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小叮當
參天大樹離不開深植土壤的根系,零部件供應商實力的強弱,決定了整車表現(xiàn)的基底。
2018年中國車市遭遇29年來首跌,尤其是自主品牌份額在45~48%的巔峰之后又一次遭遇縮水,于是“中國汽車大而不強”的舊談再度成為聚焦的話題。
“零部件供應商的羸弱是極其重要的直接原因”,正逐漸成為共識。然而這一方領域的中國力量進步幾許?又還剩多少差距?對一個準確答案的渴求,令我們對每年一度的《全球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翹首以盼。
寫了許多年的百強榜,2019年卻是最不尋常的一年。我們往年最常見的Autonews/普華永道榜單自然是影響力最廣、歷史最悠久的零部件供應商實力排名,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德國BERYLLS STRATEGY ADVISORS的榜單則恰好提供了補充。
從兩份榜單看,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仍然在取得了進步,如果將并購企業(yè)統(tǒng)計在內(nèi),甚至首次突破10個席位。只是考慮到平均排名和主營業(yè)務實力,仍然同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正如中國整車行業(yè)自主陣營,正在大步邁進,卻還是在遙望頂尖跨國車企的背影。
虎斗龍爭今又是,金戈鐵馬甫重鳴,從看似簡單直觀的數(shù)字中,我們能找到中國整車實力仍未臻理想的深層原因。而在憂喜交加、起伏跌宕中,中國汽車產(chǎn)業(yè)繼續(xù)前行。
堪比跨國車企的零部件巨頭
現(xiàn)在放置于我們面前的,是兩份《2019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
一份是由美國著名汽車媒體《美國汽車新聞》在權威機構普華永道數(shù)據(jù)支持下,按照供應商上年汽車行業(yè)配套市場業(yè)務營業(yè)收入/銷售額進行排名,整理出全球配套收入前100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榜單。以下將其簡稱為AN版本。
2019年兩大零部件百強榜對比
一份是德國BERYLLS STRATEGY ADVISORS公司同樣按照供應商營收/銷售額列出的百強榜單。以下將其簡稱為BSA版本。
AN版本和BSA版本有何不同?有必要在詳細鋪開分析之前交待一番。
AN版百強榜從2005年第一屆開始,迄今是第15屆。最大優(yōu)點在于:1、這是全球汽車行業(yè)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榜單,沉淀的歷史數(shù)據(jù)更全面。2、全部統(tǒng)一采用配套營收作為排列依據(jù),不考慮售后。3、在發(fā)布之后,有supplement修正版。但缺點也顯而易見:1、數(shù)據(jù)來源存在波動性,按照評選規(guī)則,需要廠商提供公司名稱、所在地、聯(lián)系方式以及相關數(shù)據(jù),不提供數(shù)據(jù)則會缺席。因此會出現(xiàn)部分廠商在個別年份突然從榜單消失或者驟現(xiàn)的情況。2、對中國零部件行業(yè)的了解還不夠理想,部分大型供應商未能上榜。
BSA百強榜才公布了兩年。優(yōu)點在于:1、數(shù)據(jù)劃分比較清晰,例如來源會標注清楚是通稿、財報、公司預測、自行預測還是網(wǎng)絡。2、對輪胎、動力、電池行業(yè)公司覆蓋較全面。缺點是:1、部分公司是只統(tǒng)計了汽車業(yè)務營收,另一部分則是全公司業(yè)務營收。2、排除掉完全直屬于整車企業(yè)的零部件公司如加特可、原材料公司如巴斯夫等。
但無論兩個榜單存在怎樣的差異,榜首卻始終是那個耀眼的名字——羅伯特·博世集團。以AN榜單來說,博世2018年配套收入同比增長4.3%至495.25億美元,從而連續(xù)第9個年頭蟬聯(lián)桂冠。在15屆榜單中,除了2010年電裝曾一度居于博世之上,其他年份均為這個家族企業(yè)問鼎。而在BSA榜單里,博世汽車業(yè)務(應該涵蓋了售后)營收同比增3.5%至476.00億歐元(約合543億美元)。
博世的汽車零部件配套業(yè)務橫跨柴油汽油動力系統(tǒng)、電子電氣、車載多媒體以及電池技術等,只要汽車行業(yè)總體保持增長,博世旗下板塊總有擴張的機遇,實力堪稱冠絕群雄。如果加上家電等其他業(yè)務,博世去年營收同比增長2.2%至785億歐元新高;息稅前利潤增0.6%至53億歐元,利潤率提高至7%;僅在中國銷售額就同比增長2.5%至1,126億元人民幣,其中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yè)務上漲2.9%。
2019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AN版
再將目光擴大到前十強,提煉出的關鍵詞便是——穩(wěn)定。橫向?qū)Ρ龋珹N版和BSA版榜單,前十強有7個成員一致,只是存在排名上的差異??v向計較,AN版2018年和2019年榜單第1到第8名完全雷打不動,只是2018年第9名法雷奧和第10名佛吉亞在今年互換了位置而已。
基于AN版榜單,十強可以用200億美元、300億美元、400億美元配套營收作為劃分界線。其中200億美元是十強門檻(第10位法雷奧196.83億美元已經(jīng)很接近)。200~300億美元級別是第7~10位:現(xiàn)代摩比斯、李爾、佛吉亞和法雷奧;300~400億美元級別是第4~6位:大陸集團、采埃孚和現(xiàn)代摩比斯。前三甲都跨過了400億美元大關,除了博世唯一接近500億美元,電裝和麥格納分別為427.93億美元和408.27億美元。
硬性記數(shù)字很難,用整車企業(yè)來代換就更容易理解:
·龍頭老大博世,整個集團的785億歐元(895億美元)營收,相當于標致雪鐵龍PSA去年的740億歐元營收級別;
·博世配套營收495.25億美元,超過了起亞汽車去年的541,698億韓元(469.18億美元)營收;
·前五強都可以超過鈴木(38,71億5日元,約合362.06億美元)和馬自達(3.56萬億日元,約合332.93億美元);
·越過200億美元的十強可以追一下保時捷(258億歐元,約合294.27億美元)。
不過相形之下,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便很難在營收方面同TOP10整車集團去比較(鈴木是全球第十大汽車集團,仍有不少供應商能夠超越)。
AN版榜單上,排名最高的中國企業(yè)仍然是第15位的延鋒,比2018年提升一個席位,營收同比增長1.6%至145.0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97億元),延鋒-華域汽車-上汽集團的歸屬關系證明了中國零部件的領軍者不過是整車龍頭的冰山一角。而BSA榜單上以第17名的濰柴領跑中國企業(yè),同比增長5.0%至125.27億歐元(人民幣981億元),仍然不能和國內(nèi)整車企業(yè)抗衡。
2019年汽車零部件百強榜-BSA版
盡管延鋒和濰柴年營收都逼近千億元,然而比之萬億級別的上汽、四五千億的三大央企汽車集團、北汽(超過4,800億元)、廣汽(連同合營、聯(lián)營公司總收入3,636.85億元)、吉利控股(3,285億元)、華晨集團(2,050億元)都相差甚遠,也不及奇瑞控股(2017年1,021億元)、比亞迪(1,300億元,不過汽車業(yè)務760億元),只能和992億的長城相當。
2019年汽車零部件百強榜利潤表-BSA版
由此可見,相對于整車企業(yè)的進步,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整體實力更孱弱一籌。
馬太效應,同樣見于供應商
十強席位和名次的相對持穩(wěn),正是強者持續(xù)領跑的體現(xiàn)。反過來,在百強榜的末尾,座次更迭卻是每一年都變化莫測、迥異于前。例如像先鋒電子、曼胡默爾等著名日系和德系供應商,由于上榜名次往往在90多名,遇到業(yè)績不佳的年景便可能跌出百強范疇。而新上榜的傲銳、瀚德,恰好“解名盡處是孫山”,如果不能保持增速超過對手,那么下一次是否能繼續(xù)上榜還是個問號。
汽車行業(yè)的兼并重組大勢,貫穿了每一個產(chǎn)業(yè)鏈環(huán)節(jié)。不但從馬爾喬內(nèi)到李書福判斷過“未來全球和中國只剩下5到10家車企”,同時零部件巨頭的整合步伐也從未停頓。采埃孚吞并天合,安通林收購麥格納內(nèi)飾業(yè)務,均勝電子買下KSS百利得/普瑞/IMA/TS道恩……規(guī)模經(jīng)濟促使巨頭從強大走向更強。而汽車產(chǎn)業(yè)迎來“技術催生變革”的階段,電氣化、智能網(wǎng)聯(lián)化都是燒錢巨坑,非做大或者結盟不足以承擔天價研發(fā)成本。于是,原先相對弱小的零部件供應商被淘汰的風險在加劇。
就像百強榜所依據(jù)的營收指標,AN版統(tǒng)計的結果是:71家增長,2家持平,27家下滑;而BSA版則是:85家上漲,15家跌落。眾所周知,2018年中國、歐洲等區(qū)域車市遭遇滑坡,諸多整車企業(yè)經(jīng)營壓力增大,收入和利潤表現(xiàn)不佳。但百強零部件供應商終究是全球的領跑者,甚至連榜末的公司放在上萬家中小型供應商面前也堪稱巨頭,特別是排名較高的供應商更是接連實現(xiàn)高速增長,最終拉升了百強整體營收。
AN版的五強都穩(wěn)定在4~5%的增幅,Piston集團和陶氏/杜邦都同比大漲七成,名次分別提升17和19位;BSA版均勝電子實現(xiàn)108.9%的翻倍,寧德時代也飆升了46.5%,名次分別提升35和31位——幸好是中國企業(yè)牽頭狂奔??傮w而言,越是總規(guī)模較大的供應商巨頭越能穩(wěn)定增長(如博世、大陸、電裝),越是單一朝陽領域的領頭羊(如電池-寧德時代,安全-均勝電子),越容易達成驚人的漲勢。
與此相反,如果總體規(guī)模較小,又沒有在單一領域中稱王,或者主營業(yè)務處于“夕陽產(chǎn)業(yè)”范疇,則供應商更有可能遭遇滑坡(當然,最驚人的跌幅有時和業(yè)務剝離、資本操作等非常規(guī)因素相關,如下文的輝門):
·AN版榜單里,下跌最嚴重的輝門降幅為33.0%,名次滑坡20位,這是由于天納克全資收購后又重新拆分,導致業(yè)務盤子縮小,倒并不是經(jīng)營不善引發(fā)業(yè)績滑坡;住友Riko、塔奧國際等也都在兩成以上,唯一超過20%的中國企業(yè)是五菱工業(yè),自然和上汽通用五菱整車銷量滑坡脫離不了干系。
·BSA版本榜單因為比AN版多出一堆類似米其林、倍耐力、濰柴等實力強勁的巨頭,上榜企業(yè)更為強大,因此跌幅最高的企業(yè)也只同比跌落10%左右,主要是現(xiàn)代摩比斯、韓泰輪胎、萬都等韓國企業(yè),由于排名較高的巨頭間距較大,留下了滑坡空間,摩比斯名次還維持在第7,韓泰和萬都排名則下滑了8、9位,幅度僅次于東盛科技、哈金森等企業(yè)。
當然,零部件供應商的形勢遠比整車廠復雜,全球不過數(shù)十家主流整車企業(yè),計入初創(chuàng)新能源車制造商也就數(shù)百家。零部件供應商的數(shù)量遠多于此,僅國內(nèi)“優(yōu)質(zhì)供應商名錄”便可容納七八千個名字。因此,在行業(yè)的縫隙與角落里,仍然會有諸多小型企業(yè)的生存空間。
此外,汽車業(yè)務的艱難使得剝離交通部門成為某些公司的選擇,無形中在一定時期內(nèi)又會締造一批規(guī)??s減、活力提升的新公司,短期內(nèi)看似與強弱分化相反——畢竟這批新公司體量小于原先母公司,卻更富有活力和戰(zhàn)斗力——而長遠仍然會沿著同一個方向演進。江森自控2017年將座椅業(yè)務拆分為安道拓,德爾福童年將自動駕駛業(yè)務剝離為安波福,原霍尼韋爾交通系統(tǒng)事業(yè)部在去年以蓋瑞特名義上市,天納克2018年收購輝門后按照售后及懸架系統(tǒng)和動力系統(tǒng)再度拆分為兩家獨立上市公司,原博世集團起動機和發(fā)電機事業(yè)部分拆為索恩格SEG,還被鄭州煤礦機械集團收購。
但是無論有多少反例或者表面上的反例,整車領域經(jīng)常提及的“強者恒強、弱者滅亡”馬太效應,已經(jīng)在供應商的舞臺上愈加凸顯。這無疑也給中小零部件企業(yè)眾多的中國汽車行業(yè)給出重要提醒——大勢所趨,發(fā)展不易。
中國還有多大差距?
德系、日系和美系整車企業(yè)是全球乘用車行業(yè)最強大的三個系別,而這種強勢也在零部件百強榜上形成了對應。跑在前列的德系、日系和美系零部件供應商也支撐著本國整車制造商在國際舞臺上大放光芒,猶如龐大的根系,為汽車產(chǎn)業(yè)輸送著養(yǎng)分。
2019年全球汽車供應商百強榜席位-AN版
按照各大零部件供應商總部所在地,上榜企業(yè)仍然以日系為最多,根據(jù)AN榜單總共23家(2013年、2014年均為29家,2015年、2016年都是30家,2017年28家,2018年26家)。其次是美國,22家(2013年25家,2014年23家,2015年、2016年25家,2017年22家,2018年21家)。德國17家(2013年21家,2014年19家,2015年、2016年18家,2017年16家,2018年18家)。
BSA榜單由于計入了普利司通、橫濱橡膠等日本輪胎巨頭,百強中的日本企業(yè)甚至多達28家,美國和德國企業(yè)則分別是19家和17家。
三大系別之中,日系席位毫無疑問最多。不過德系席位名次靠前,在AN榜單里平均排名為36,領先于日本的44.74和德國的57.64。
自然,我們最核心的焦點還是中國企業(yè)。2019年的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上,中國企業(yè)延續(xù)了之前的態(tài)勢——仍然在進步、絕對差距依舊顯著、核心領域抗衡能力偏弱。
按照榜單直觀統(tǒng)計,AN和BSA榜單分別有7家和6家中國汽車供應商,前者為:延鋒(15)、海納川(61)、中信戴卡(65)、德昌電機(80)、敏實集團(86)、五菱工業(yè)(89)、安徽中鼎(92);后者更側(cè)重動力總成制造商和電子/電池供應商,包括濰柴動力(17)、延鋒(28)、海納川(34)、均勝(38)、寧德時代(71)、中信戴卡(73)。如果合并兩個榜單,則總計達到了10家中國企業(yè)。
看過筆者此前同類文章的讀者都知道,接下來我們會盤點“被中國資本收購的海外企業(yè)”。耐世特(中/美,60)、索恩格(中/德,87)、普瑞(中/德,96)、傲銳(上海申達股份收購,中/美,99)和瀚德(中航收購,中/美,100)都可以視為中國企業(yè)的“外援”。換而言之,AN榜單上其實有12家中國公司,考慮到均勝和普瑞的關系,合并兩個榜單之后,在各大百強榜上嶄露頭角的中國企業(yè)總計14家。
2019年百強榜各國席位
無論是12家也好,還是14家也罷,甚至是不考慮外援的7家,都足以讓中國穩(wěn)坐席位數(shù)量的第4位置。在AN榜單里,韓國6家,法國4家,加拿大、西班牙均為3家,印度和英國都是2家,瑞典、新加坡、意大利、墨西哥、盧森堡和瑞士各1家。BSA的席位分布則相差不大,具體情況見下表。
必須承認中國企業(yè)的進步,2018年的時候是6家(加上外援為8家),2017年之前低于5家。如果諸如萬向集團、福耀玻璃和玉柴等大型零部件供應商也積極提供數(shù)據(jù),或許能獲得3到5個相對靠前的席位,但末尾的幾家中國企業(yè)可能被“擠出去”,從而將總數(shù)維持在15家左右。
只是,不少老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觀。
首當其沖是頂級供應商太少。吞并偉世通業(yè)務后的延鋒,2017年曾被列在第14名,是歷史上最佳成績,后來因為7月份榜單調(diào)整,馬勒升至第14,而延鋒則被排在第15名。今年延鋒排在第16名,是AN榜上唯一進入五十強的中國公司。BSA榜單里,濰柴動力、延鋒、海納川、均勝4家公司跑進榜單前半段。
其次,類似愛信精機這種直接以“三大件”之一為最強項的零部件巨頭,中國目前尚未出現(xiàn),大部分上榜企業(yè)都是以內(nèi)飾和電子為主營業(yè)務——內(nèi)飾對汽車自然至關重要,但從機械工業(yè)角度而言,尚不能取代“三大件”的地位。
第三,不少零部件公司是中國收購所得,如果要消化吸收其渠道網(wǎng)絡與技術工藝,還需假以時日,資產(chǎn)確實已經(jīng)歸中國所有,但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公司——就像高田,哪怕100%被百利得收購,后者母公司又是中國企業(yè),但業(yè)界還是會將高田認作日本品牌。而延鋒吸收江森自控業(yè)務也花費了較長時間。
2019年全球百強榜中國企業(yè)
在《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中,我們曾經(jīng)通過對比平均排名和營收總額的方式,讓中國和韓國零部件供應商進行較量。最終結果,中國除了席位略有多出之外,其他方面都不能取勝。今年中國企業(yè)數(shù)量顯著增長,然而AN榜中國企業(yè)總營收也才同比提高3.1%至394.35億美元,距離韓系500億級別仍未追平;BSA榜得益于均勝和寧德時代的暴漲,中國公司營收總額同比增長20.4%至423.25億歐元。
但AN總榜單上,100家企業(yè)總營收高達8,549.34億美元,同比增長3.6%。增速不如大盤,中國企業(yè)所占份額也難以令人樂觀而松懈。BSA榜單總營收同比提高7.6%至8,892.6億歐元,均勝和寧德時代拉起的增速,卻不能等同于穩(wěn)定的居高市占率。
根系的發(fā)達,是大樹參天的根本,而零部件能否崛起,對決定汽車行業(yè)能否雄起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當你得知奧迪新一代quattro ultra就是麥格納Flex4四驅(qū)作為藍本時,當你了解到博格華納、霍尼韋爾、石川島播磨對渦輪增壓形成的技術壟斷時,必然會在回顧國內(nèi)之后,為中國汽車行業(yè)的“根系”孱弱而感慨。
好在“根系們”已經(jīng)努力向土壤更深處延伸,電氣化革新方向又賦予國內(nèi)更多企業(yè)崛起的新機遇。這份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單,需要用辯證和變化的眼光去看待,既可以看著猛追的速度而欣喜,也應當面對巨大的差距而深思。
手握媒體之筆,能夠看著百強榜上中國名單漸漸從1~2位“稀客”演變?yōu)槿缃竦膬晌粩?shù),這種觀察者的欣慰非常人能理解。只是我還奢望,未來能夠盡早在分析中,哪怕毫不偏袒本國企業(yè),都能毫無猶豫地下結論:中國供應商已經(jīng)達到超過某某領頭羊系別水平了。
那一天,還有多遠?
附: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AN版)概況
第1名:羅伯特·博世
排名變化:0。國別:德。2018年營收:495.25億美元。同比:4.3%
第2名:電裝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427.93億美元。同比:4.9%
第3名:麥格納國際
排名變化:0。國別:加。2018年營收:408.27億美元。同比:4.8%
第4名:大陸集團
排名變化:0。國別:德。2018年營收:378.03億美元。同比:5.3%
第5名:采埃孚
排名變化:0。國別:德。2018年營收:369.29億美元。同比:7.1%
第6名:愛信精機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349.99億美元。同比:3.4%
第7名:現(xiàn)代摩比斯
排名變化:0。國別:韓。2018年營收:256.24億美元。同比:2.6%
第8名:李爾
排名變化:0。國別:美。2018年營收:211.49億美元。同比:3.3%
第9名:佛吉亞
排名變化:1。國別:法。2018年營收:206.67億美元。同比:7.8%
第10名:法雷奧
排名變化:-1。國別:法。2018年營收:196.83億美元。同比:1.7%
第11名:矢崎
排名變化:1。國別:日。2018年營收:175.00億美元。同比:11.1%
第12名:松下汽車系統(tǒng)
排名變化:1。國別:日。2018年營收:174.66億美元。同比:16.5%
第13名:安道拓
排名變化:-2。國別:美。2018年營收:174.00億美元。同比:7.4%
第14名:住友電工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154.02億美元。同比:3.6%
第15名:延鋒
排名變化:1。國別:中。2018年營收:145.06億美元。同比:1.6%
第16名:蒂森克虜伯
排名變化:3。國別:德。2018年營收:144.38億美元。同比:14.7%
第17名:馬勒
排名變化:-2。國別:德。2018年營收:144.05億美元。同比:-0.2%
第18名:捷太格特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130.78億美元。同比:2.9%
第19名:巴斯夫
排名變化:1。國別:德。2018年營收:129.31億美元。同比:6.4%
第20名:安波福
排名變化:1。國別:美。2018年營收:128.69億美元。同比:8.8%
第21名:薩瑪
排名變化:2。國別:印。2018年營收:117.65億美元。同比:11.5%
第22名:博格華納
排名變化:3。國別:美。2018年營收:105.30億美元。同比:7.4%
第23名:豐田紡織
排名變化:-6。國別:日。2018年營收:101.53億美元。同比:-24.5%
第24名:海斯坦普
排名變化:3。國別:西。2018年營收:100.96億美元。同比:9.0%
第25名:舍弗勒
排名變化:-3。國別:德。2018年營收:100.52億美元。同比:-6.9%
第26名:天納克
排名變化:6。國別:美。2018年營收:100.01億美元。同比:24.7%
第27名:全耐塑料
排名變化:-1。國別:法。2018年營收:97.40億美元。同比:1.5%
第28名:瑪涅蒂·馬瑞利
排名變化:0。國別:意。2018年營收:87.02億美元。同比:-5.8%
第29名:奧托立夫
排名變化:-5。國別:瑞。2018年營收:86.78億美元。同比:-16.6%
第30名:日立汽車系統(tǒng)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86.38億美元。同比:-2.9%
第31名:弗恩基
排名變化:2。國別:美。2018年營收:83.43億美元。同比:10.5%
第32名:佳速冠世
排名變化:-3。國別:日。2018年營收:82.08億美元。同比:-9.4%
第33名:德納
排名變化:3。國別:美。2018年營收:81.43億美元。同比:13.0%
第34名:本特勒
排名變化:/。國別:德。2018年營收:80.60億美元。同比:3.5%
第35名:小糸制作所
排名變化:-1。國別:日。2018年營收:79.90億美元。同比:6.5%
第36名:現(xiàn)代威亞
排名變化:2。國別:韓。2018年營收:77.58億美元。同比:9.9%
第37名:豐田合成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76.42億美元。同比:5.0%
第38名:現(xiàn)代Transys
排名變化:19。國別:韓。2018年營收:75.74億美元。同比:-3.3%
第39名:博澤
排名變化:-2。國別:德。2018年營收:73.40億美元。同比:3.5%
第40名:美國車橋
排名變化:0。國別:美。2018年營收:72.70億美元。同比:16.0%
第41名:加特可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68.12億美元。同比:-2.6%
第42名:海拉
排名變化:3。國別:德。2018年營收:68.01億美元。同比:25.9%
第43名:吉凱恩
排名變化:-12。國別:英。2018年營收:64.50億美元。同比:-26.3%
第44名:安通林
排名變化:-2。國別:西。2018年營收:64.08億美元。同比:12.6%
第45名:埃貝赫
排名變化:2。國別:德。2018年營收:54.45億美元。同比:10.0%
第46名:漢拿系統(tǒng)
排名變化:2。國別:韓。2018年營收:53.96億美元。同比:9.3%
第47名:萬都
排名變化:-1。國別:韓。2018年營收:52.19億美元。同比:0.9%
第48名:德科斯米爾
排名變化:3。國別:德。2018年營收:50.60億美元。同比:10.0%
第49名:日本精工
排名變化:-5。國別:日。2018年營收:50.10億美元。同比:-10.7%
第50名:科德寶集團
排名變化:0。國別:德。2018年營收:49.06億美元。同比:2.6%
第51名:恩梯恩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47.25億美元。同比:-2.8%
第52名:尼瑪克
排名變化:0。國別:墨。2018年營收:47.04億美元。同比:5.0%
第53名:東京座椅技術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44.40億美元。同比:4.3%
第54名:英飛凌
排名變化:10。國別:德。2018年營收:42.10億美元。同比:13.0%
第55名:東海理化
排名變化:-1。國別:日。2018年營收:41.87億美元。同比:-2.9%
第56名:國際汽車零部件
排名變化:-3。國別:盧。2018年營收:41.22億美元。同比:-6.3%
第57名:利納馬
排名變化:5。國別:加。2018年營收:40.68億美元。同比:6.7%
第58名:偉巴斯特
排名變化:3。國別:德。2018年營收:40.49億美元。同比:4.8%
第59名:邦迪
排名變化:-3。國別:英。2018年營收:39.83億美元。同比:-5.0%
第60名:耐世特汽車
排名變化:0。國別:中/美。2018年營收:39.12億美元。同比:0.9%
第61名:海納川
排名變化:4。國別:中。2018年營收:38.69億美元。同比:4.6%
第62名:德爾福科技
排名變化:-4。國別:美。2018年營收:38.63億美元。同比:-1.0%
第63名:輝門
排名變化:-20。國別:美。2018年營收:37.86億美元。同比:-33.0%
第64名:庫博標準
排名變化:2。國別:美。2018年營收:36.29億美元。同比:0.3%
第65名:中信戴卡
排名變化:6。國別:中。2018年營收:35.80億美元。同比:17.3%
第66名:西艾意汽車
排名變化:2。國別:西。2018年營收:35.78億美元。同比:9.9%
第67名:日本發(fā)條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34.31億美元。同比:-1.4%
第68名:蓋瑞特
排名變化:/。國別:美。2018年營收:33.75億美元。同比:9.0%
第69名:杜邦/陶氏
排名變化:19。國別:美。2018年營收:32.00億美元。同比:74.0%
第70名:三葉電機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31.62億美元。同比:2.2%
第71名:偉創(chuàng)力
排名變化:2。國別:新。2018年營收:30.00億美元。同比:3.1%
第72名:偉世通
排名變化:-3。國別:美。2018年營收:29.84億美元。同比:-5.1%
第73名:諾貝麗斯
排名變化:3。國別:美。2018年營收:29.47億美元。同比:6.2%
第74名:科世達
排名變化:1。國別:德。2018年營收:28.84億美元。同比:2.0%
第75名:旭硝子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28.83億美元。同比:3.9%
第76名:Piston集團
排名變化:17。國別:美。2018年營收:28.44億美元。同比:70.8%
第77名:恩坦華
排名變化:1。國別:美。2018年營收:28.00億美元。同比:12.0%
第78名:瑪汀瑞亞
排名變化:-6。國別:加。2018年營收:27.24億美元。同比:-7.2%
第79名:住友Riko
排名變化:-16。國別:日。2018年營收:25.66億美元。同比:-31.6%
第80名:德昌電機
排名變化:-1。國別:中。2018年營收:25.41億美元。同比:8.8%
第81名:考泰斯·德事隆
排名變化:1。國別:德。2018年營收:22.85億美元。同比:2.5%
第82名:歐拓
排名變化:-1。國別:瑞士。2018年營收:22.36億美元。同比:-1.1%
第83名:F-Tech
排名變化:0。國別:日。2018年營收:21.19億美元。同比:3.8%
第84名:奧科寧克
排名變化:/。國別:美。2018年營收:21.00億美元。同比:0.0%
第85名:Bridgewater內(nèi)飾
排名變化:-1。國別:美。2018年營收:19.69億美元。同比:-2.0%
第86名:敏實集團
排名變化:6。國別:中。2018年營收:19.02億美元。同比:8.7%
第87名:索恩格
排名變化:/。國別:中/德。2018年營收:18.67億美元。同比:2.8%
第88名:利優(yōu)比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18.48億美元。同比:2.4%
第89名:五菱工業(yè)
排名變化:-9。國別:中。2018年營收:18.12億美元。同比:-20.5%
第90名:鏡泰
排名變化:1。國別:美。2018年營收:17.91億美元。同比:1.9%
第91名:現(xiàn)代凱菲克
排名變化:5。國別:韓。2018年營收:17.54億美元。同比:12.9%
第92名:安徽中鼎
排名變化:/。國別:中。2018年營收:17.14億美元。同比:5.8%
第93名:摩緹馬帝
排名變化:6。國別:印。2018年營收:16.50億美元。同比:18.7%
第94名:肯聯(lián)鋁業(yè)
排名變化:/。國別:法。2018年營收:15.95億美元。同比:28.9%
第95名:塔奧國際
排名變化:-9。國別:美。2018年營收:15.71億美元。同比:-21.0%
第96名:普瑞
排名變化:1。國別:中/德。2018年營收:15.56億美元。同比:6.6%
第97名:德韌汽車系統(tǒng)
排名變化:1。國別:美。2018年營收:14.00億美元。同比:-2.1%
第98名:歐姆龍
排名變化:2。國別:日。2018年營收:13.59億美元。同比:-2.1%
第99名:傲銳
排名變化:/。國別:中/美。2018年營收:11.00億美元。同比:0.0%
第100名:瀚德
排名變化:/。國別:中/美。2018年營收:10.76億美元。同比:8.2%
速度 深度 態(tài)度
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到其他公眾號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