中控臺縫隙的寬度和均勻度,按鍵手感等方面都遠遠超越了同價位合資品牌車型。如果我是這一級別的消費者,為什么還要多花一倍的錢去買合資呢?
功能選擇更加豐富
還記得多年前合資品牌車型上那些價格不菲的原廠導航嗎?操作異常復雜、地圖數據庫嚴重滯后不說,每次升級還要收取幾百到上千不等的資料更新費,簡直不能再雞肋。因此,那時候即便搭載原廠導航的高配車型,司機也會在前風擋上粘一個凱立德導航儀。
自主品牌早早地發(fā)現了用戶的這一需求,將車機系統(tǒng)進行徹底升級。以上汽榮威為例,在RX5車型上推出了“斑馬系統(tǒng)”,相比之前的中控車機系統(tǒng),它能實現幾乎與手機APP同一水準的便捷操控性能。而語音操控等能解放雙手大幅提升安全性的功能也被設計在了車機系統(tǒng)中,讓駕駛者的注意力能更大程度集中在車輛操控中。
早前的自主車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音響、隔音等細節(jié)方面不會用太多好東西,導致這些車一上高速或一開音樂就有一股濃濃的廉價感。但如今不同了,自主品牌除了追求配置高外,也在追求配置的品質感,例如以前只有中級車的頂配車型才搭載的BOSE音響系統(tǒng),如今在十來萬的自主車上也能遇見,要知道光一個BOSE耳機都要兩千多元,那么這一整套8-10個喇叭的音響系統(tǒng)你還會覺得它low嗎?
工業(yè)設計更顯人性化
很多坐過合資車的朋友都清楚,尤其是德系車,在后排中央有巨大的凸起,導致后排中間座位幾乎沒法坐人。然而國外尤其是發(fā)達國家的汽車普及率很高,后排坐人的情況非常少,因此對他們來說沒什么大礙,但對經常滿載一家人出行的中國消費者影響就太大了。于是,自主品牌的底盤工程師就在這一方面下功夫,早期的自主車只能模仿,因此即便不是四驅或后驅也車型有面積不小的中央凸起,而如今的自主車幾乎都把這個問題完美解決了。你看上述這輛哈弗F7x的后排地板,與純平幾乎沒什么差異,要知道它可是一款擁有中央傳動軸的四驅車型!
在合資車改款增加一個后排USB充電口都要大肆宣傳的年代,自主車這一配置幾乎已經普及。當然,普及并不代表任務完成,怎樣設計讓乘客的體驗感更佳成為自主品牌設計師的第一要務。于是由手機快充設計師想到了最高18W的超級充電口,半小時就能充滿手機70%以上的電量;由手機無線充電功能設計師想到了車載無線充電模塊,上車把手機往充電板上一放,下車時已經接近充滿。雖然這些都是很小的細節(jié),也沒有特別高深的技術要求,但縱觀市場上的合資車型,還真沒幾款能做到對用戶如此貼心。
核心動力實現世界一流
還記得10年前自主車的發(fā)動機水平嗎?不頻繁出故障把你撂在高速上就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了,更別提什么性能和先進技術。然而10年之后,自主品牌發(fā)動機技術已經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甚至在諸多領域已經趕超世界一流。
前兩年,豐田將自己超過40%熱效率的發(fā)動機公之于眾,之后便引起全球同行的競相角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長安汽車卻第一個實現了與之齊平的技術水準,全新研發(fā)的長安藍鯨NE動力平臺在混動車型上的熱效率就高達40%,躋身世界一流。
而吉利星越則一改自主品牌汽車性能不行的固有印象,這輛搭載擁有175kW最大功率和350Nm最大扭矩的2.0T發(fā)動機在8AT變速箱的配合下實現了百公里加速6.8秒的驚人成績。要知道8年前第一代國產高爾夫GTI“小鋼炮”的百公里加速也要7秒多,而且它還是輛車重不足1.5噸的“小個子”。
寫在最后
10年來,自主品牌汽車方方面面的進步都有目共睹,甚至大有超越合資品牌之勢。和手機行業(yè)類似,10年前我們都在用諾基亞、三星、蘋果,然而10年后大家都不約而同選擇了華為、小米、OPPO或VIVO。當然,手機的換代周期要遠遠短于汽車,因此再給自主品牌更多的時間,相信用不了幾年街上的自主車也會像國產手機一樣普及,加油國產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