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爸車”這個詞,一開始其實是個褒義詞。
它代表了一種進階身份:愿意顧家、參與育兒、承擔責任的男人。這樣的人理應被尊重,也值得擁有屬于自己的車。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奶爸”這個詞開始被簡化。慢慢地,它變成了一個產(chǎn)品標簽,甚至是一種預設(shè)腳本。
你是奶爸,所以你需要一輛七座大車,空間要夠大,座椅要夠軟,最好副駕能當床、后排能躺平,車內(nèi)必須安靜,底盤不能硬,方向盤不要太重,提速也不能太猛,以免“嚇著家人”。
你聽起來是主角,實際上已經(jīng)變成了“執(zhí)行人”——負責開穩(wěn)、坐正、控制好情緒,把一家人從A點送到B點。
![]()
這種定位的車型,從最開始的MPV,蔓延到現(xiàn)在的各類中大型SUV。尤其是在理想,問界這一類的典型奶爸SUV在市場的呼風喚雨,讓奶爸車這個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這類車看上去是為家庭設(shè)計的,實際上是在家庭的名義下,慢慢把開車的人邊緣化了。
市面上很多家庭SUV都是這個邏輯。產(chǎn)品經(jīng)理不是不懂駕駛,而是他們知道,家庭購車的最后一公里往往由女性拍板。于是車就越做越順、越做越溫和、越做越像客廳。決策鏈路順了,但駕駛席的存在感淡了。
這不是技術(shù)的問題,而是選擇的問題。是行業(yè)在默認:一個好奶爸,不需要速度,不需要情緒,不需要自我表達。
![]()
而男人們確實適應得太快了——空間是為別人留的,駕駛感是可以犧牲的,只要家人滿意,我就閉嘴。
但這真的合理嗎?一輛車,從A點開到B點這段路,不該也有主駕男人的感受嗎?
所以當領(lǐng)克09 EM-P推出大五座版本,并且說“我們聽勸了”的時候,我第一反應不是“哦你們終于聽話了”,而是覺得:終于有企業(yè)看清了問題的本質(zhì)。
在今天6座、7座幾乎壟斷中大型SUV市場的時候,領(lǐng)克09 EM-P大五座版本砍掉第三排,選擇只做大五座,這不是技術(shù)上的簡配,而是一次設(shè)計方向的轉(zhuǎn)身。
原因很簡單,與其多兩個座位,不如讓現(xiàn)有的五個座位都坐得更舒服——二排橫向空間1366mm,腿部空間1130mm,坐墊540mm深。這樣的數(shù)據(jù)本身沒多么炸裂,但它們的組合釋放出一種很久沒在家庭車上感受到的東西:松弛感。
這不是加裝飾的那種“偽松弛”,而是真的“腿能伸,身能放,心能定”。
這是屬于所有乘客的改變,也包括主駕。
但更大的變化,其實是在操控上。09沒有因為“家庭車”這三個字,把駕駛的部分做輕了,反而是把駕駛感保留得很完整。你有2.0T高功率發(fā)動機和三電機組成的四驅(qū)EM-P系統(tǒng),有飛魚雙腔空氣懸掛,有七種駕駛模式,有百公里4.9秒的加速能力。
你一腳下去,它就能動;你想安靜,它也不吵。
這不是那種“讓你燃”的車,而是那種“你會想開”的車。
你會愿意一個人夜里開著它多繞兩圈,聽聽自己喜歡的歌,再上樓。
它沒說“這車為你而造”,它只是在你照顧家人的同時,也沒讓你把自己放得太遠。
![]()
在這一點上,它沒有做市場調(diào)查出來的妥協(xié),而是做了一次有意識的堅持。
領(lǐng)克一直是個“不太討巧”的品牌。它做CMA架構(gòu),別人還在堆油改電;它造09這樣的中大型SUV,別人都在往下壓成本拼價格;它在講“駕駛感”的時候,別人已經(jīng)把主駕變成一個靜音駕駛艙。
所以這次它做09大五座,看上去像是在“聽勸”,其實更像是“看透”。
不是用戶喊了什么就去迎合,而是看見那些還沒喊出口的、但很真實的體驗缺口。
比如:你既想顧家,又不想妥協(xié)太多;你會接孩子,但也想偶爾自駕一下;你不是要性能爆表,而是不想一踩油門都沒有回應。
這些,不是抱怨,是細節(jié)。
領(lǐng)克09大五座沒有高聲回應什么情緒口號,只是在產(chǎn)品里悄悄做了點取舍:空間做得清楚,駕駛保留完整,情緒不過度操控,定義不過度預設(shè)。
它不是要重新定義奶爸車,而是想告訴你:
你可以是父親,也可以是駕駛者。
這聽起來像個廢話,但在這個市場里,很少有車真這么做。
![]()
所以它不是為了“突破什么邊界”,而是為了讓你不再那么容易被安排。
它的“聽勸”,不是聽見了你說空間不夠,而是聽見了你在那個空間里,可能已經(jīng)太久沒表達自己了。
很多人選家庭車,是從家人出發(fā);
但真正讓你開得久、愿意開的,往往是也給你自己留了一點地方的那臺。
這車不激進,不搖旗,也不打情緒牌。它只是默默讓你在成為一個照顧者的同時,也還能做個有感受的人。
這不算多先鋒,但在現(xiàn)在這個市場里,挺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