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工信部公示了2018年度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油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也就是俗稱的“雙積分”。2018年度,中國141家乘用車企業(yè)共生產和進口乘用車2312.28萬輛,平均燃油消耗量實際值為百公里5.52升,燃油消耗量正積分為987.37萬分,燃油消耗量負積分為299.03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398.79萬分。咱們具體來看看都什么情況。
先來看看積分結余比較好的車企,最突出的是比亞迪,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將近220萬,同時還有將近83萬的新能源汽車積分。上汽集團旗下自主部分積分情況也不錯,結余超過150萬,其中新能源汽車積分近33萬分。另外,北汽和北汽新能源各自有超過20萬的新能源積分,奇瑞和吉利也都有超過20萬的新能源積分。
熟悉雙積分政策的朋友都知道,按照政策規(guī)定,結余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是可以賣的,賣給那些不達標的企業(yè),也就是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是負值的,平均燃油消耗量是負值的有哪些呢?先來看看負分最多的是上汽通用,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是-482866,而上汽通用五菱是-369841個積分,北京現代-208163個積分。
當然,進口車也必須執(zhí)行雙積分政策,寶馬中國的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是-15688,但是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超過了42萬,進口品牌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負分最多的是奔馳中國-92580分,而且比較麻煩的是,關聯企業(yè)北京奔馳那邊只有19316個積分,根本不夠補。從系別來看,達標率最不好的居然是日系,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的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都是負值。廣汽三菱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居然多達負10萬,豐田稍好,天津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都有超過20萬的積分,而生產考斯特的四川一汽豐田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也是多達負10萬。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要問了,不達標是怎么個懲罰方式?目前還是過渡期,核算方式對車企也有“優(yōu)惠”,但是到明年核算今年的雙積分時,就要嚴格執(zhí)行了,包括懲罰措施,根據規(guī)定,在核算后,平均燃油消耗量為負積分的企業(yè),需通過新能源積分、不同年份積分結轉、關聯企業(yè)之間轉讓等方式進行抵償歸零。如未能抵償歸零,應向工信部提交其乘用車生產或進口調整計劃,使預期產生的正積分能夠抵償尚未抵償的負積分。而在負積分抵償歸零前,該企業(yè)達不到要求的新產品,不予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也就是你賣不了新車。所以,有些車企估計得為“鏟分兒”留出預算了。
![]()
留下的時間可不多了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喜樂
點擊圖片回顧往期精彩
![]()
熱播劇《都挺好》中的車都挺好?
![]()
寶馬廣告堪比恐怖片,哪些汽車廣告令你印象深刻?
![]()
歐盟裁定大眾、寶馬和戴姆勒壟斷,誰是“污點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