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引領車圈時尚的品牌,它又回來了。
![]()
就在昨晚,新款保時捷Taycan Turbo GT領銜7款純電性能跑車首發(fā),引得一眾保時捷粉絲歡呼。這一次,保時捷Taycan仍舊保持了優(yōu)良的刷圈傳統(tǒng),新款Taycan Turbo GT在上市前前往紐博格林北環(huán)刷圈,并創(chuàng)造了7分07秒55圈速成績,比老款的Taycan Turbo S還要快26秒,可以說,這是保時捷的又一次走出“自我舒適圈”。
![]()
此次的新款Taycan主要在動力、性能和續(xù)航上實現了升級。例如新款保時捷Taycan Turbo S,系統(tǒng)輸出功率達到了700kW(952 PS),增加了140kW,零百加速從老款的2.8S,加速至2.4S,縮短了0.4秒。
而在續(xù)航上,新款Taycan在WLTP城市工況下的續(xù)航里程增加至693km,而且還搭載了800V快充,實現從10%充至80%的時間比舊款車型減少一半。此外,風阻、懸架等多方面性能均迎來升級。
![]()
本次保時捷的中期改款跨步不小,但是仔細一看,你會發(fā)現,保時捷的7款新車升級的是獵裝版本和高性能版本。好家伙,激動了半天,原來壓根不關普通款的事。換句話說,“我獵裝改款又跟你普通款有什么關系呢?”
此外,看了Taycan新款的用戶也紛紛感嘆,這才是保時捷Taycan初版應有的水平,之前的那些應該叫試行版。
不知道那些砸了上百萬元真金白銀,買了保時捷Taycan“試行版”的用戶現在又是作何感想?他們又有哪些有苦難言的煩惱呢?
![]()
先說老款的保時捷Taycan,2022款的Taycan起售價將近九十萬元,純電續(xù)航430km,零百加速5.4秒。對比來看,售價二十來萬的特斯拉Model 3全輪驅動板純電續(xù)航可以達到713km,幾乎是Taycan的兩倍,零百加速4.4S,縮短了1秒。
而售價同樣才20萬出頭的哪吒GT四驅版,純電續(xù)航也達到580km,零百加速更是快至3.7秒,也是碾壓保時捷Taycan??梢哉f最初的保時捷Taycan毫無性價比,只靠品牌力撐著。
看到這里,不少朋友要表示不服了。誰買保時捷還看性價比啊,保時捷性價比低,當初買的時候就知道了,光保時捷一個車標就得值大幾十萬,什么性價比不性價比的,保時捷車主根本不在乎。
![]()
如此說來也有道理,那不看性價比,體驗感總得好一點吧?總不能要啥沒啥,這放在豪華品牌身上也說不過去啊。不過換句話說,保時捷Taycan的出現,幾乎就是在不斷拉低人們對于保時捷的容錯下限。
“89萬元的車,80萬在駕駛感,9萬在軟件上”,這是保時捷Taycan車主對于車輛的評價,車機死機、車窗一鍵上下故障等等都成了保時捷Taycan身上最常見的小毛病了。
![]()
在Taycan的相關論壇上,還有車友吐槽自己剛提了3個月開了6000公里的新車,倒車影像出不來了。
![]()
可以說,保時捷在智能化體驗層面的不足幾乎已經成了市場的共識,即使對比售價僅二三十萬的極氪007、小鵬G6等自主品牌的車型,保時捷的車機系統(tǒng)就像是落后了幾個時代的產物,不僅車機系統(tǒng)卡頓、功能少、輔助駕駛的功能基本上也僅處于基礎的水平。
不僅如此,續(xù)航也成了保時捷Taycan車主們最大的痛,特別是以北方地區(qū)的用戶為代表,續(xù)航不足的痛點尤為明顯。有位保時捷Taycan Turbo S的車主表示自己的車其他的沒啥毛病,就是續(xù)航太低,基本上就只能跑個380km,一般是跑到280km左右就要充電了。
![]()
更有Taycan車主喊話“國產副廠電池趕緊發(fā)展吧,百萬的車,天天為了兩百多公里的續(xù)航發(fā)愁,再深踩下油門,續(xù)航又要掉幾十?!?/p>
![]()
看到這里不免讓人疑惑,主打性能的車,續(xù)航卻配不上性能表現,還得依靠平穩(wěn)駕駛來穩(wěn)住續(xù)航,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且如今二十來萬的電車實現六七百公里的續(xù)航都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了,百萬保時捷電車居然還在兩三百公里的續(xù)航里程上掙扎。
還有澳門車主曬出實例,一個月內,車輛100%的純電續(xù)航從316km掉到了126km,但饒是這樣了官方檢測后依舊一口咬定電池沒有問題。
![]()
以上種種來看,保時捷Taycan從性價比、智能化體驗和續(xù)航表現上來說存在的問題還是不少的,雖然說最新推出的中期改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難題,不過還是那句話:獵裝版和高性能版的“水”,解救不了普通版的“火”,且老款Taycan給用戶造成的困擾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口碑和品牌形象已然難以被挽回。
寫在最后
根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3年保時捷全球銷量32萬輛,同比增長3%,而在中國共銷售出7.9萬輛,同比下滑15%,中國也從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淪為第二大市場。那么隨著2025款Taycan獵裝版和性能版的更新升級能否為保時捷帶來轉機呢?顯然,在高端新能源汽車需求逐漸下探的當下,保時捷想靠全新Taycan穩(wěn)住地位,著實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