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本文完整版。
![]()
電車匯消息:5月14日,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日產汽車正考慮投資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企業(yè),以便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更大的份額。據了解,日產汽車想收購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至多25%的股份。被收購的對象包括威馬汽車、合眾汽車以及車和家。
對此報道,日產發(fā)言人拒絕置評,而日產在中國的三家合資企業(yè)代表也拒絕評論。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日產正尋求在潛在收購目標變得過于龐大和昂貴之前采取行動。該公司正在回避那些可能與日產自己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產品發(fā)生沖突的廠商。他們表示,日產汽車認為,中國初創(chuàng)企業(yè)比老牌制造商更靈活,更適合顛覆這個行業(yè)。
上述知情人士說,日產的技術專家目前正在評估潛在收購目標,這是盡職調查過程的一部分。這一收購項目的在日產內部的代號“Hermes”。
事實正是如此,經過2017-2018年前期籌備和生產布局,2019年被公認為是造車新勢力密集交付并且關乎生死的一年,市場交付量必然直接決定新勢力企業(yè)估值。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在造車新勢力中,實現規(guī)模交付的有蔚來、云度、威馬、電咖、新特、合眾六家企業(yè)。其中,走在最前面的蔚來在2018年累計交付11348輛,威馬2018年也實現3850輛新車交付。除此之外,還有云度、電咖、新特以及合眾,分別在2018年交付了4141、2897、2832以及1111輛。
與日產汽車收購計劃相對應的事,今年年初以來造車新勢力融資進度及意向不斷曝出,這也契合投融資雙方的發(fā)展訴求。3月8日威馬汽車宣布完成了總額3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由百度集團領投,太行產業(yè)基金、線性資本等參與投資;4月22日合眾汽車總裁張勇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30億元,本輪融資由政府產業(yè)基金領投,戰(zhàn)略投資資本跟投;5月1日,路透社爆料車和家正在尋求3億美元到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從而支持其繼續(xù)發(fā)展。
盡管日產電動汽車是一股全球性的力量,其Leaf車型累計銷量全球第一,但中國市場是由當地制造商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吉利等控制,因此收購一家創(chuàng)新的電動車初創(chuàng)可以幫助日產更好地吸引中國買家。
以上收購計劃表明,日產正尋求推進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雄心壯志,而這一雄心始于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擔任日產董事會主席期間。盡管戈恩去年11月因財務不當行為被捕,令日產與雷諾的聯盟陷入混亂,但這家日本汽車制造商無法將焦點從中國市場上轉移開,因為包括大眾汽車和特斯拉在內的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的投資也進行了翻番。
戈恩被解職之前,他一直在推動日產和雷諾之間更大程度的整合。20年前,當這家日本公司瀕臨倒閉時,戈恩促成了兩者的聯盟。根據彭博社曝光的日產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西川廣人(Hiroto Saikawa)與戈恩之間的電子郵件,西川廣人曾提出了將另一家汽車制造商作為聯盟第四個合作伙伴加入的可能性。他寫道,擴張機會還包括“收購中國企業(yè)”,涉及電動汽車或聯網服務領域。
由于美國市場銷售放緩以及車型老化,日產預計周二將公布10年來最疲弱的年度營業(yè)利潤。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日產已經將初步營業(yè)利潤從首次預期的4500億日圓下調至3180億日圓(約合2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45%。
另有觀點認為,盡管中國電動汽車銷量持續(xù)增長,但許多行業(yè)觀察人士預計,電動汽車熱潮將導致制造商產能過剩。中國只有部分電動汽車初創(chuàng)企業(yè)能夠存活下來。過去兩年,中國注冊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增加了兩倍多,達到480多家。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190514 發(fā)自北京
文章主要內容引自 新浪汽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