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輪胎店主向大白哭訴:賣出的正品德國馬牌輪胎,客戶因為沒有看到“胎毛”無論如何都要退貨。
![]()
無奈之下,店主給對方發(fā)了相關資質的照片,還通過語音帶著客戶在官方渠道一步一步驗了真?zhèn)危瑢Ψ讲趴舷嘈潘业妮喬ナ钦沸绿ァ?/p>
其實,隨著各大輪胎廠商的工藝升級,“胎毛”早已不是新胎有效的辨別方法了。
今天,大白就跟大家聊聊輪胎的“胎毛”。
首先要糾正一下,“胎毛”這個詞并不標準,嚴格來講,它是輪胎的一部分膠邊(膠條)。
輪胎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經(jīng)歷“硫化作用”才能使橡膠中的線型大分子轉變?yōu)槿S網(wǎng)狀結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型。
這個過程,需要在指定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才能進行。給生胎加熱加壓時,也會造成內(nèi)外的壓強發(fā)生變化,迫使胎內(nèi)的一部分橡膠以氣泡的狀態(tài)從模具的排氣孔中排出。
經(jīng)過冷卻后,殘留在排氣孔的橡膠會依附在成型的輪胎上,就形成了大家口中的“胎毛”。
一句話回答:沒什么用。
新胎的胎毛凸起一般在0.3mm左右,這個長度對于汽車行駛中的抓地力幾乎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靠這點兒胎毛就想提高汽車安全性,更是癡人說夢。
再者,隨著車輛行駛到一定里程后,胎毛會因磨損逐漸脫落,即便沒了胎毛也沒聽說車的安全性就下降了,是不是?
上面大白已經(jīng)講了,輪胎的胎毛是傳統(tǒng)生產(chǎn)工藝中硫化過程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品,它并沒有什么實際用途,看起來又有些難看,很多廠商早就想“除掉”它了。
就在幾年前,包含萬力、倍耐力、德國馬牌在內(nèi)的幾大輪胎廠商,提升了輪胎模具的設計工藝,使橡膠氣泡排出時“只出不進”,不會依附在輪胎表面,從根本上解決了“胎毛”的問題。
![]()
最后,大白特意以客戶的身份咨詢了德國馬牌輪胎的官方客服,對話如下:
![]()
正如官方客服所回:“胎毛”可不作為新輪胎的定義標準哦.
今后如果有人再說沒胎毛就是假貨,就拿出這篇文章給他看?。?!
來源:甲乙丙丁汽車后市場
編輯:宋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