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4 月 8 日凌晨,在德國柏林召開的一場 smart 精靈 #1 發(fā)布會拉開了 smart 的全新序章。從此 smart 不再是能夠橫著停進側(cè)方車位的 2 座微型車,變成了一臺能實打?qū)嵆俗鍌€人的純電小型 SUV。同時,這也將是第一款國產(chǎn) smart。
在發(fā)布會上并沒有公布 smart 精靈 #1 的售價,但是參照精靈 #1 的尺寸和潛在的售價,我們給大家找來了老牌競爭對手 MINI COUNTRYMAN、尺寸定位相仿的緊湊級轎車大眾 ID.3 以及同價位年輕人關(guān)注度最高的特斯拉 Model 3 后驅(qū)版。
相信關(guān)注 smart 精靈 #1 的消費者們對車輛的品牌、配置以及豪華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并且想要一臺不太大且有個性的小車。所以這 4 臺車會是目前消費者們繞不開的選擇。
奔馳設計
外觀對比
由于從微型車生長成了 SUV,smart 精靈 #1 一改以往大眼健碩的微型車風格。但是,車變成了 SUV 不代表 smart 徹頭徹尾換了種風格,精靈 #1 在車身中加入了許多柔性的線條,整體依舊傳承了 smart 一貫的簡約設計。而且整體的造型也大量還原了概念車的設計。
車頭貫穿式的 LED 日行燈一直延伸進燈組內(nèi),讓 smart 精靈 #1 看起來格外有神。搭配上這個比較清新的綠色車漆,你還別說,真有迪士尼中「叮當小仙女」的感覺了。
外觀上 smart 精靈 #1 和大眾 ID.3 都屬于比較靈動的「新物種」,特斯拉 Model 3 也同樣有設計感,無奈路上的 Model 3 實在是太多了,看久了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視覺疲勞。MINI COUNTRYMAN 能讓人一看就看出這是臺 MINI,具有極高的辨識度。
雖然 smart 品牌在股權(quán)上有所變更,并且是與吉利一起研發(fā)的,但是 smart 精靈 #1 有著非常純粹的奔馳血統(tǒng)。不僅僅體現(xiàn)在 B 柱上貼著「Styled by Mercedes-Benz」,更體現(xiàn)在精靈 #1 的設計由戴姆勒首席設計官 Gordon Wagner 所操刀。不認識他沒關(guān)系,你知道 smart 精靈 #1 的設計師設計過 SLS AMG 就可以了。
在尾部設計上,相信關(guān)注奔馳純電車的朋友們都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smart 精靈 #1 的貫穿式尾燈在呼應前貫穿式日行燈的同時,還與奔馳 EQB 有幾分相似。
整體的尾部呈現(xiàn)出比較敦實的姿態(tài),同為兩廂車的設計,smart 精靈 #1 比 MINI COUNTRYMAN 少一分野性,比大眾 ID.3 多一份優(yōu)雅。每輛車的外觀都有各自的特點,具體哪個更合你的審美,青菜蘿卜各有所愛。
smart 精靈 #1 在外觀上也不乏細節(jié)點綴,通過 D 柱上赫然立著的 smart logo 來彰顯身份。在目前市面的在售車型中,D 柱上立標的分兩類。一類是尊貴的邁巴赫 S,另一類就像寶馬 X2、奧迪 Q2 等這種主打年輕市場的車,smart 精靈 #1 明顯屬于這一類。
此外,smart 精靈 #1 將輕奢風格體驗得淋漓盡致,無邊框車門、隱藏式門把手這類優(yōu)雅的配置最受年輕用戶們的喜愛了。
從車身尺寸來看,smart 精靈 #1 的大小會跟緊湊型 SUV MINI COUNTRYMAN 比較相仿,但是軸距整整大了 80 mm,與同樣為純電平臺的大眾 ID.3 和特斯拉 Model 3 相比軸距會小上不少,當然軸距不是評判乘坐空間的唯一指標。
內(nèi)飾對比
在內(nèi)飾設計上,精靈 #1 與競爭對手們各有各的特點。其中大眾 ID.3 與特斯拉 Model 3 的內(nèi)飾比較素雅、簡約,MINI 的內(nèi)飾傳承了一貫的設計風格,保留了較多的機械按鍵,在駕駛時盲操會更順手,不過整體的設計比較 Old School。相較之下還是精靈 #1 的內(nèi)飾設計更彰顯質(zhì)感。
或許你會認為,我拿著一個 5 年前的 MINI 比較有點不厚道。別著急,寶馬與長城合資的光束汽車下的純電 MINI 諜照也在之前被曝光了,雖然這套內(nèi)飾被重度偽裝了,但是依舊能看出來比較類似于 ID.3 這類簡約的風格。相較之下還是精靈 #1 的內(nèi)飾設計更彰顯質(zhì)感。
smart 精靈 #1 的內(nèi)飾風格走的是輕奢路線。從中控設計以及方向盤造型上來看仍舊是濃濃的「奔馳味兒」。尤其是空調(diào)出風口、下方的儲物格蓋板以及中央扶手區(qū)域,一脈相承了奔馳的優(yōu)雅內(nèi)飾風格。
在空調(diào)出風口下方的儲物格中配備了一個無線充電板、一個 Type-C 接口、一個 Type-A 接口以及一個 12 V 電源接口。在充電接口的實用性方面是不需要過多擔心的。
smart 精靈 #1 所搭載的音響品牌也是年輕人所喜歡的 beats,沒錯就是西海岸老炮兒 Dr.Dre 所創(chuàng)立的品牌,Still D.R.E 搭配上精靈 #1 個性立馬就彰顯出來了。目前搭配 beats 品牌音響的車型也都比較偏向年輕化,例如大眾 T-ROC、T-CROSS 這類。
在 MINI COUNTRYMAN 上搭載的音響品牌是寶馬集團一貫使用的哈曼卡頓,在大眾 ID.3 以及特斯拉 Model 3 上則沒使用貼牌音響。不過音響這個東西不能僅僅看品牌,實際聽覺體驗才是更重要的。
座椅方面 smart 精靈 #1 采用了大量三角形的打孔圖案設計,而且由下至上圖案逐漸變小,看著十分精致。試想一下,副駕駛放一只純白色 LV 手袋,真的是太適合不過了。
從圖中來看 smart 精靈 #1 的后排空間著實不算小,2,750 mm 的軸距甚至超過了一部分緊湊型燃油 SUV 的軸距。要知道一汽-大眾中型 SUV 探岳的軸距也才 2,731 mm。實際空間體驗還是需要依據(jù)乘坐感受,別看 Model 3 是個中型車,其實乘坐空間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后排還配備了空調(diào)出風口和中央扶手,這讓 smart 精靈 #1 成為了一臺能夠真正帶上多位乘客出行的車。
值得一提的是,smart 精靈 #1 的后排座椅支持 4/6 放倒和前后移動,這樣一來就能夠給后備廂空間提供更靈活的拓展空間。根據(jù)官方介紹通過座椅滑動能將后備廂空間從 323 L 擴展至 411 L,二排座椅放平后更能達到 986 L。
得益于純電平臺,smart 精靈 #1 還有著有個 15 L 空間的前備廂。這無疑讓精靈 #1 成為了最實用的 smart 車型。
對于小型 SUV 來說,smart 精靈 #1 的實用性已經(jīng)很強了,但是相較其競品在行李箱空間上還是會更弱一籌。
吉利技術(shù)
smart 精靈 #1 另一大賣點就在于搭載了吉利 SEA 浩瀚架構(gòu),眾多智能化配置的加入這也讓 smart 涵蓋了英漢大字典的所有解釋,靈活、敏捷、聰明。
座艙對比
基于 SEA 浩瀚架構(gòu)打造,意味著 smart 精靈 #1 有了 OTA 的能力了,根據(jù)官方介紹精靈 #1 整車超過 75% 的 ECU 電子控制單元都可實現(xiàn)遠程持續(xù)升級 。
車機方面,smart 精靈 #1 搭載了 9.2 英寸的液晶儀表以及 12.8 英寸的中控屏,并匹配 12 G 的運行內(nèi)存 + 128 G 的存儲內(nèi)存。也正因是 SEA 浩瀚架構(gòu),所以我們猜測車機芯片或?qū)⒋钶d的是 8155 芯片。
從座艙配置上能夠看出,smart 精靈 #1 在這個項目的表現(xiàn)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短板。在驍龍 8155 芯片的加持下,車機流暢度方面不需要擔心。
輔助駕駛對比
smart 精靈 #1 還配備了 HUD 抬頭顯示功能,不知道細心的小伙伴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HUD 和儀表中顯示車輛正處于打燈變道狀態(tài)。這也讓我對 smart 精靈 #1 的輔助駕駛能力產(chǎn)生了興趣。
即便相較競品 smart 精靈 #1 處于一個主流的配置水平,具體輔助駕駛能力的強弱,也要等我們拿到實車后測試一番才會知曉。
在比較當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來自燃油車時代的 MINI COUNTRYMAN 明顯在輔助駕駛方面有脫節(jié)般的存在。
動力對比
基于 SEA 浩瀚架構(gòu)打造的 smart 精靈 #1 在動力方面依舊靈動。精靈 #1 與它的父輩們一樣采用了后置后驅(qū)的結(jié)構(gòu),后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為 200 kW,最大扭矩為 343 N·m,零百時間為 6.7 秒。
smart 精靈 #1 在動力表現(xiàn)上非常強勁,200 kW 的后永磁同步電機位列全場第二,與 Model 3 僅差 2 kW。6.7 秒的破百時間,甚至和高爾夫 GTI 處于一個水平線上,外加后驅(qū)的結(jié)構(gòu)和純電車帶來的低重心, smart 精靈 #1 或許會有小鋼炮般的駕駛樂趣。同樣來自于浩瀚 SEA 架構(gòu)的極氪 001 也已經(jīng)在駕駛質(zhì)感上給我們打過一個樣了。
續(xù)航對比
在精靈 #1 的車身底下是一塊 66 kWh 的三元鋰電池,最大的 CLTC 續(xù)航里程為 560 km,基本上能夠滿足大家的日常代步需求。拋開使用成本極高的燃油車不算,精靈 #1 的續(xù)航里程絲毫不遜于競品,我們也期待一下拿到實車后的實際續(xù)航表現(xiàn)。
根據(jù)續(xù)航和電池容量,我們還能夠進一步得出三臺車的能耗水平,其中 smart 精靈 #1 每百公里耗電量為 11.79 度,大眾 ID.3 為每百公里 12.73 度,特斯拉 Model 3 為每百公里 10.79 度,基于 CLTC 標準,精靈 #1 在同級別中的耗電量算得上比較均衡。
此外精靈 #1 支持最高 150 kW 的快充,30 分鐘即可將電量從 5% 補充至 80%。補能速度方面 MINI COUNTRYMAN 毫無疑問會扳回一城,只不過按照現(xiàn)在 9.25 元/L 的 95 號汽油來算,加滿 61 L 油箱的它需要花費 564.25 元。再算上動輒上千的 4S 店保養(yǎng)費用,3 輛純電車則能一年為您省下一只中、小號的 LV 手袋。
寫在最后
其實我身邊有很多人都在說,smart 怎么變得這么大了。其實,smart 變大一方面是向?qū)嵱眯酝讌f(xi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續(xù)航能力的保障。
隨著電氣化的進程,smart 曾經(jīng)也推出過三門兩座的純電微型車 smart EQ fortwo,但是 153 英里(約 246 km)的純電續(xù)航里程再打打折,似乎跟五菱宏光 MINIEV 沒什么差別,但是折合人民幣約 22.6 萬元的售價讓這臺車徹底成為了玩具。
560 km 的續(xù)航里程,外加實打?qū)嵉?5 座空間,的確讓 smart 精靈 #1 一舉成為了最實用的 smart 車型。smart 精靈 #1 即是順應時代變化的戰(zhàn)略,也是讓 smart 以更實用的場景回歸到我們的視野中。而且從配置角度來看,smart 精靈 #1 的確做到了面面俱到,無論是空間、智能化還是動力上都沒有明顯的短板。就跟這臺車的定位一樣,是一臺高品質(zhì)的小車。至于價格,smart 還給我們留了個懸念。
在中國市場,這類精致的純電小車一直占據(jù)著大部分的年輕化市場。13—16 萬的歐拉好貓在今年 2 月有 3,848 輛的銷量,價格區(qū)間更低的比亞迪海豚甚至能達到 8,561 輛的銷量。在這各個級別中,價格更低的車型有著更好的銷量優(yōu)勢,因為這一部分車輛主打代步需求。
同樣,特斯拉 Model 3 的 2 月銷量為 4,607 輛,消費者們在購買電車時的價格跨度非常大。要說乘坐空間,Model 3 也不比前兩個車大多少。但是多 10 萬能夠換來更好的品牌、更強的動力、更好的用料,這也是消費者需求的體現(xiàn)。
目前對于高端的純電小車市場仍舊是一個空白,對于 smart 精靈 #1 來說,它的任務并不是走量,因為 smart 精靈 #1 的定位并不是街車,而是要成為一款巨有強個性且小眾的時尚單品。
精靈 #1 的直接老對手是國產(chǎn)的純電 MINI,兩者均為高端合資品牌的國產(chǎn)車,都主打年輕個性市場。去年年底國產(chǎn)純電 MINI 也有相應的諜照被曝光出來,據(jù)說會用長城的純電平臺進行打造,不知道智能化和續(xù)航能否與 smart 打一個平手,一場硝煙似乎已經(jīng)提前彌漫。
不過針對當前市場而言,smart 精靈 #1 給這個級別需求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是個面面俱到的選擇,動力續(xù)航配置、智能化配置以及空間實用性的表現(xiàn)都非常均衡。而且相較已經(jīng)成為街車的 Model 3,精靈 #1 更具個性和小眾;相較歐拉好貓和比亞迪海豚這類車,在品牌以及用料上更豪華更高端,滿足了這個細分市場的需求。只要 smart 精靈 #1 的定價合理,相信這臺車會有一個不錯的市場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