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有一個消息傳出,今年的上海車展,Karma品牌會出現(xiàn)在展臺上,并帶來自己的最新產(chǎn)品,同時,這也是繼它的前身Fisker Karma在2011年成都車展之后,這樣的一輛車又一次跟中國消費者見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算是全世界第二家造車新勢力,比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晚了4年,但是,有寶馬背景的它顯然在產(chǎn)品的推出上效率更高,因為在2008年,它就推出了自己旗下的首款概念車,跟特斯拉第一代Roadster 的誕生時間相同。
改頭換面之后,我希望它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無論是在設計上,定位上,還是戰(zhàn)略上。
它的前世今生
![]()
在我的印象里,F(xiàn)isker和Karma這兩個單詞應該是放在一起的,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樣一輛車的時候,它獨特的外觀設計和豪華感十足的內(nèi)飾就已經(jīng)吸引了我,特別是在當時的我看到它車頂?shù)奶柲馨宓臅r候,我有過一個幻想,那就是對于日常通勤只有3公里的我來說,這輛車可能永遠不用加油。
然而,在2013年,一切都不一樣了,申請破產(chǎn)之后,F(xiàn)isker和Karma不再出現(xiàn)在一起,我也終于明白了太陽能充電對陽光的要求并不能讓它永遠保持滿電的狀態(tài),但是,這不妨礙我繼續(xù)關注它,看到它以Karma作為品牌,把車型名改成了Revero,以增程式電動車的身份,這個留著兩撇“小胡子”的車再一次出現(xiàn)在了大眾的視野里。
![]()
然后,對于它重回中國的消息,就沒斷過,2016年傳出它要在中國建廠,2017年又流出它在中國的路試諜照,到了現(xiàn)在,終于有一個確定聲音告訴我們,2019年的上海車展,它要來。
帶來的東西有不少,比如和Pininfanina(賓尼法利納)共同設計的新車,也就是Karma Revero的改款車型,還有全新的純電動概念車也會到來,另外,有可能還會有一個神秘車型會和我們見面,而這個神秘車型,則更有可能代表著Karma未來的規(guī)劃方向。
可能性最大的兩條路
![]()
首先,Karma是一家豪車制造商,單車售價超過13萬美元,在把工廠搬回美國實現(xiàn)了復產(chǎn)之后,目前的產(chǎn)能在每天2臺車,而在有計劃地提升產(chǎn)能之后,有可能會達到每天5臺車的產(chǎn)量。因為它以定制化為主打,并且希望每一輛都不一樣,這對于它的量產(chǎn)化,會造成很大的阻礙,也就讓它在豪華品牌的路上越走越遠,對于一個造車新勢力來說,這條路的每一步都會更加艱難。
如果它的產(chǎn)品線的第二輛車還是以超豪華和定制化為主,那么也就意味著,它的方向就是把單車的利潤坐高,繼續(xù)在豪華車市場走下去,這跟Karma官方給出的信息也比較符合,作為燃油車到電動車過渡時代的產(chǎn)物,以增程式為主的它,配合研發(fā)多年的增程式系統(tǒng),應該也會有一定的市場。
不過,這好像萬向集團給我們的消息有些不同。根據(jù)之前萬向集團公布的創(chuàng)新聚能城計劃,將會建造一個年產(chǎn)量在5萬輛左右的增程式電動車工廠,也就是說,從萬向集團的角度來看,還是希望Karma能夠在量上有一個突破,并非完全地做成超豪華品牌,如果是這樣的方向,我們很有可能在上海車展看到一輛更加親民的Karma,甚至更有可能是一輛SUV,通過更低的價格和更大的量產(chǎn)規(guī)模,作為Karma打開中國市場的重要一步。
為什么是中國?
![]()
當然,全世界都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它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生存空間,為什么選擇中國,這其中有幾方面原因。
首先,上面說過了,中國的新能源市場的增速和規(guī)模都是最快和最大的,在中國立足,顯然機會更多,生存難度也會小一些,另外,在2013年破產(chǎn)之后,中國萬向集團就以1.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它,并從Fisker改名為Karma,有中國資本在背后,它進入中國,也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新能源車企外資股比開放政策的落地,讓它的一系列行動都沒有了太多束縛,也就有了肆意發(fā)揮的空間,顯然在中國這個市場中,它能更舒服一些,這對于中國的本土造車新勢力來說,不能不算是一條“鯰魚”。
首先,在增程式這個領域,相比中國剛剛布局增程式的車企,已經(jīng)來到第二代增程式平臺的它有著不小的技術優(yōu)勢,而且,在續(xù)航里程和能量補充方面,它也顯然比那些純電動車更具優(yōu)勢,同為新勢力,曾經(jīng)與特斯拉齊名的它,顯然實力更強。
寫在最后
![]()
兩方面也許還會進一步協(xié)商,對未來的方向進行確認,但令人高興的是,這一次它應該會真的進入中國了,畢竟這各全世界第一個造車新勢力,在經(jīng)過破產(chǎn)、沉寂、復產(chǎn)等一系列變故之后,抓住中國這個增速和規(guī)模都是最大的市場,應該會是它重新與特斯拉齊名的一個機會,為數(shù)不多的機會。
作者|夏雁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