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篇傳統(tǒng)的導購文章
在這里沒有繁雜的車型資料和數(shù)據(jù)堆砌
因為
我們希望由每年試駕近百臺新車的車評人
給你提供一些真正有參考價值的觀點
解答你的疑問
至于你最后選擇去買哪臺車
對我們來說并不重要
因為
無價值的問題/不值得購買的車
都不可能出現(xiàn)在這個系列任何一篇文章中
別以為SUV只是實用+空間大的代名詞,實際上一些緊湊型SUV反而成為現(xiàn)在主打個性潮流的風向標。C-HR/奕澤、探歌、Q2L、XC40、UX它們都屬于這些類型。而這位手持20萬元預算的網(wǎng)友正好就在C-HR與Q2L之間糾結著。
![]()
表面看它倆指導價相差蠻大的,但實際上Q2L在全國各地已經(jīng)有不同程度的優(yōu)惠。以廣州為例,4S點給出的讓利幅度已經(jīng)有3萬左右了。只要愿意跳出品牌先入為主的思想,兩車還真能放在一塊較勁較勁。但說實話,想要好玩和個性兩方面都兼顧到,這次知行君更傾向C-HR一些。
奧迪的高級感和舒適,Q2L都具備了
![]()
其實在個性指數(shù)上,知行君還是覺得Q2L和C-HR可以說各有特色。光是車身顏色以及內飾飾條的搭配上,Q2L有十幾種選擇,更別說輪轂樣式以及座椅面料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組合。要是加上C柱那裝飾貼紙的話,路上“撞衫”的幾率會低很多,個性化定制算是Q2L針對外貌黨的一大殺手锏。
![]()
不過談及好玩的話,原汁原味的Q2也許會跟C-HR并駕齊驅,但加長軸距以后的Q2L還是回歸到偏向舒適和輕松易駕的方向。單純以動力來看的話,高功率調校的1.4T+7速S tronic完全可以滿足大家對動力方面的期待,前提是千萬別吝嗇右腳踩油門的力度,否則頗為慵懶的油門頭段無形中把1.4T的真正實力給封印了一部分。因此應付走走停停的市區(qū)倒是足夠了,只是響應速度上還是有點拖后腿。
![]()
而且Q2L的底盤還是有著很典型奧迪味道的高級感。如果特別在意舒適性的話,那Q2L基本上讓你找不到什么投訴的地方,哪怕跑在破損路面上也有相當好的濾震效果。但假如激烈駕駛的話,你可能會抱怨底盤跟駕駛者的互動欠缺了些。
![]()
整體上,Q2L的用料做工和行駛品質都符合奧迪一貫的水平。不過我們需要留意的是,Q2L始終屬于奧迪的入門級SUV,因此在配置方面難免有所取舍。像倒車影像居然連頂配也得選裝,而液晶儀表、無匙進入依舊是頂配專屬。還好CarPlay、LED大燈已經(jīng)全系標配了,而且次低配的性價比很不錯,只是別嫌棄織物座椅和單色行車電腦屏幕看起來比較素就好了。
豐田=中庸?C-HR絕對讓你刮目相看
未試駕C-HR之前,知行君挺難想象為何C-HR在海外的受歡迎程度會那么高,而且不少改裝廠商都愿意為它開發(fā)不同的改裝件。直至借回來相處一周時間以后,發(fā)現(xiàn)原來它跟我們以前所認識的豐田車子是不一樣的。
![]()
首先在動力部分,2.0L自吸發(fā)動機算是這個級別里頭已經(jīng)能稱之為“大排量”的角色了,不過比起Q2L的1.4T的話,C-HR瞬間爆發(fā)力還是略有欠缺,跑百公里加速也會稍遜一籌。但這臺TNGA架構下的發(fā)動機身懷挺多黑科技的,除了40%的熱效率以外,13:1的壓縮比、雙噴射等技術都具備。而且大排量帶來的好處,更多顯現(xiàn)在中后段的動力儲備方面。
![]()
再加上與發(fā)動機配合的CVT變速箱在起步時是由兩個嚙合齒輪結合動力的,所以從踩下油門到動力輸出到輪子,你會感覺動力來得很結實。加上發(fā)動機很愿意在中低速域把動力儲備給全盤托出,所以日常跑起來的輕快感和響應性比起很多同級別搭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對手要美妙得多。
![]()
而且TNGA架構還賦予了C-HR低重心的優(yōu)勢,雖然方向盤比例不算快,也不是非常緊繃的類型,但車身和方向的動作卻很協(xié)調。底盤濾震效果雖然沒Q2L那么厚實,但懸掛化解顛簸的動作卻很干凈和高效。印象中豐田車子的行駛品質一般都是逐級遞進,而在C-HR卻顛覆了這個慣例,豐田把它調校出同級別的日系SUV都找不到的高級感。
![]()
當然了,C-HR在外觀設計乃至中控布局上算是有挺大突破的,如此標新立異的設計在以往的豐田車子上可真找不到。但想獲得超出期待的感覺有點不現(xiàn)實,畢竟跟豪華品牌的差距還是擺在那。
![]()
不過一些內在的部分,比如全系標配10氣囊,胎壓監(jiān)測、次低配以上標配自適應續(xù)航、主動剎車、倒車影像、車道偏離等都是C-HR身上不容易發(fā)現(xiàn),但用起來都是非常好用的配置。
因此綜合來看,知行君還是覺得C-HR在好玩與個性方面的平衡度更高些,而Q2L畢竟有奧迪品牌的加持,而且也有很多定制化選項,是講求精致生活的都市白領們不錯的選擇。
![]()
可能大家有疑問,知行君為啥沒提及到兩車的空間表現(xiàn)呢?的確,C-HR受限于外形的原因,后車窗是小了點,但后排的腿部和頭頂空間并不顯小,即使一家三口用也是能應付的。加上如今有了配備天窗的版本,讓車廂的開揚感有所改善。如果預算不差那4000元的話,帶天窗的版本肯定是C-HR的首選。
而奧迪Q2L由于軸距加長了33mm,因此后排的乘坐空間也足夠應付一般的短途出行需求了。另外,原廠C-HR的個性化空間雖然不如Q2L,但豐富的第三方市場改裝件完全可以補回這個劣勢,可玩性非常高,這也是知行君為啥更傾向C-HR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