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2014年時,一篇名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之后,故宮便大張旗鼓做起了“不務正業(yè)”的賣周邊生意,且一發(fā)不可收拾:一件故宮睡衣能眾籌超過七百萬,故宮口紅上市不足一個月銷量破十萬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表示,文創(chuàng)產品收入在2017年就達到15億元。
你可以說那家星巴克生不逢時,但更值得討論的是,關于IP的周邊效益是否仍存在深挖的可能。正如在西方電影市場里票房只占產業(yè)鏈收入的20%-30%,而中國電影市場則恰巧相反,一旦出現跟票房有關的頭疼腦熱,好比因為票補取消而造成某部電影觀影人數下降,那電影發(fā)行方果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同樣的隱憂,或許還存在于正處寒冬期的汽車行業(y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