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二線造車新勢力,前段時間有兩個重磅新聞。一是威馬汽車爆出創(chuàng)始人沈暉12億天價年薪;二是零跑汽車在港股正式上市,上市首日破發(fā),跌幅超30%以上。兩家車企都遭遇了巨大的挑戰(zhàn),發(fā)展前景也因此蒙上了陰影。
![]()
![]()
先來看威馬汽車。威馬汽車曾經是二線造車新勢力中的領頭羊,風頭遠超哪吒和零跑,但如今,無論是品牌還是銷量,都遠落后于兩位后起之秀。以8月份的交付量為例,威馬三款車累計銷量不足五千輛,而哪吒高達16000多輛,零跑也超過了10000輛,雖說威馬的單車均價高了一些,但是這樣的銷量成績難以在市場中立足。
![]()
威馬的衰落在早期的快速擴張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威馬汽車與其余相對保守的新勢力不同,入局就從中高端市場著手,且同時有多款車型同時研發(fā),擴張速度很快,也曾獲得過短暫的高光時刻。沈暉曾信心滿滿表示要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但是缺乏核心技術,不被外界看好,至今也沒能實現(xiàn)這一計劃。此間,還發(fā)生了多次關于產品質量的負面新聞,短時間內爆發(fā)了多起自燃事故,引起了輿論關注。威馬汽車處理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以升級系統(tǒng)的名義對車輛進行“鎖電”,從而降低自燃風險,但對消費者而言,續(xù)航里程突然大打折扣,必定影響日常使用體驗,引發(fā)了新一輪的投訴。這兩大事件,直接導致威馬汽車的口碑滑坡,也是銷量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
![]()
再說回12億天價年薪的事件。這一消息源于威馬汽車計劃在港股上市的招股書,數(shù)據顯示威馬汽車2021年總營收為47億,虧損高達82億,而沈暉的年薪資就高達12.6億元。這樣強烈的反差,無疑將威馬汽車發(fā)展緩慢的矛頭指向了創(chuàng)始人沈暉。但隨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所謂的12.6億年薪大概率分為兩部分,普通薪資和受限制股份組成,前者是沈暉實際到手的薪資,大約為200萬,其余則為受限制股份,想把這部分拿到手,需滿足企業(yè)成功上市等一系列經營目標。所以綜合來看,沈暉是被很多吃瓜群眾誤傷了。但是企業(yè)經營不善、產品力競爭力不足等情況均是客觀事實,沈暉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不能及時扭轉頹勢,威馬或許會繼續(xù)滑落谷底。
![]()
![]()
再來看零跑汽車。零跑汽車上市破發(fā),在很多人看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在沖擊上市之前,零跑就一直不太被看好,并且港股本身對新能源等行業(yè)就不太友好,很多企業(yè)在港股上市首日都經歷過破發(fā),其中還包括大家熟悉的小米,只是沒想到零跑會跌得那么慘。
![]()
零跑汽車選擇此時上市,是不得已的選擇。從當下的市場環(huán)境來看,新能源行業(yè)的整體熱度在逐漸下滑,并不是一個上市的好時機。那為什么零跑還是義無反顧選擇上市?因為缺錢。零跑的銷量主要靠均價在十萬以內的T03支撐,銷量利潤不足以維持零跑汽車的后續(xù)發(fā)展,前期的融資也所剩無幾,一旦資金鏈斷裂,零跑的處境將會非常危險。另一方面,肩負零跑全部希望的C01剛剛上市,后續(xù)對資金的需求也很大,所以零跑除了放手一搏沒有其他選擇。
![]()
![]()
對于上市首日破發(fā),朱江明的回應很平靜,首先承認了當下不是一個好的時間節(jié)點,另外還表示上市只是長跑比賽的開始,會用好的產品打動投資人,盡快拿到預期的市場份額。這是一份很官方的回應,也是唯一目前能安撫投資者的方法。后續(xù)零跑的銷量走向是否會直接刺激股價上漲,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
其實不光是威馬和零跑,包括蔚小理在內的所以一線造車新勢力,日子都不太好過,有些是因為缺錢,有些是銷量表現(xiàn)不佳。歸根結底還是外部競爭更加激烈了,各大傳統(tǒng)車企都在加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投入,從五萬元的微型車到三十萬上下的高端新能源車型,從增程式到純電都有覆蓋。對比之下,造車新勢力的優(yōu)勢已經不復存在了,甚至包括蔚來的換電模式也有傳統(tǒng)車企在嘗試了,剩下的就只有自動駕駛這一賽道了。風雨欲來風滿樓,威馬、零跑等造車新勢力會等來黎明的曙光嗎?歡迎大家在評論里談談你的看法。(文/優(yōu)視汽車 馭風)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yōu)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