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車漲價的新聞不絕于耳,再加上缺芯、區(qū)域疫情等原因,不少消費者在網上紛紛抱怨排隊,甚至加價提車。然而,上周筆者走訪北京部分新能源汽車經銷商時發(fā)現,終端市場與互聯網上聲音并不完全一樣。
![新能源車企趁機饑餓營銷,給自己路上“撒釘子”?]()
首先,漲價與優(yōu)惠同在,比如比亞迪秦、元都有幾千塊錢的優(yōu)惠,幾何C還有交1000抵10000的活動,小鵬汽車通過合作單位租賃指標,甚至有2-6萬元的優(yōu)惠,所以大家千萬別被漲價潮給迷惑了,認為非指導價不能買車。其次,有些暢銷車型都有現車,并非傳言的要等兩三個月才能提車,即便有些銷售顧問告訴你要等著,只要你表達出換一家看車的想法時,還是能盡快拿到車。甚至,在議價階段告訴你要等兩個月(完全是饑餓營銷),而真正下訂之后,會通知下周取車。
![新能源車企趁機饑餓營銷,給自己路上“撒釘子”?]()
而另一個意外的數據是,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2022年3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高達63.6%,同比2021年上升8.1個百分點,甚至比2020年高出4.3個百分點。這更加說明,目前市場上整體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
![新能源車企趁機饑餓營銷,給自己路上“撒釘子”?]()
此時,再回頭來看網上那些關于加價、排隊提車的信息時,你頭腦是不是會更加清醒一些。其實,就在上周,筆者的一位朋友就剛剛被“饑餓營銷”了一次,私下里吐槽對這個品牌的好感度大大降低。在此也希望終端的經銷商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新能源市場機會,從各個節(jié)點為自主品牌營造好的口碑。畢竟在新能源賽道上,中國品牌目前處于領跑者角色,合資品牌處于追趕者位置,此時切莫給自己路上撒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