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車主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jù)業(yè)內人士預測,3月17日將迎來新一輪漲價潮,屆時95號汽油大概率會進入“9元時代”。油價飛漲將觸發(fā)天花板價,但何時回落仍無確切消息。說到這里,開純電動汽車的車主“笑”了,“昨天你對電動車愛理不理,今天你高攀不起”。燃油車車主“哭”了,不少燃油車車主表示近期將選擇公共交通上下班,減輕用車壓力。
用車成本差異之大,引發(fā)了一輪新討論熱潮:現(xiàn)在買新能源汽車合適嗎?此外,油價居高不下,將會產生哪些利好影響?
利好新能源汽車銷售,純電車型熱度高
毋庸置疑,油價上漲后確實利好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通常是指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更為少見的氫燃料電池車等。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可加油可充電,對于充電方便的用戶來說可有效節(jié)省油費。氫燃料電池車則因目前尚未普及,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而純電動汽車不燒油,只充電,不受油價上漲限制,后期用車成本相對較低。加上當前國內的充電樁數(shù)量在快速增長,不少家庭也有條件安裝家用充電樁,因此購買純電動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了。簡單算一筆賬,以目前普遍適用的三元鋰電池百公里電耗14KWh為例,使用家用慢充充電每百公里成本約在0.15-0.2元,如果是快充可能要到0.3元左右。但現(xiàn)在95號汽油的油價已逼近9元大關,油價上漲后加滿一箱92號汽油(50L油箱為例)相比之前將要多花40元左右,可見燃油車的用車成本正直線上升。相較之下,純電動汽車的用車成本優(yōu)勢十分突出。
不過,根據(jù)我國成品油調價機制,當國際油價超過13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則漲到130美元為止,國際油價后續(xù)再漲,成品油也不再跟漲了。因此,這一油價基本是車主的心理承受關口,究竟在用車便利性與用車成本中該如何權衡?或許已經擁有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更有話語權。
利好自主混動技術普及
眾所周知,此前混動領域一直被“兩田”所占據(jù)。尤其是豐田汽車,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幫助其在混動汽車市場擁有無可比擬的霸主地位,而自主品牌則相對落后些。不過,自主車企在全力備戰(zhàn)電動化的過程中也沒有放棄混動技術的研發(fā)。這是因為全面轉型電動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出于現(xiàn)實因素考慮,混合動力車型也將長期存在,而不僅是作為過渡階段的選擇。
2022年更是被視為自主混動技術的爆發(fā)元年,包括長城、吉利、比亞迪等都紛紛推出全新的車型進入市場。加之油價上漲引發(fā)消費者對用車成本的關注,油耗更低的自主混動車型有望抓緊機遇,迅速打開市場。
例如吉利星越L雷神Hi·X,它是基于星越L打造的混動版本,搭載由1.5發(fā)動機+電動機組成的混動系統(tǒng),匹配同級罕見的3檔DHT變速箱,綜合油耗僅為4.3L/100km。相比純燃油的星越L,這個油耗表現(xiàn)可“真香”。
還有魏牌摩卡DHT-PHEV,該車基于檸檬平臺打造,配備1.5T發(fā)動機+驅動電機+2檔DHT變速箱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tǒng)。不僅能達到204km的超長純電續(xù)航里程,還有最低5.55L/100km的饋電油耗表現(xiàn)。就其純電續(xù)航表現(xiàn)來看,用戶日常用車可大幅減少充電次數(shù),滿足日常通勤需求。
當然,比亞迪的DM-i系統(tǒng)也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以漢DM-i為例,該車搭載1.5T發(fā)動機+驅動電機+E-CVT變速箱組成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tǒng),提供52km和112km的兩種純電續(xù)航版本。即便是日常通勤,也可做到僅依靠純電行駛,用車成本大大降低。比亞迪旗下已有多款車型搭載DM-i系統(tǒng),近期宋DM-i、唐DM-i等車型的熱度明顯高了不少。
不過,目前混動車型的售價相比燃油車要出一截,這或許會令消費者打起退堂鼓。以摩卡為例,其燃油版車型的售價區(qū)間為18.78-22.38萬元,而摩卡DHT-PHEV補貼后售價29.5萬元起,中間的差價確實足夠消費者加幾年的油,那么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會選擇混動版本的摩卡呢?
雖然油價升高并不是絕對利好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和混動技術的普及,但肉眼可見的高油價難免會令部分人在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之中搖擺,使得電動化時代全面到來之前進一步加速燃油車的滅亡。油價高企,用車成本劇增,生活壓力加大,最近能不開車就不開車吧,多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共同打造更綠色更環(huán)保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