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汽車銷量已經(jīng)連續(xù)好幾年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大家對于汽車安全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匱乏,容易形成一些誤區(qū)。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家獲取信息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也充斥著不少假信息。
正是有些關于汽車安全方面的假信息誤導了讀者,導致大家在選車時會面臨諸多困惑。今天編者我就給大家扒一下那些關于汽車安全的誤區(qū)。
日本車皮薄不安全
這個觀點相信大家都聽得耳熟能詳了,然而這是個錯誤的觀點。車門上的鐵皮厚度并不能決定車輛的安全性,里面的防撞鋼梁才是真正保護乘客的關鍵。因此,日本車的車門較薄,并不能與不安全劃等號。
![]()
網(wǎng)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會拿日本車被撞得稀巴爛的圖片來誤導網(wǎng)友。車被撞得稀巴爛不代表不安全,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在碰撞時,駕駛艙有沒有變形,這才是關乎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一點。
![]()
日本車由于它們的車頭吸能結(jié)構(gòu)做得比較出色,所以發(fā)生碰撞時容易潰縮吸能保護乘客。一些車頭設計硬橋硬馬的車輛在撞到固定物時,往往會把車頭縮到駕駛艙內(nèi),侵占了乘客的生存空間。
碰撞測試五星就很安全
不少廠商會以五星碰撞測試成績來宣傳自己的車輛,但這個五星有時候其實水分很大。像C-NCAP的五星碰撞測試成績就沒有太大說服力,畢竟它的測試標準不高,很多車都能拿到五星。
![]()
同時,C-NCAP支持廠家送檢。毫無疑問,廠商送檢的車輛多數(shù)都是頂配車型,不具備普遍意義。如果廠商送檢車輛,則需要支付52萬元的測試費用,這就讓測試的真實性大打折扣。
![]()
相比之下,IIHS的五星碰撞測試成績會更有說服力。IIHS的全稱是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即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這個機構(gòu)的碰撞測試成績與保險費用直接掛鉤,是協(xié)會出錢來測試的。測試成績越低的車輛,保險費用越高。
車越重越安全
大家可能會覺得車輛越重越有安全感,開起來也更為穩(wěn)當。要知道動能是與質(zhì)量掛鉤的,相同速度下,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在發(fā)生碰撞事故時,車子就要吸收動能來保護乘客。
![]()
發(fā)生事故時的動能越大,越容易造成乘客的傷亡。特別是車子撞到固定物時,由于緩沖的空間不多,所以往往會損傷嚴重。
總結(jié)
相信再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后,上面這些偽理論都會被逐一擊破。汽車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駕駛員的意識。開車上路時,我們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該快的時候要快,該慢的時候要慢,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