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發(fā)展了一百多年,但到如今電機的加持下,確實呈現(xiàn)出了全新的姿態(tài)。
一方面,是用車成本角度。焦慮純電動的續(xù)航與充電煩惱,又擔心用車成本太高,特別面對著如今95號油“破8元”的油價。另一方面,站在更加核心的體驗層面。“油電”混動帶來了純燃油動力所沒有的動力感受。不論是動力、NVH還是節(jié)能牌照。而且上述的用車成本、便利性,也是體驗之一。
因此綜合來看,“油電”動力是最適合當下大部分消費者需求的系統(tǒng)。好消息是,現(xiàn)時我們可選的混合動力車型十分豐富,比亞迪、吉利、豐田、本田都紛紛布局;不過需要注意,并非所有的混動都能做好體驗,為補貼、為牌照而犧牲太多的例子早已不鮮見。只是要讓用戶掏錢,從來體驗為先。
不以體驗優(yōu)先的動力,都是耍流氓。
所以在最近試駕東風日產e-POWER軒逸時,作為一個混動車主,我主要關心兩點。一,“遲到”的e-POWER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混動市場打出差異化;二,e-POWER又能給出怎樣的體驗答卷?
“另一種”駕駛特性
“遲到的e-POWER”如何理解?這其實是關于e-POWER軒逸的第一個命題。
提起日產的e-POWER動力,有兩套動力不得不提,一是來自豐田THS雙擎系統(tǒng),二是本田的i-MMD混動系統(tǒng)。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e-POWER動力是晚于兩者進入國內市場的,因此“差異化”與“體驗競爭力”,難免會成為國內消費者最關心的對比環(huán)節(jié)。
幸好,我對豐田THS、本田i-MMD都十分熟悉,所以這是一場試駕,同時也是一場對比。
首先在于結構層面。e-POWER搭載的是1.2L發(fā)動機+136千瓦電機組成的“油電”動力。從定義來看,e-POWER不算是混合動力,車輪全時由電機驅動,發(fā)動機則主要是發(fā)電為主。就是這套與THS、i-MMD截然不同的動力架構,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動力感受。
如果說THS是低速時像電動車、i-MMD是中低速像電動車,那沒有了發(fā)動機參與驅動之后,e-POWER軒逸完全就是一臺電動車的駕駛特性。換言之,電動車那種靜謐、靈敏、絲滑的動力輸出,將覆蓋e-POWER軒逸的全速段。
中低速時油門反應、動力輸出都非常積極,基本一踩下油門動力就能馬上涌現(xiàn)出來,根本不需要考慮變速箱的換擋、發(fā)動機轉速的拉升,特別應對堵車、跟車時,就變得十分得心應手。來到高速路段,這本應是混動車型的弱項,卻是e-POWER軒逸的優(yōu)勢,動力輸出依然與中低速保持一致,在測試的高速路段中也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動力衰弱。
不得不說,e-POWER動力系統(tǒng)確實能大幅提升軒逸的駕駛樂趣。
當然了,除了動力系統(tǒng)以外,e-POWER軒逸依然是我們熟悉的軒逸。懸架舒適、厚實,整車靜謐性相當不錯,方向盤、剎車的操作也是讓人忘記激情的設定。
此外我也衷心希望——未來東風日產能針對e-POWER推出更強操控的車型......好消息是,據(jù)東風日產規(guī)劃,不久的將來e-POWER動力還會用在更多車型上。
1.2L發(fā)動機是一個關注點。不過在一整天的試駕中,我認為大家可以放下對它的介懷了。因為不參與驅動、不介入動力,所以其的震動抑制、NVH表現(xiàn)都難以讓人察覺,發(fā)動機也十分聰明地在低速路況減少啟動頻率。唯獨是啟動時,會讓人感受到發(fā)動機的工作,但也只有啟動一瞬間。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油耗表現(xiàn)。以我一天駕駛的89公里下來,車顯油耗為4.6L/100KM。這是包含激烈駕駛、怠速拍攝等等路況下的油耗,同行的一些車輛更是做到了2.4L/100KM。若是正常行駛,我推算大概會在3.9-4L/100KM左右。如此成績是出乎意料的,同級別中甚至比我實測的豐田雙擎、本田i-MMD還要低一些。
需要注意,因為動力架構的不同,e-POWER軒逸的高速路況可能會偏高一些。這點還需要之后拿到車再為大家測試。
“頂頂配”軒逸還是“小天籟”
至于其他方面,e-POWER軒逸相比起燃油版軒逸,也是有一些調整。用一句話來概括——e-POWER軒逸就像是現(xiàn)款軒逸的新款、最頂配版。
首先第一個變化,是外觀設計。認真細究,e-POWER軒逸相比起燃油版軒逸的變化其實并不大。采用了雙色車身,很有香檳質感的日出金配色也是e-POWER軒逸的專屬;前格柵有所調整;車身側面、尾部都大量貼上了“e-POWER”標簽彰顯身份;對了,e-POWER軒逸還是第一款加持日產全新LOGO的車型。
雖然都是細節(jié)調整,但e-POWER軒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像天籟甚于像現(xiàn)款軒逸,整車的年輕范、運動范是質的提升。而且從一天試駕下,“小天籟”的回頭率絲毫無需擔心。
第二個變化,來自智能化。12.3英寸中控屏是e-POWER軒逸內飾最搶眼的提升,同是Nissan Connect超智聯(lián)CCS 2.0+系統(tǒng),但在大屏上的體驗卻是來到了全新維度。顯示更加高清、操作更加順滑,功能依然豐富。
大屏最直接的優(yōu)勢,就是在使用語音系統(tǒng)時,還能不影響其他功能的操作。只是也為了容納更大的屏幕,軒逸十分有質感的圓形出風口就換成了常規(guī)形狀。智能化or設計?這本身就是一道權衡。
第三個變化,則是實用性。頗為驚喜的是,雖然動力系統(tǒng)有所調整,扶手箱位置還加入了電池組。但在大部分使用中,都感受不到其帶來的空間變化。前后排、后備箱依然維持高水準,只有扶手箱內部變淺了。
值得一提的是,e-POWER軒逸全新的電子換擋桿,也能更好與電池組空間相融。這是一個設計感與實用性最兼顧的設計了。
忘卻遲到,真的很
“遲到”,是不少消費者對e-POWER軒逸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說明了e-POWER軒逸面臨的競品已經(jīng)十分豐富了。
但在這一次的完整試駕中,我認為大家完全可以忘卻“遲到”了。作為i-MMD車主、作為十分熟悉豐田THS的汽車編輯,e-POWER軒逸的體驗足以讓我提起精神。
雖然是后來者,但e-POWER軒逸交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方案;雖然不一樣的動力架構,但整體體驗做到了更出色,行駛品質與純電動車無異;雖然是全時電驅,卻完全可以忽視充電成本;而且還能參與節(jié)能牌搖號......
綜合所有后就能發(fā)現(xiàn),e-POWER軒逸的產品力,哪怕放到同級別,都足夠實力。
那說到最后,謎底就剩下兩個。e-POWER軒逸售價有沒有驚喜?e-POWER普及到其他車型上還能有多少玩法?試完e-POWER軒逸后,我認為都值得給予期待。
推薦理由:
1,動力比混動更接近純電動車感受,靈敏、平順、安靜;
2,舒適性比燃油版更加出色,發(fā)動機動作安靜,底盤調教柔軟;
3,空間利用率高,哪怕加入電池組,實用性延續(xù)燃油版的高水準;
4,全新車機系統(tǒng)非常好用,功能性、流暢度都接近智能手機;
5,顏值更高、更年輕,頗有幾分“小天籟”既視感;
6,油耗十分有驚喜,實測百公里油耗4.6L,日常行駛能夠達到4L左右;
7,雖然是同級別“油電”后來者,但實際競爭力非常出色
我的一些想法:
1,雖然動力更激進,但整車運動感還可以加強
2,希望乘坐重心可以更加低,營造更強的操控氛圍
3,前排儲物空間可以繼續(xù)優(yōu)化,進一步提升實用性
車型:e-POWER軒逸頂配版
動力形式:1.2L發(fā)動機+電池組+逆變器+136千瓦電機
官方指導價:未公布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