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全球新能源車市陷入“極限拉扯”的局面。
一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價格戰(zhàn)”此起彼伏地打響,由比亞迪開啟的“電比油低”成為今年中國車市“主旋律”,長安、奇瑞、吉利等大廠通過不同形式跟進,誓要卷走弱者,留下精英,加入決戰(zhàn)。
另一方面,懷揣“造車之心”十數(shù)年,耗資數(shù)十億美元的蘋果,終止了造車計劃,幾乎在同一時間,奔馳宣布放棄全電動車計劃,繼續(xù)加碼內(nèi)燃機。
而在奔馳官宣之前,歐盟已推遲了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車計劃;寶馬、豐田稱電車僅為過渡,氫能才是未來;福特推遲了12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產(chǎn)能擴張計劃;通用放棄了原定2024年年中生產(chǎn)40萬輛電車的目標,等等。
仿佛一夜之間,歐美大廠集體撤退新能源陣營,獨留中國車企死守。
由此甚至引發(fā)了一輪又一輪的“陰謀論”,大致意思是:歐美車企設了一個局,引中國車企all in新能源,待后者沉浸其中后,歐美車企集體撤退,將中國車企鎖在新能源困局中,互相惡斗與內(nèi)耗,而它們繼續(xù)靠著原有優(yōu)勢掌握全球車市命脈。
在陰謀論者看來,歐美車企有此“前科”,之前它們就曾以類似的手法“搞”過日本企業(yè),讓其耗費十足精力與資金投注氫能源賽道,截至目前,日本在氫能源領域擁有一套相當成熟、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并擁有諸多專利,但歐美車企并不跟風,導致氫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受眾狹窄,基本上等同于將氫能汽車困在日本市場,而日本企業(yè)空有“絕技”卻無處可使。
那么,中國車企是否步入日本車企后塵,困入陰謀之中?
依個人拙見,此番“陰謀論”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尚可,但要作為擺上臺面的結論,則缺乏合理性支撐。
首先,在汽車工業(yè)領域,尤其是燃油車賽道,早前中國車企并無法與日本車企相提并論,前者技術薄弱,更曾被西方視為“破銅爛鐵”,后者則是可以與歐美頭部大廠抗衡的存在,豐田至今仍是全球第一大車企,雷諾-日產(chǎn)-三菱聯(lián)盟位列第六,本田位列第七,早已敗退中國的鈴木,直至去年才被比亞迪超過,但仍位列全球第十。
在智電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的今天,以內(nèi)燃機技術和燃油車為主的日系車企,卻依舊可以名列前茅,足以見其扎根之深,基本盤之大,更別提早年間內(nèi)燃機盛行的時代,日系車企給歐美大廠帶來的威脅與壓力有多沉重。因此,歐美車企想方設法困住日系車企的擴張步伐,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中國車企直到近幾年才靠智電技術換道超車,不斷打破歐美日大廠制定的規(guī)則,并予以強力反擊,而此前都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此情況下,歐美日大廠為何要自割城池,養(yǎng)育打敗自己的強大對手?這沒有任何道理??!
更何況,歐美大廠乃至其政府,在以電池為基礎的新能源賽道上,是很努力跟著跑的。
舉幾個例子,在技術投入方面,奔馳投資數(shù)十億美元,在中國、德國、匈牙利圍繞“電氣化轉(zhuǎn)型”進行工廠升級、改造,大眾豪擲9000億造電動車,1000億建電池廠,等等;在促進消費方面,法國補貼新能源車最高達5000歐元,德國針對售價低于4萬歐元的電車,一車補貼6750歐元,瑞典對充電樁減稅50%,多個歐盟成員國制定了各種扶持電車的政策,等等;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歐盟計劃在2025年前建立100萬個充電樁,等等。
因此,如果說歐美車企設局困住中國車企,那么這一番代價未免也太大,完全是“損人前先不利己”。
更何況,歐美大廠并未“全軍撤退”,像奔馳,雖然放棄2030年全面轉(zhuǎn)電,但仍舊重視電車,將計劃更改為油電各半;福特亦表明,雖然電氣化轉(zhuǎn)型步伐放緩,但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入不會削減,等等。
那么,歐美大廠主動“中場休息”的原因是什么?
很簡單,新能源玩不過,燃油車賺得多。
先說第一點,歐美傳統(tǒng)大廠,至今仍未出現(xiàn)一款能在智電技術上與國產(chǎn)新能源車相抗衡的產(chǎn)品。
大眾ID.系列算是在中國市場賣得比較好的歐美傳統(tǒng)大廠新能源車型了,但車機始終表現(xiàn)一般,甚至偏差,大眾也曾因為智能車機原因,不斷延遲奧迪Q6、保時捷純電Macan等重要車型的發(fā)布計劃。
百年豪華品牌奔馳,在新能源賽道上“一跌再跌”,算是把老臉都丟盡了,它的電車因為“雜牌”,曾導致車主被人嘲笑,也因為頻繁自燃自斷前程,即便是“價格大跳水”,一年到頭來的銷量也非常慘淡。
再來看造車未遂的蘋果,在官宣終止造車之前,它的智駕技術目標,因為難度與投入太大,從最早的L5級降到L4級,再降到L2+級,搭載此技術的車型還要等到2028年才能面世,而現(xiàn)階段,擁有L3級智駕技術的國產(chǎn)車企已不在少數(shù),倘若蘋果未終止造車,到2028年市場也會讓它放棄這一執(zhí)念。
上述三個例子,都是歐美大廠電氣化轉(zhuǎn)型之路不暢的縮影。
那么在中國市場賣不動,在大本營歐美市場又如何呢?同樣賣得很費勁,受限于技術與成本,歐美車企根本做不到“油電同價”,更別提“電比油低”了,再加上高昂的電價、薄弱的基礎設施等,致使歐美市場的電車銷量未達預期。
與電車賣不動、電車無優(yōu)勢相比,歐美傳統(tǒng)大廠更害怕的是,全球新能源產(chǎn)業(yè)鏈集群在中國落地生根,中國車企從中獲得產(chǎn)業(yè)鏈上的全球成本優(yōu)勢,并借此打造具備龐大規(guī)模、充沛盈利能力與先進技術的全球頭部企業(yè)。這意味著,歐美車企將徹底淪為中國車企的跟風者,無法超越前者。
因此,它們選擇揚長避短,用“魔法”打敗“魔法”。
這里的“長”,指的就是它們在內(nèi)燃機時代經(jīng)年累月積淀而成的品牌影響力、核心三大件技術與成本控制能力,以及依托于此的盈利增長。
豐田預計2023財年凈利潤同比勁增84%,達到2189億元;Stellantis集團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1%,達到 1437.78 億元;現(xiàn)代汽車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3.7%,達到661.35 億元,起亞汽車2023年營業(yè)利潤同比增長60.5%,達到616億元......
以上財報數(shù)據(jù)表明兩點,一是那些你覺得在中國難熬或生存費勁的車企,實際上活得非常好,賺錢能力好過國內(nèi)一眾頭部車企;二是,以燃油車為主的它們,仍在全球擁有廣闊市場,因此它們并不擔憂生存難題,充其量只是在中國市場難賣而已。
對于這些歐美大廠來說,電動車賣不好,燃油車又賺錢,自然不用那么快考慮all in純電,可以在保留基本盤優(yōu)勢的基礎上,不斷研磨技術,精進產(chǎn)品,像奔馳現(xiàn)在就是走這條路。
與國產(chǎn)車企相比,這些歐美“老貴族”勝在家底豐厚,“祖宗”留下來的產(chǎn)業(yè),還具備賺錢能力,而國產(chǎn)車企更像是“創(chuàng)一代”,從零開始,只要抓住機會便會拼盡一切往前沖。
對于國產(chǎn)車企來說,接下來要走的路并不容易,一來,國內(nèi)車市內(nèi)卷嚴重,虧損者眾多,盈利者仍與歐美大廠有不小距離(指賺錢能力),之前就有外資車企高管揚言,“先把你燒死了,我后面再等著進來搶市場也可以?!?/p>
二來,諸多歐美大廠放緩電氣化轉(zhuǎn)型步伐,加碼燃油車,將對要走出去的國產(chǎn)品牌造成攔截與阻力,今后國產(chǎn)車企海外擴張的難度系數(shù)將會增大;
三來,努力奮斗的創(chuàng)一代,要想打敗家底豐厚的老貴族,還是要有具備革命性意義的核心技術,如電池、人工智能、智駕等等,如何打破現(xiàn)有技術瓶頸,亦是擺在國產(chǎn)車企面前的一道難題。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