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吉利成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最大股東到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的正式竣工投產,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全球化的浪潮已經將中國汽車品牌推向了重要的歷史十字路口,品牌國際化的發(fā)展道路,對于中國車企而言,已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
![]()
但正當所有的中國車企都在為做好品牌國際化絞盡腦汁時,有一個品牌很幸運,因為作為一個完全由中國人掌控的、并被國際市場認可多年的汽車品牌,MG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品牌。
百年國際品牌的歷史沉淀是底氣
雖說在品牌宣傳的時候,為了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不少車企只要是用了國外的某些供應商或者只是聘請了某個國外知名設計師,就會開始大力鼓吹自己的“國際基因”,但噱頭大于實際。
看到這里或許有很多人會開始疑問,MG也是上汽的呀?國際品牌的稱號是否也是一個噱頭呢?要解釋這個話題,就得從這個品牌的起源說起。
MG的英文名稱,取自創(chuàng)始人威廉·莫里斯(英國)在1910年創(chuàng)立的一家車行的首字母,后來的MG發(fā)展勢頭難擋,逐漸以生產高性能運動轎車聞名世界。以至于從1949年的開始,每年夏天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MG車迷齊聚在英國銀石賽道,舉辦車迷狂歡派,這也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品牌車友狂歡聚會。
![]()
后來2005年MG被中國南汽收購羅孚集團時所一并收購,2007年上汽集團又全面收購了中國南汽,因此這個有著英倫血統(tǒng)和悠久歷史口碑的品牌和其國際一流的工藝設備、研發(fā)設備、整車發(fā)動機制造技術、頂尖的技術管理人才正式歸于旗下,上汽集團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MG的新主人。
和被吉利收購的沃爾沃、被印度塔塔集團收購的捷豹路虎一樣,這兩個品牌的國際品牌屬性并沒有因為收購而被改變,核心優(yōu)勢依然被延續(xù),甚至被借鑒到其他車型身上,而MG累積下來的百年國際品牌的歷史沉淀和對速度、運動的追求,也被延續(xù)了下來,只是用了一個更具性價比的方式呈現(xiàn)到了消費者的面前。
![]()
全球過招,要拿出世界級的產品和技術
當然,大家對國際基因的執(zhí)念,還是基于國內市場由來已久的一種消費觀念,那就是對國外汽車技術的高度信賴以及各車企對品牌國際化路程的發(fā)展需要。
![]()
所以大家仔細觀察一下現(xiàn)在的新車型,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產品都在強調自己是全球化車型,因為相較于某個市場的特供車型,全球化車型往往被賦予更多的使命,這意味著它需要有更出眾的性能,更廣泛的適應性,才能滿足全世界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而依托于上汽“新四化”的領先科技,MG有著非常嚴苛的國際品控標準,旗下像MG6 PHEV、純電動MGEZS、MG領航PHEV等多款產品,無論是新能源智能駕駛還是智能網聯(lián)等技術,都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
作為一個國際品牌,MG很清楚除了要把優(yōu)質的品牌基因傳承下來,還要把優(yōu)質的產品和體驗帶到全球更多市場。像已經在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全球多個地區(qū)銷售的純電動MG EZS,就是國內首款符合歐標E-MARK認證、歐洲REACH法規(guī)、美國權威UL2580電池安全標準、防塵防水民用最高等級IP67標準的純電動SUV,采用的先進的“水冷+電加熱”電池溫控系統(tǒng),可以確保電池即便處在極寒、極熱的環(huán)境中也能安全高效的運行。
![]()
再以MGONE最新搭載的那套洛神智行座艙系統(tǒng)為例,這套智能座艙系統(tǒng)除了能夠實現(xiàn)人機共同駕駛、多屏融合、多模交互等創(chuàng)新功能。還能支持多語種、多人指令,以及行業(yè)首創(chuàng)的T+X學習模式,能夠深度理解、學習用戶的語音交互。
![]()
雖然在品牌國際化的路途中,很多車企的概念包裝和營銷都走在了前列,但是在汽車行業(yè)全球過招的這場大亂斗中,車企想要真正的做強,必須要拿出足夠對標世界一流甚至引領世界潮流的技術成果,MG在這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
差異化發(fā)展戰(zhàn)略練就強大海外吸粉能力
畢竟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縱觀全球的汽車貿易過程中,中國一直是汽車產品的輸入市場,近年來慢慢的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開始向外輸出,但面對著一眾有著百年歷史的主流車企,想要在海外市場殺出重圍并不容易。
![]()
在上汽集團征戰(zhàn)海外市場的策略中,MG就是那個尖刀連的存在。不僅僅在東南亞等非制造業(yè)強國占有一定市場,還暢銷到了英國、挪威、荷蘭、德國、澳新等發(fā)達市場在內的66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印度市場,MG的新車ASTOR開啟預售后,2小時內定金訂單就突破1.1萬輛。2021年的1-10月歐洲市場,MG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也超過了2.7萬輛。
![]()
而為了適應不同消費者、市場環(huán)境和產業(yè)政策等方面的差異,MG也費了很多心思。像中東地區(qū)氣溫偏高,MG就用上了大功率空調來提高舒適性,泰國如今對智能化需求較高,MG就推出裝備有i-SMART智能系統(tǒng)的車型,而基于澳洲市場家長對于兒童安全的重視,MG也滿足了充份滿足后排座椅兒童鎖的要求來提升有孩家庭乘坐安全……像這些用心且扎實的差異化國際戰(zhàn)略布局,MG能夠在海外取得如此的成績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其實品牌國際化是一個艱難且痛苦的過程,需要一個企業(yè)普遍經歷由低到高,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雖然艱難,但在品牌國際化的道路上,還是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伙伴能夠像上汽MG一樣,參與到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中,用比肩世界級的創(chuàng)新產品贏得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