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車展,當素有神車締造者之稱的寶駿帶來了一款310 wagon,坊間便開始了善意的推測,如此一款低價的旅行車進入中國市場,憑借寶駿在產(chǎn)品定價與營銷上的強勢,它是否能從真正意義上打開旅行車這個冰冷的市場?
后來的一系列市場表現(xiàn)并沒有證明這一論點,寶駿310W不會以所謂的旅行車形象打開銷路,而它被市場認可也不會為旅行車帶來多大的關注。反而,是今年下半年別克、斯柯達甚至榮威等幾個主流品牌即將推出的旅行車,有可能激活這個市場。
旅行車被過譽了嗎?
在中國汽車消費文化里,旅行車似乎有著比任何車型都要兩極分化的狀態(tài):一方面,它不被大部分普通消費者所認可,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某些消費者懂車的體現(xiàn)。也許是出于旅行車的小眾,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濃厚歐洲用車文化,旅行車往往被一群自詡更懂車的消費者奉為理想之車。
知乎平臺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話題“你是否會選擇一輛旅行車”,該話題下不斷有高贊回答提到,過去旅行車被冠以“懂車光環(huán)”、被與情懷捆綁在一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媒體宣傳的誤導。其實,要追溯到旅行車的誕生,就會發(fā)現(xiàn)旅行車(station wagon)在歐洲興起主要原因在于——實用,一種既能滿足載人又能滿足載物的實用。
當然,這種實用性在不同消費市場會有不同的理解。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旅行車的不感冒,可以用他們對SUV的熱愛來作對照:SUV的優(yōu)點之一是底盤高、通過性強,而與之相對的則是旅行車的底盤低、對路況要求高。因此,出于這些顧慮,旅行車的實用性就被極大地掩蓋掉了。
而另一種導致旅行車遇冷的可能性,則是其普遍比轎車高的定位。以過去主要推出旅行版的豪華品牌為例,奔馳C級的三廂轎車價格往往比進口的旅行版便宜不少,雖然對于這個消費層的用戶而言,價格未必是最終的決策因素,但正因為進口、價高等原因導致的罕見,更是為旅行戴上了小眾情懷的標簽。
如果回歸到旅行車的“初心”,其實它比三廂車、兩廂車都有更寬敞而舒適的車內(nèi)空間,這對于普通家庭用車來說十分必要,既能照顧乘員的舒適性,也能盡可能多地提供后備箱的載物空間,它既有兩廂車的大角度尾門,也有比兩廂車更大的后備箱縱深。當中國的道路建設逐漸成熟,所謂的底盤低也不會是主要制約因素。只不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三廂車在中國消費者眼中才是真正的轎車、是形象甚至排場的體現(xiàn)。
旅行車市場的磕碰
合資品牌并非沒有觸及過旅行車這個領域,只是“幸存者”并不多。除了去年一汽大眾推出的C-trek蔚領,大眾品牌下還有高爾夫旅行版、上汽大眾朗行等等。盡管有著大眾的品牌光環(huán),但這幾款旅行車的日子并非那么好過。今年上半年大眾蔚領的累積銷量僅有31759輛,不及“神車”朗逸的單月成績,與之相比,朗行的日子更低迷,過去幾個月的銷量起伏頗大,半年累積只賣出了26004輛。
即便如此,從去年大眾蔚領上市至今,單月4000臺以上的銷量已經(jīng)是進步頗大,這當中也包括了終端價格優(yōu)惠的因素。只不過,回歸到蔚領的旅行車本質來看,這款車并沒有太多能吸引用戶的“旅行”要素。
蔚領上市之時,市場不僅沒有對其表達出應有的期待之情,反而質疑一汽大眾數(shù)年磨一劍的蔚領沒有任何誠意。從大眾CC之后,一汽大眾時隔多年推出的新車型竟然選擇了受眾不大的旅行車,可見其對于這個細分市場充滿了期待,只不過蔚領空有一副猶如奧迪A4 Allroad的外觀,卻沒有在進入車內(nèi)的瞬間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比起它的同平臺產(chǎn)品寶來,蔚領作為旅行車所應有的空間優(yōu)勢既沒有發(fā)揮到極致。
目前,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接納旅行車的一大前提是小眾而精致,蔚領雖然在外觀上做到了這點,但從老舊的PQ34平臺拉皮而來、內(nèi)飾一如既往的大眾feel,加之上市之初的定價又足夠“情懷”,蔚領無法打開市場似乎成了命定。蔚領的降價是必然,這款來自PQ34平臺、名正言順旅行車,要比MQB平臺的“類旅行車”高爾夫嘉旅定價更貴,消費者是絕對不同意的。
當然,同等情況也存在于大眾朗行上,這個同樣冠以Lavida的車型可以說是同平臺下多生子的結果,盡管定位更高、設計方面的投入更大,這都不能為朗行帶來市場的認可,反而一再淹沒于大眾朗逸的神車光環(huán)之下。
旅行車市場能否翻盤
前人的失敗嘗試,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旅行車市場不可能有崛起之日?這也未必。今年上半年開始不斷有消息傳出,作為當今中國汽車消費主力的10-20萬區(qū)間里,將會出現(xiàn)多款旅行車,其中就包括在歐洲市場的冠軍車型斯柯達明銳旅行版。此外,近期曝光的新車申報圖里還包括了別克英朗旅行版、以及榮威即將推出的旅行車新品。
大概是吸收了大眾幾款旅行版車型的失敗經(jīng)驗,別克在其最暢銷車型英朗上推出的旅行版,不是簡單的加長處理,除了采用全新的別克家族設計以外,這款旅行車將以英朗GS的形式推出,在內(nèi)外飾、運動套件等部分都會有針對性的設計,樹立旅行車的小眾與個性化形象。目前來看,別克英朗的旅行車也許不會有極大的銷量突破,定位GS版本也不會在價格上有太大優(yōu)勢,因此真正受到考驗的其實還在于旅行車根本之空間實用性上。
相比之下,斯柯達明銳的做法就更加直接,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明銳旅行版可以說直接把歐洲市場的成功經(jīng)驗帶來中國,而且考慮到斯柯達品牌在中國的認可度,要想把這款歐洲冠軍車復制到中國,其定價必然不能與轎車版本拉開太大的差距。憑借此前的聲望,或許這會成為斯柯達翻盤的機會。
至于榮威即將推出的旅行車,目前雖然已知的信息不多,但按照榮威在最近兩年的造車套路,設計與互聯(lián)網(wǎng)概念必然會是主打,只不過在依然相對小眾的旅行車市場,榮威這個仍在成長的自主品牌要涉足,恐怕要打造一個爆款并非易事。
小結
盡管目前旅行車依然被大部分人冠以小眾、情懷、懂車等等光環(huán),但隨著消費觀念的逐漸成熟,旅行車也有機會慢慢打開市場,其實用性的核心價值會被更多的消費者所認可。大概是看到了這種趨勢,主流品牌已經(jīng)開始推出旅行車試水。也許中國旅行車市場的春天真的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