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車的油耗是高是低,我們比較客觀的做法是取平均油耗。但是鑒于每個人的駕駛習慣和使用場景的不同,平均油耗只能是一個參考值,不少人的實際油耗都會高于該數(shù)值。至于最低油耗的測試到底有沒有必要,看看工信部油耗,大家就心里有數(shù)了。
![]()
工信部油耗,一個明明是實測出來,卻飽受爭議的數(shù)據(jù)。正是因為其測試上的不夠全面,導致人人詬病。因而,于我個人而言,會認為測試一輛車的最高油耗,比之平均油耗或最低油耗更能讓人信服。正是帶著這樣的想法,在日產(chǎn)e-power的節(jié)油賽上,我們做了兩次測試。
![]()
首先說結(jié)論,在去程的40多公里我們用比較柔和的駕駛習慣,以32km/h的平均時速走過了城市道路和快速路兩種場景,最后得出的成績?yōu)?.0L/100km。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成績并不是整個試駕團隊中最低的,最低的成績達到了驚人的2.4L/100km。但就如同開頭所說,工信部也能測出極低油耗,因此這個數(shù)值我們雖然驚訝,但更多也是建議大家——僅供參考。
![]()
回到我們自己的測試成績,在整個試駕過程中,我們在道路限速的范圍內(nèi),僅通過改變駕駛習慣,以及配合車輛上的EV模式,就能比較輕松地達到3.0L/100km,這其實是出于我們的意料之外的。
![]()
在出發(fā)前,我們對車輛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清零,從起步之始,車輛的油耗就在3.2L/100km進行上下浮動。由于開始的測試路段為城市路段,且正處于早高峰末尾,因此車流較多。但這對于燃油車型油耗損耗較高的用車環(huán)境,卻恰恰是新能源車型的長處,e-power也不例外。因此,在初始階段,油耗數(shù)據(jù)一直比較漂亮。
![]()
直至到達快速路路段,當車輛達到了40-60km/h的時速,油耗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上升。此時我們幾乎全程都使用50-60km/h(道路最高限速)的速度巡航。但我們在上坡路段會打開車輛的EV模式,使動能進行回收,這使得油耗得以保持在3.2L/100km上下的幅度。在下了快速路段后,我們就一直用EV模式勻速跑完了剩下不到3km的路程,最終得出3.0L/100km的油耗成績。
![]()
在測試最低油耗的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我們就進入了自由駕駛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車上的媒體一致決定,走高速路返程,并且采用較為激進的駕駛方式進行駕駛。同樣的,返程路段也是40多公里,但其中包含了近20公里的高速路段。
![]()
此次出發(fā)之前我們并沒有對車輛進行清零,而是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怠速(在目的地進行拍攝)之后,直接驅(qū)車上路。并且,在高速路段我們近乎一直保持120km/h的時速,并多次進行了超車動作。最后的結(jié)果著實讓我們有些驚訝——3.8L/100km。不同于純電車型在高時速下?lián)p耗的明顯提升,也不同于燃油車型在擁堵路段燃油損耗的明顯提升??梢园l(fā)現(xiàn),在整個試駕過程中,e-power確實有著優(yōu)秀的燃油經(jīng)濟性表現(xiàn)。
![]()
當然,在事后我們與其他車輛的媒體交流時,他們曾表示,在封閉路段中曾嘗試將車輛的速度拉升到150km/h,此時車輛才有明顯的油耗上升,但即便如此,最高油耗也沒有達到5L/100km,這實在是讓人驚嘆。
![]()
其實從駕駛感受上看,e-power更接近于一輛純電動車型,油門非常輕快,在低時速下有著很快的動力響應(yīng),配上一整套非?!叭债a(chǎn)”的調(diào)校,反而有種開軒逸純電的感覺,但不同之處在于其更加順滑。
![]()
順滑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動力上的衰減。純電車型在高時速下的提速有著明顯的衰減,對比之下e-power后半程的提速雖然沒有前半程輕快,但給人的感覺會更接近于小排量燃油車型在高時速下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并不會讓人感到明顯不適。
其二則是起步時的線性。眾所周知,純電車型在起步時都很快,甚至很多車型會“竄”,但其實這種動力感受會讓人感到不舒服。e-power雖然起步輕快,但車輛并不是竄出去的,而就是給你一種輕盈感,并且從起步到提速整個過程都線性且不綿軟,就仿佛一輛動力提升后的軒逸燃油版車型一般。
![]()
總的來說,這輛e-power車型給我留下的好感還是比較強的。比如空間方面,其將電池放置在駕駛座之下,保證了車上其余位置的乘坐舒適性,基本和軒逸一致。雖然駕駛座會因此有點坐“小板凳”的感覺,但在駕駛時由于腿部前伸,因此不適感會明顯降低。
![]()
![]()
真正要說美中不足的,個人認為是車輛的車機系統(tǒng)。雖然車輛是混動車型,對比同級別的“兩田”,大家的車機表現(xiàn)都不好,或許是反應(yīng)慢,也或許是識別率低。但也正因為競爭對手做得不夠好,所以自己才更應(yīng)該做好不是嗎?然而從我的實際感受出發(fā),這輛e-power車型的車機反應(yīng)并不快,語音識別率也并不高,并不是一款能夠在駕駛過程中有好配合的車機系統(tǒng)。
![]()
![]()
![]()
雖然,這款e-power車型不能上綠牌,也不能充電,在紙面上看比較雞肋。但從實際的使用感受來看,它反而有著較高的“實用性”。一方面,它可以上廣州的節(jié)能牌,就和雷凌等車型一般;另一方面,它的駕駛感受和使用體驗會優(yōu)于市面上大部分的新能源車型,消費者可以快速輕松地上手。最后順帶一提的是,它的油耗確實很低,在油價不斷上漲的當下,它的到來可謂是適逢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