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車展如期開幕,不會再出現(xiàn)去年的半路夭折,但很多重磅新車仍然選擇錯峰出行。
![]()
沒有上海車展、北京車展那么高大上,但成都車展也不方便像C級車展那樣直接搞降價大甩賣。媒體日這天,我們先把“勢不兩立”的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代表新車盤一盤。
先看日系韓系。東風(fēng)本田推出2024款XR-V,價格雖然比去年剛上市時低,但依然“堅挺”。曾經(jīng)小型SUV的“當(dāng)紅辣子雞”目前得優(yōu)惠3-4萬才能維持銷量——新車價格總得為經(jīng)銷商留點空間。
![]()
東風(fēng)日產(chǎn)展臺宣布啟辰大V DD-i超混動110km iT車型交付。在比亞迪DM-i制霸車市的“糟糕年代”,啟辰DD-i系列居然成了日產(chǎn)電動化的課代表。
![]()
起亞一口氣發(fā)布兩款電動車!預(yù)熱已久的全球車型起亞EV6售28.28萬起,這讓大部分中國人都高攀不起——不評價就是最好的評價。
![]()
![]()
中國消費者一度摯愛的廣豐和一豐不會缺席成都車展。媒體日盡管低調(diào),但各家銷售精英已經(jīng)開始摩拳擦掌——大家都懂,后面幾天才關(guān)鍵!
![]()
北京現(xiàn)代推出改款伊蘭特,1.5L的官方指導(dǎo)價仍是9.98萬起。別嫌貴,下圖的伊蘭特N預(yù)售25.98萬——人家加的不是字母,是現(xiàn)代汽車的性能靈魂!
![]()
德系是中國百姓的好朋友。雖然大眾的ID.系列已經(jīng)撬開了中國市場,但本次成都車展并沒有大秀電動車,而是上新了大眾威然。28.98萬起,你會選擇大眾的MPV么?
![]()
從大眾獨立出來的捷達帶來了捷達VS7 ABT限量版(3000臺),13.59萬起售。據(jù)說,ABT是國際知名改裝品牌,但“限量”二字不太好懂。
![]()
看完德系聊美系。長安福特帶來了新款探險者赤金版,2.3T+10AT變速箱+智能四驅(qū)+媲美國產(chǎn)車的超大屏,39.98萬的售價對于喜歡福特的大叔來說,算不算考驗?
![]()
![]()
展位寸土寸金,雪佛蘭挖出一個“魚塘”配合本次兩臺改裝車亮相。開拓者為釣魚愛好者而來,還有一款星邁羅被改成騎行愛好者的樣子。
![]()
![]()
喜歡搞輕奢小資格調(diào)的別克這次成都車展走“親民”路線,沒有推幾十萬的旗艦MPV車型,而是推出了昂科拉Plus,售12.69/13.69萬,1.5T四缸。
![]()
最后看看法系。本次是標致、雪鐵龍第一次“拼車”參展,大屏一分為二。8月份接連上市的新508L、2023款天逸、新4008在后面幾天能否遇見懂它的買家?
![]()
如今,合資品牌想要在車展上賺吆喝越來越難,即便如此,也沒有哪家敢輕易把價格放下來。媒體日,無論如何要撐住體面,后面幾天的“賣車日”才是它們的真面目。
----------------------------分隔線------------------------
下半篇給大家介紹幾款國產(chǎn)越野車,我們由高到底盤一盤。
![]()
【仰望U8】:比亞迪出品,此前上海車展公布的預(yù)售價為109.8萬元,分為豪華版和越野玩家版。新車并沒有在本次成都車展上市,只是開放了內(nèi)飾,據(jù)說9月會正式上市。
![]()
【猛士917】:東風(fēng)出品,本次成都車展正式上市,普通版車型推出增程版和純電版,價格分別為63.77萬和69.77萬,和24款路虎衛(wèi)士差不多貴,下半年正式開啟交付。
![]()
【方程豹豹5】:比亞迪出品,成都車展開啟盲訂,30-40萬之間。定位混動越野,配云輦-p,帶智能三把鎖,非承載式車身,豹式掉頭轉(zhuǎn)彎半徑3.4米,零百加速4.8秒。
如今的比亞迪已經(jīng)走上高端路線,普通消費者不敢靠攏——如果攀不上比亞迪,倒是可以關(guān)注下奇瑞和長城。
![]()
【捷途旅行者】:奇瑞出品,價格14.09-18.09萬,號稱“小衛(wèi)士”;目前僅推出燃油車,1.5T+7DCT、2.0T+8AT 兩種動力組合,承載式車身,配XWD全自動智能四驅(qū);據(jù)說混動版將在年內(nèi)上市。
![]()
【哈弗猛龍】:長城出品,成都車展開啟預(yù)售,價格區(qū)間為16-19萬元。搭載1.5T+Hi4智能四驅(qū)電混技術(shù),峰值扭矩高達750N·m,7種駕駛模式,最大涉水深度為560mm,NEDC純電續(xù)航102km。
![]()
【坦克400 Hi4-T】:長城出品,新車推兩款車型,預(yù)售價28.5/29.5萬。定位于中大型越野SUV,非承載式車身,搭載2.0T+P2電機+9HAT插電混動組合,涉水深度為800mm。
【寫在最后】
中端乘用車市場已經(jīng)卷成血海,高端市場也殺瘋了,中國汽車紛紛走起了“野”路子。硬派越野究竟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值不值得自主品牌一擁而上?這個問題目前很難回答。有一點可以肯定,曾經(jīng)被海外品牌教育的中國消費者正在清除早期記憶,開始接受技術(shù)換道的“中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