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成本已占到我們汽車的40%-60%,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這是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的演講中所說的話。當然,這句話前半句是事實,后半句是玩笑。
![]()
事實上從新能源車誕生之初,動力電池的成本的確占了整車成本的大頭。不過電池廠商也在喊冤,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就回應稱:是上游材料漲價,導致電池廠商成本增長?!敖衲晏妓徜噧r格短期暴漲,但礦產資源儲備豐富?!?/p>
其實在2020年之前,動力電池的成本還是在逐年下降的。2019年的時候,磷酸鐵鋰電池的報價已經可以在0.8元/Wh左右,采用CTP方案的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已經可以做到0.6元/Wh以下;三元鋰離子電池的價格區(qū)間為0.8-1.2元/Wh。
![]()
這是什么概念呢?一輛價格在15-20萬元區(qū)間的,續(xù)航標稱在450-500km左右的電動車,一般配備的都是60kwh左右的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的價格大概就在5萬元左右。
那個時候的新能源車市場還沒爆發(fā),動力電池的原材料,包括碳酸鋰、石墨、六氟磷酸鋰、隔膜等材料的供求關系趨于穩(wěn)定,甚至是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甚至會出現降價的趨勢。
但是2020年之后,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爆發(fā),電池原材料價格開始上漲。2022年,碳酸鋰的價格一度突破50萬元/噸,而僅僅一年前,碳酸鋰的價格還不足6萬元/噸,這一輪的漲幅超過了800%。
![]()
這種成本上漲的壓力,讓寧德時代也不得不開始漲價。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寧德時代的電池價格已經上漲了兩次,每次漲價一萬元。有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的磷酸鐵鋰電池售價約在3-4元/Wh,錳酸鋰和三元材料電池約在4-5元/Wh。還是以60kwh電池包為例,現在的價格或可達到18萬元。買電池送車,并不是一句玩笑話。
寧德時代作為行業(yè)的龍頭,毫無疑問是賺錢的,但并不代表電池廠商都在賺錢。國軒高科、欣旺達、億緯鋰能的業(yè)績公告都顯示,普遍都處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孚能科技2021年甚至還出現虧損擴大。
那么真正賺錢的是誰?顯然是上游原材料企業(yè)。看看幾家上游供應商:
雅化集團半年度業(yè)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21億元至23億元,同比增長542.79%至618.52%。
![]()
天齊鋰業(yè)半年度業(yè)績預告,歸母凈利潤9億-11.6億元,同比增長11089.14%-13420.21%。
![]()
還有贛鋒鋰業(yè)、鹽湖股份今年的上半年業(yè)績預告,凈利潤也都有300-500%的同比增長。所以,最后的邏輯是整車廠在給電池廠商打工,笑的是上游原材料企業(yè)。
每噸磷酸鐵鋰,需要消耗0.96噸磷酸鐵與0.25噸碳酸鋰。2021年全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154.5GWh,同比增長142.8%。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累計79.8GWh,占總裝機量51.7%,同比增長227.4%。而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碳酸鋰產量為24萬噸,同比增長40.4%。
![]()
看起來,新能源市場這兩年的迅猛增長,對動力電池的供需矛盾是支撐碳酸鋰等原材料上漲的主要原因。但業(yè)內也有不同的聲音。
蔚來李斌就曾經表示,“我們對上游各環(huán)節(jié)做了深入研究,認為當前碳酸鋰漲價的投機性因素更多,供應和需求之間并沒有那么大差距……”
李想也在今年3月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炮轟碳酸鋰,稱碳酸鋰的成本可能就3-5萬元/噸,不應該那么貴,這是暴利。
![]()
也有市場分析直接指出,碳酸鋰價格的暴漲不乏有炒作因素,有部分鋰鹽供應商和中間貿易商囤貨惜售。
顯然這種分析也不無道理。目前市場把對新能源車未來幾年的成長預估,盡數反映到當下的原材料價格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即便是算上碳酸鋰等原材料的開發(fā)和生產成本上升,這種價格一年翻上將近10倍的變化也很難單純用供需矛盾來解釋。
![]()
但是,現在新能源是風口中的風口。
只要新能源市場還處在高速增長的勢頭下,市場、資本的熱情就不會消減,上游供應商就連增產的動力都不會有。否則高增長的利潤和股價如何維持?因為它們錨定了,就算原料成本高企,整車廠最終都會買單。
電池廠商要控制上游原材料,整車廠要自產動力電池,都是希望降低中間成本??梢裕珱]有一兩年以上的時間不可能落地。
在此之前,整車廠為電池廠打工,原材料供應商在背后偷笑的局面無法改變。(文/優(yōu)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yōu)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