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聽說車企們喜歡去吐魯番試車,稱之為“極熱測試”。不過,這兩天我卻懷疑,他們是找借口去吃葡萄干的。
因為今天同為正午的氣溫,吐魯番為38度,而上海,是41度……“滬上”和“爐上”,如今已是同義詞。
非洲小伙在上海被熱哭想回家,看來絕不是段子。
偏偏就在最熱的這一天,第三代榮威RX5/eRX5開啟了場地試駕。
看著車外溫度43.5度的表顯,我基本確定,極熱測試在上海做,就跟潮濕測試一樣,能過關的車,都是好樣的。
正午的天馬山賽道,瀝青也開始Q彈,第三代榮威RX5/eRX5在賽道邊一字排開,似乎是不認這個邪。
歷史的經(jīng)驗證明,夏天的命,是空調(diào)給的。盡管有X型進氣格柵,以“鳳凰”為前臉設計靈感的第三代榮威RX5顏值很可,但快評君并無閑情去品評它的顏,見面就直接鉆進車內(nèi),所以,滑動的大屏,成了我對這款車的第一印象。
自從智能車興起之后,車載屏幕的數(shù)量,就成為爭議的焦點。相比于業(yè)界常用的堆砌車內(nèi)屏幕的做法,榮威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大”
“屏不僅要大,而且還要能動”
于是,在第三代榮威RX5 的中控臺上,尺寸達27英寸的“超長大屏”,是最吸睛的點。最關鍵的是,只需要按下一個鍵,這塊大屏就可以左右滑移30公分。在駕駛模式下,屏幕位置以主駕為主,并且顯示的主題及內(nèi)容主要為行車服務;而在智享模式下,滑移屏會滑向副駕位置,使得副駕可以“自娛自樂”。
沒錯,剛上車,我就玩屏玩了好久。
畢竟,這塊分辨率達到4032 RGB x 756,即我們常說的4K大屏,清晰度高,視界廣,其Local Dimming技術,配合十萬比一的超高對比度,亮度達到1000nit,超過800個背光分區(qū),看起來相當舒服。
不過,一開起車來,這大屏的興奮勁就會拋之腦后,因為這車的駕駛感受,更能打動你。
之前我們提到,第三代榮威RX5仍然對“燃油芯”上心,在十佳發(fā)動機基礎上又繼續(xù)深挖潛力進行改進,而超混的第三代榮威eRX5,更是采用了“十擋”的黑科技。
實際駕駛過程中,第三代榮威RX5擁有不錯的加速表現(xiàn),其全新的1.5T發(fā)動機,其最大功率為138kW,最大扭矩為300N·m,在同排量發(fā)動機中屬于優(yōu)等生。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更是與發(fā)動機組成“雙十佳”動力總成。
第三代榮威eRX5的加速更不用說,官方零百加速成績?yōu)?/span>6.9s,實車測試比這更快的大有人在。值得一提的是,這車盡管是新能源車款,但不會像某些純電車型那樣,在急加速時會產(chǎn)生眩暈感。在發(fā)動機參與和退出驅動時,整個過程相當順暢,駕駛感受與傳統(tǒng)燃油車區(qū)別并不大,乘坐舒適度相當棒。
![]()
然后的考驗,是顛簸路面。其實,對于懸掛較高的SUV車型,如何平衡操控感與舒適性,一直是業(yè)界的難題。想過彎是有強支撐,而顛簸路面又絲滑感受,幾乎只有在夢中存在。
但第三代榮威eRX5的調(diào)校,可以說讓這個夢更加接近現(xiàn)實。第三代榮威eRX5采用了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的獨立懸架,搭載20英寸低扁平比輪胎,哪怕在偏舒適的調(diào)校下,過彎繞樁也能維持比較穩(wěn)定的車身姿態(tài)。
第三代榮威eRX5的后副車架選擇了軟連接,這種柔性結構減少了來自地面高頻震動的傳遞。實際體驗就是顛簸的過濾很到位,尤其是后排舒適度很有保證。
有意思的是,主辦方在顛簸路面測試時還在車頭放了一桶水,結果在41度的高溫天氣,顛出來的水,估計還沒蒸發(fā)的水多。
上汽的過硬造車工藝,在NVH性能上體現(xiàn)的更為明顯。在車輛0~80km/h的加速過程中,第三代榮威RX5的后排用分貝儀測得最高分貝值在68dB左右,而現(xiàn)場一輛同級SUV在同等情況下測得的數(shù)值,在73dB。
第三代榮威RX5的出色NVH性能,除了柔性后副車架對細碎顛簸的過濾之外,還有采用了高倍率吸音材料覆蓋,并有前艙聲學包、下車體聲學包、車身空腔等21處采用聲學隔斷的措施。
![]()
寫在最后:
快評君一直認為,造車是個“手藝活”,尤其是三大件領域,能集中體現(xiàn)車企的造車和工藝水準。哪怕在電動時代,動力總成與底盤懸掛的調(diào)校,仍然是車企繞不開的大考。
盡管眼下新品牌,新勢力在市場的聲量很高,但實際上,上汽這種“老店”的造車積累,在產(chǎn)品上能夠直觀的感受出來。無論是更為老練的外觀內(nèi)飾設計,還是恰到好處的滑移屏等新鮮玩意兒,第三代榮威RX5給你的感覺,是可靠又不呆板。
而扎實的動力表現(xiàn)和底盤調(diào)校,更是大廠的手筆,值得信賴。
隨著漫長預熱期接近尾聲,第三代榮威RX5/eRX5將于本月17日開啟預售,并于8月份正式上市,一個新的車市傳奇,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