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還沒有投產(chǎn),眾多自主品牌就已經(jīng)把自家壓箱底的技術都給拿了出來,勢要跟國產(chǎn)MODEL 3來一次你死我活的比拼才安心。
![]()
比亞迪的秦Pro EV充當了先鋒的角色,而吉利的GE11,廣汽傳祺的Aions這些車子都還沒有上市,也被拿出來跟MODEL 3做了無數(shù)次對比,從最終定價,配置,續(xù)航,充電等方面事無巨細。
然而,相信很多人在一開始就忘記了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他們自身的定位,MODEL 3雖然是特斯拉的入門級車型,但好歹也是一輛中型車,而上面提到的幾款車型都屬于緊湊車型,兩者在自身的定位上就有著根本區(qū)別,對比本就無從談起。就好比本想去買凱美瑞的消費者,再怎么作比較也不會去買卡羅拉。
![]()
而在國產(chǎn)車中真正定位中級轎車的純電車型,數(shù)來數(shù)去也就只有眾泰Z500 EV和力帆820 EV,在車型定位上本可跟MODEL 3有一戰(zhàn)之力的這兩款車型,為什么落到個無人問津的地步,甚至很多消費者壓根就沒聽過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眾泰Z500 EV
![]()
首先說一下眾泰Z500 EV的車身尺寸為4750*1810*1510mm,只能勉強夠的上中型車的標準,外觀也比較樸實的感覺,尤其是中網(wǎng)用了一些鍍鉻裝飾,不仔細看都不知道是純電車型呢,整體來看設計比較中庸。
![]()
相比于淳樸的外觀,內飾就要有質感的多,三幅式的方向盤,12英寸的高清中控屏,旋鈕換擋,加上木紋飾板,簡潔之余還有點高級感呢。這還不是重點,重點在于Z500 EV誕生之初就是為了網(wǎng)約車而來,所以在后排座椅上費了不少的心思,加之擁有2750mm的軸距,還是很寬敞的。
![]()
售價方面,Z500 EV補貼后只要11.39-12.59萬,也不算太貴,那為什么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呢?首先肯定就是品牌啦,提起眾泰,大家肯定會想到保時捷,大眾,奧迪這些合資品牌,但是質量嘛,依然是國產(chǎn)車的質量,加上續(xù)航只有330公里,無人問津也在意料之中。
力帆820 EV
![]()
提起力帆,估計很多消費者能想到的大事,就是最近賣身給了車和家,至于車型,也許只能想到摩托車了,而這款在去年10月份推出的820 EV,知道的人自然不多。
還是先說車身尺寸,4865*1865*1500mm的車身尺寸比起Z500 EV確實是大了一圈,六邊形的進氣格柵跟較為運動的設計看起來也更像一輛中級轎車。
![]()
但也僅限于外觀,一走進車內,你就會在瞬間明白為什么這款車型無人問津,老氣橫秋的方向盤,高清中控顯示屏?沒有,豪華感?沒有,車機系統(tǒng)?沒有。只有一個旋鈕換擋就想讓消費者買單,想都別想。
雖然續(xù)航達到了主流水平的401公里,但是補貼后售價筆者卻沒有找到,只找到一個補貼前為25.68-27.98萬的價格,估計看到這個價格,也沒人會感興趣吧,無人問津同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雖然上述兩款車型都定位中級轎車,但無論是在品牌上,還是在自身的產(chǎn)品力和競爭力上,都難堪大任,不要說挑戰(zhàn)特斯拉,就算是對標國產(chǎn)車型,也占不到絲毫的便宜,可見在對標MODEL 3這個事情上,國產(chǎn)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