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變更,一個階段也會有一個階段的法則。隨著時代的更迭,我們身邊會有著許多的人、事、物發(fā)生改變,這些種種改變也會反過來影響到我們的固有認知。就比如我們以往追求陽剛,而今天發(fā)展成陰柔美受追捧;又比如過去我們認為游戲是電子海洛因,而今天幾乎全民“吸毒”。
![]()
我們的許多固有認知正在被我們自己顛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過去,我們開車出門,媽媽一般都會說一句:開慢點。現在,我們開車出門,媽媽依舊會說一句:開慢點。然而同一句話,說出來的效果以及背后的含義已經改變了。在過去,父母讓我們開慢點,我們會真的理解成開慢點,但在現在,大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已經變成了“小心點”,這就是時代的變更。
![]()
十次事故九次快?
在以前長輩總會把“十次事故九次快”這句話掛在嘴上,因為在以前普及行車安全知識的時候,大多的情景片段都是有關于“快”的,因此給相當一部分灌輸了“快=危險”的思想。而在實際情況中,開快車導致事故的事例也確實非常多。
![]()
然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曾經統計、研究過車速和車禍的關系,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U字形車禍發(fā)生率”。從這個結論中我們可以得到,不管當時的行車環(huán)境,單論車速而言,如果高速路上車輛的平均速度是70邁(約112km/h),開40邁(約64km/h)時速的危險性要比開100邁(約160km/h)的危險性高上50倍!
![]()
從這個結論中結合到我們實際,高速公路上從右往左,限速依次遞增,那么大家認為在最左側道路上,是開快車更危險,還是開慢車更危險呢?當然,兵哥在這里絕對沒有提倡大家開快車的意思,只是希望大家能夠遵守交通規(guī)則,既不超速,也不要龜速,畢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嘛。
![]()
NAPPA真皮一定高級?
NAPPA真皮這類名詞在過去一般只出現在高端車型,亦或者高端產品中。因此這個名詞在過去就如同真理一般——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隨著高端車型的配置下放,NAPPA真皮這一名詞也就隨流而下,逐漸出現在許多中型車上面。
![]()
但是,其實所謂的NAPPA指的頭層牛皮,也代表一種工藝。NAPPA真皮指的就是使用這類工藝制作出來的真皮材料。誠然,NAPPA工藝是一種相當高明的皮革處理工藝,但針對不同質地的皮革,其皮革的極限也會影響到最后的成品。
![]()
因此,我們在買車的時候,由于肉眼很難辨別NAPPA真皮的本身材質,而銷售又很喜歡將其與高端捆綁起來。所以我們一定擦亮雙眼,明確自己是否真的有這類需求,再做決定是否要加裝這類座椅或皮革。
引擎蓋凹了就是質量不好?
一缸油,把北京奔馳“漏”上了頭條;一把火,把特斯拉燒上了熱搜;兩則新聞,使得人們對汽車的質量問題重新產生懷疑,而廣大的鍵盤俠們更是推波助瀾,讓越來越多的“維權”坐上了引擎蓋。這一坐,寶馬也中招了。
![]()
4月19日鎮(zhèn)江市一名女車主為自己維權的時候,選擇到店坐在一輛1系的引擎蓋上聲討店家的做法,然而事后這輛展車卻出現凹陷。此時引發(fā)的自然是一連串的質疑,而由引擎蓋被坐凹引起的車輛質量不過關這種說法更是甚囂塵上。
![]()
許多噴字所謂的“高級噴”內容大都為:這輛寶馬的吸能真厲害。然而事實卻的確如此,一款車的車皮大都是不耐撞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發(fā)生碰撞時,由于引擎蓋非常堅硬沒有發(fā)生任何形變,那么在強烈撞擊之下,引擎蓋很有可能沖入駕駛艙,至于會發(fā)生什么后果,相信大家可以想象。因此,兵哥再次強調:看一款車是否安全,要么選擇看專業(yè)機構的碰撞測試,要么就看車架,而車皮的厚重與否,影響的因素真的不大。這只是車的覆蓋件而已,不直接影響車的安全問題。
![]()
換卡鉗就能有顯著效果?
近些年,輕度改裝在國內可謂非常盛行,非常多的年輕人會選擇為自己的愛車做一些小調整,剎車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即便是諸如brembo這類大廠的剎車鉗,也并非能給車輛帶來顯著的剎車效率提升。
![]()
一般情況下,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車輛均配備了ABS系統,在該系統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剎車卡鉗與剎車盤之間的制動力是足夠的,但是很多車輛依舊會存在剎不停的情況,這時候的問題就出現在輪胎上了。由于輪胎的抓地力不足,因此車輛在車輪已經制動的情況下依舊有可能出現推頭、漂移等情況。因此,如果真的想提升剎車效率,換卡鉗的同時要換一副抓地力更好的輪胎,這樣匹配效果才凸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