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國內油價又迎來新一輪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下同)每噸分別上漲100元和95元。
折合成升價計算,92號汽油價格上漲0.08元/升,95號汽油上漲0.08元/升,0號柴油上漲0.08元/升。以私家車50L油箱計算,加滿一箱92號汽油能多花4元。
![]()
而每當看到油價上漲的消息時,總會有人發(fā)出疑問:油價都這么高了,為什么還有人買燃油車?電車不香嗎?
就像蔚來汽車創(chuàng)始人李斌此前也公開表示過:“我簡直就完全不明白,為什么現(xiàn)在還有人在買油車,完全想不明白。一個人有多懷舊,才會買油車??!油車現(xiàn)在除了能聞點汽油味,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好?!?/p>
那么,到底為什么買燃油車的人還是這么多?今天我們就來盤一下。
相比電車,燃油車技術更成熟
不可否認,電車作為一種新興的交通工具更為先進以及環(huán)保,但同時它還存在著一些技術上和安全上的問題和隱患,還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接受。
相比之下,各大汽車廠商和供應商已經(jīng)深入研究了燃油車很多很多年,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大一部分人出于一種安全感的心理,更寧愿選擇自己熟悉和信任的燃油車。
拒絕充電焦慮,油車更省事
對于現(xiàn)代的人來說,手機電量低于80%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充電焦慮,然后到處找充電器、找電源,更不要說開的車了。
盡管目前充電樁的建設已經(jīng)在快速推進中了,但還是無法做到燃油車這么方便,出門沒油花5分鐘就可以加個油,充電能這么快嗎?如果遇到高速堵車、服務區(qū)排隊充電,又怎么辦?
從充電焦慮還可以想到停車焦慮,開燃油車如果沒停車位,隔壁小區(qū)、馬路邊上能停就停一下。但電車就不一樣了,因為要充電呀,總不能老是在外面充好了回家或者借鄰居的充電樁吧。
用電雖然比用油便宜,但是隱形開銷多
當然了, 每當油價上漲總有人說電價便宜,這一點確實沒錯。
打個比方,以一臺10萬左右的家用車為例,一年開1萬km,按92號7塊錢來算,開銷萬把塊錢。如果是電車,百公里耗電14千瓦時,外邊充1塊五,家里6毛一度電,一年電費1200~3000塊,這樣一看油錢是可以省不少。
但要注意的是,一開始電車的購車成本就要比油車貴。我們家用車的價格一般在10~15萬內,而同級別電動車貴個2~3萬是很常見的。比如油車哈弗H6 max和電動車比亞迪元PLUS旗艦版,配置差不多,哈弗H6落地13~13.5萬,元PLUS落地15~16萬,差不多貴個20%。
![]()
再一個就是燃油車的保值率相對電動車高些。一輛10多萬的車子,10年以后,賣個兩三萬問題不大。而新能源車隨著電池衰減速度加快,用個八年十年,再換電池還不如買輛新車。
另外,電車的車險一般也要比燃油車貴個1000多,這是因為電動車電子元件比較多,保有量少,撞壞了不好修,配件也貴。
純粹是燃油車的死忠粉
當然了,還有些朋友純粹就是喜歡燃油車,對燃油車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他們當中相當大一部分人對燃油車發(fā)動機進排氣系統(tǒng)的聲音癡迷,認為發(fā)出來的低頻、中頻能讓人聽起來感覺更渾厚,體驗也會更好一些。
現(xiàn)在有一些車企在設計電車的時候也有注意到這一點,會用車內音響模擬燃油車的聲浪,讓車主體驗到油車的感覺,比如寶馬i8、i4,不過是否達到了相同效果還是要車主來認證。
![]()
寫在最后
有一句話筆者覺得說得非常對——存在即合理。不管是電車也好,或者燃油車也好,只要有消費者購買那它一定有自己的獨特吸引點。
燃油車百年技術成熟,綜合可靠性強,加油便捷;電車是未來趨勢,智能化、科技化讓駕駛體驗感更強。大家根據(jù)需求選擇,或者不做選擇,既要又要。并且現(xiàn)在也不只有油車或者電車可選,不是還有個叫做“混動”的中間檔嘛?
反正電車能不能買?油車還要不要買?把你的想法告訴我們!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