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年中型SUV新車的井噴式上市,到自主品牌在小型SUV細分市場的風起云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緊湊級SUV的生存空間是否正在減少?
尤其對于20萬級別的合資品牌緊湊級SUV,途觀L、傳祺GS8、寶沃BX7等車身尺寸更大的SUV新車都在對同價位區(qū)間的消費者展開攻勢,如果傳統(tǒng)熱門緊湊級SUV僅在顏值和配置上做文章,顯然將越來越難打動對空間表現(xiàn)本就有所偏執(zhí)的國內(nèi)消費者。
這次我們試駕的全新日產(chǎn)奇駿,增加了電子集成配置和7座版本車型,不過這些賣點多少讓我有些擔心:對一款緊湊級SUV來說,這些變化的實際意義究竟有多大?要知道,上一代奇駿正是憑借出色的綜合能力成為了20萬緊湊級SUV最好的選擇之一。
也許日產(chǎn)認為上一代奇駿的外形設計已經(jīng)深得人心,所以在本次中期改款的新奇駿身上,主要是通過小修小改去深化其家族式造型。在新一代V-motion設計理念影響下,新奇駿的車頭中網(wǎng)采用更大、更有力度的V型鍍絡條,視覺效果更加陽剛。但可惜的是LED大燈造型和19寸輪轂只出現(xiàn)在了頂配車型當中,其它車型甚至選配的機會都沒有。
而在內(nèi)飾方面,新奇駿給我的感覺要比德系車來的更加細膩。雖然整體樣式依舊是日產(chǎn)轎車的風格,但新奇駿的用料還算對得起售價,拼接工藝也能讓人滿意。值得注意的是,新奇駿在大多數(shù)容易接觸的地方都使用了稍軟的塑料覆蓋,中控臺側面則有皮革包裹,駕乘者腿部靠上去不再是生硬塑料感,放在同級SUV當中屬于加分項目。
此外,2.5L車型用電子手剎取代了腳剎駐車,看得出東風日產(chǎn)確實有考慮到用戶的用車體驗。而ICC自適應巡航的好用程度也超乎了我的預期,在高速行駛中駕駛者身心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360°環(huán)視影像配合上儀表中間的距離顯示,我在只有兩車道的山路上調(diào)頭時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對于技術不過關的朋友絕對是福音。
關于我一開始就擔心的全新奇駿7座車型后排空間表現(xiàn),至少前兩排乘坐感受并沒有因為多出來的第三排座椅而大打折扣,座椅柔和,乘坐感受依舊非常舒適,但靠背角度不可調(diào)以及坐墊長度上的小幅犧牲多少讓人有些遺憾。至于第三排座椅,我認為把它當做應急之舉也沒有不妥。
動力總成方面,這臺2.5L發(fā)動機配合CVT變速箱讓新奇駿在換擋平順性和燃油經(jīng)濟性上擁有較高的水準,同時動力輸出順滑。當我想要進行急加速深踩油門時,能看到轉速的明顯提升,車速初段也不顯拖沓,但要講爆發(fā)力,新奇駿就和同級別一些合資SUV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了,高轉速下的引擎噪音也不太悅耳,好在車輛整體對噪音的控制還是值得肯定的。
在雨后盤山公路及顛簸路段的表現(xiàn)上,新奇駿的減震阻尼有些偏硬,初段可以過濾細小的顛簸,但在遇到稍大起伏路面時的回應就有點直白。較大的方向盤雖然在使用手感上給人不錯的映像,但回饋的內(nèi)容顯得少了些,只是在車速提升后才能感受方向盤充分的回彈。
而當我將模式旋鈕切換至四驅模式下,能明顯感覺到爬坡時前后輪分得平均的扭矩輸出。當一側車輪稍遇到打滑情況時,我可以迅速的通過儀表盤觀察前后輪的扭矩分配情況,電子差速鎖也迅速介入,這樣的表現(xiàn)要比大多數(shù)城市SUV更為專業(yè)。此外18寸車胎對非極端路面的寬容度也很高,加上更多電子設備的輔助,新一代奇駿仍然能夠成為那些偶爾追求激烈駕駛的朋友可以信賴的選擇。
駕仕總結:
從日產(chǎn)的角度出發(fā),7座車型的加持讓奇駿多了一小點優(yōu)勢,雖說后排坐起來并不舒適,但令實用性得到增強,要知道途觀L和CR-V等競品車型可沒有這樣的可能性。在駕仕派看來,就這一點優(yōu)勢足以讓不少消費者直接放棄用額外的幾萬款大洋去換那些三排空間更寬裕一些、但使用率不到10%的中型七座SUV。
總得來說,全新一代奇駿以保守的外觀變化防止了客戶群的流失,又用更多的科技配置和7座版車型來提高實用性,去爭取更多潛在消費者的喜愛。從某種意義上講,因為成本控制,日產(chǎn)犧牲了低配車型的LED大燈、真皮座椅、自動/雙區(qū)空調(diào)和5座車型后排座椅可調(diào)功能,但換來的是定速巡航、車載藍牙、發(fā)動機啟停等更實用的配置。
新一代奇駿在綜合實力上依舊可以排在合資品牌同級車型的前列,唯一讓我擔心的是,其在動力系統(tǒng)上平順性和經(jīng)濟性有余而爆發(fā)力不足的特性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也許真要等到奇駿換上全新發(fā)動機之后,才會迎來一個更大的爆發(f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