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開始前,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德系三強中,奔馳、寶馬、奧迪各自的強項是什么?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是一道送分題,不管開沒開過、摸沒摸過,“奔馳有豪華感,奧迪有科技感,寶馬操控性好”這句話都能脫口而出。
![]()
那么更深奧的問題來了,寶馬的操控性為什么好?
6月22日,全新寶馬3系將上市,除了更帥氣的造型外,前后軸50:50配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得以繼承下來,這時有人就說了:寶馬3系之所以被稱為操控標桿,都是這50:50配重的功勞!
![]()
一個平日里消費者并不怎么關注的前后軸配重,難道真有這么神?而沒有做到50:50配重的車型,操控就一定是渣渣?借著全新一代寶馬3系上市的熱度,本期我們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寶馬宣稱的50:50配重到底是什么?
2. 車輛50:50配重對操控有多大影響?
3. 50:50配重為何沒能普及?
一、何為50:50配重?
有人以為50:50配重就是把汽車前后分割成兩半,然后兩段的重量一樣,其實不然,50:50配重通常指的是前軸和后軸載荷相等,在汽車靜止時,四個輪子承受的重量也大致相當。
![]()
今天除了寶馬3系之外,其它運動型車在宣傳時也提到了50:50配重,即便它們并不是真正的50:50,但毋庸置疑,已經(jīng)有不少消費者著了這個道,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人拿配重說事。
二、車輛50:50配重對操控有多大影響?
如果有人吹噓50:50配重對操控的提升有多么多么明顯、多么多么牛X,那多半是假的;但要是有人說50:50配重對操控性提升沒有半點幫助,那也不可信。
因為,高中政治老師曾教導過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50:50配重對于車輛操控性的提升,確實是有幫助,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一個概念:偏離角(也稱偏滑角)。
在轉動方向盤時,車輪未接觸地面部分發(fā)生變形,接觸地面部分則未變形,摩擦力導致車輪扭曲,其所指方向和車輛實際行駛方向之間產(chǎn)生的夾角就是偏離角。
當前輪偏離角大于后輪偏離角時(前輪側向偏移幅度大于后輪),車輛就會出現(xiàn)轉向不足(推頭)現(xiàn)象,反之,則會出現(xiàn)轉向過度(漂移)現(xiàn)象。
![]()
所以,這個偏離角對汽車在彎道中的表現(xiàn)有著重要影響,對于家用車來說,汽車發(fā)生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都是不好的,所以前后輪的偏離角不能相差太大。
我們先來看看偏離角的計算公式:
![]()
在車速、側偏剛度、重力加速度和轉彎半徑都不變的情況下,前后輪的輪上載荷W差距越小,前后輪偏離角差距也就越小,車子便不容易出現(xiàn)轉向不足和轉向過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操控性好”和“極限高”,在公式中,輪上載荷W儼然成為了影響偏離角的最大變量。
所以,前后軸50:50的配重對于操控的提升確實有幫助。
但是,為什么又說50:50配重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神呢?
那是因為50:50配重是一種偏理論、偏理想的狀態(tài),在車輛靜止和勻速運動的時候,車子的前后軸配重確實能保持均勻,但我們在實際駕駛過程中,如此理想的配重并不能實現(xiàn)。
![]()
試想下,駕駛者在向左急轉彎的時候,一般都要剎車來輔助,這時車輛的重心不僅會偏向右側輪胎,整車重心也會移到前軸,會出現(xiàn)我們所說的剎車“點頭”現(xiàn)象。
同理,在加速出彎的時候,車輛重心又會移向后軸,出現(xiàn)所謂的“抬頭”現(xiàn)象,前后配重同樣不能實現(xiàn)50:50,因此,即便是前后軸配重相等的車型,在動態(tài)中同樣會面臨窘境。
![]()
就以寶馬3系為例,它的操控并不像部分人吹的那么神,但操控性也的確要比普通車型好一些,這算得上是一種先天的優(yōu)勢了。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一點,對于廠家宣傳的50:50配重,我們得理性看待,好與不好、需要與不需要,務必考慮清楚。
三、50:50配重為何沒能普及?
既然50:50配重確實能提升車輛操控,那為何沒有普及到平民車、家用車上呢?繼續(xù)以寶馬3系為例,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3系是后驅(qū)車。
后驅(qū)車一般會采用縱置發(fā)動機,發(fā)動機豎著放,變速箱也就不得不往后靠,乘員艙也就跟著往后挪,再加上傳動軸和后驅(qū)動半軸,整個后軸的載荷就可以做到和前軸旗鼓相當。
![]()
正因為將發(fā)動機、變速箱布置在前軸之后,乘員艙又往后挪移,所以3系的前懸才能做到如此短,車頭才會如此修長。而一般家用車大多是前置前驅(qū)布局,前軸承受了太多重量,很難做到50:50配重,但就算能做到,操控效果提升也不會突飛猛進。
![]()
當下流行的模塊化生產(chǎn),如果要做到50:50配重,不僅要花費更多心思,還得付出成本,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畢竟家用車注重的也不是操控,而是舒適性、性價比等等。
缸哥觀點:操控性是門“玄學”
既然車輛有了50:50配重后操控也不一定就好,那么操控性好的車到底應該怎么樣呢?這其實沒有百分百確定的標準,因為其中除了客觀因素外,還存在許多主觀(駕駛者)因素。
![]()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除了前后軸配重之外,操控性肯定還是與發(fā)動機、變速箱和底盤調(diào)校有著很大關系,寶馬3系操控性好,還與其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的匹配以及對懸掛系統(tǒng)的調(diào)校有關,提升操控性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并不是改變某一個因素就能達到質(zhì)的飛躍。
例如全新日產(chǎn)天籟,雖說發(fā)動機數(shù)據(jù)變強了許多,但更多人對它的評價依舊是“舒適性好”。
![]()
再者,各品牌對操控性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例如凱迪拉克ATS-L就以強勁動力和偏硬的底盤來對標3系;英菲尼迪車型則在轉向方面下功夫,其線控轉向技術業(yè)內(nèi)有名;斯巴魯車型則以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左右對稱全時四驅(qū)系統(tǒng)來獲得更高的極限和更穩(wěn)的操控。
總而言之,有沒有必要去重視50:50配重、去為操控買單,還得看個人的需求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