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有一種連名字都很有意思的柑橘正悄悄成為人們的新寵,就是耙(pá)耙柑。
它早些年主要在四川種植,熟果捏起來軟軟的,因此被四川人稱作 “耙(pá)耙柑”。
耙耙在四川話里,就是軟的意思。
![]()
耙耙柑其實有自己的學名,叫“春見”,春見柑橘就是它。
它原產(chǎn)于日本靜岡縣,是由清見橘橙和椪柑(即蘆柑)雜交而成。
橘橙、柑都是不上火的柑橘品種,耙耙柑的性味基因,遺傳了它們不上火的屬性。
![]()
因此,耙耙柑是完全不上火的柑橘品種!
不僅不上火,還富含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等各種營養(yǎng)素。
愛吃柑橘又擔心上火的人,這下可以放心吃耙耙柑了。
現(xiàn)在,一條生活館就把細嫩、無渣、清甜、不上火的耙耙柑推薦給你。
![]()
除了不上火外,耙耙柑細嫩無渣,以及獨特的爆珠口感也使它更受歡迎!
它的果汁含量很高,一顆顆果粒被果汁撐得飽滿圓潤,像小珠子一般。
輕咬之下,果粒會在口中粒粒爆開,爆出果汁。
很多人這樣形容它的口感:就像一顆顆煙花在口中綻放!
![]()
耙耙柑還以清甜聞名,爆出的果汁清潤甘甜,十分爽口。
![]()
另外,耙耙柑屬于基本沒有籽的柑橘品種,吃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障礙。
![]()
這款耙耙柑外形扁圓,精選優(yōu)質(zhì)果,平均單果可達200g左右。
果皮天然帶有光澤,是比較深的深橙色。
很多人容易把丑柑和耙耙柑混為一談,但他們不是同一品種。
耙耙柑的外皮薄、軟、光滑,丑柑厚、硬、凹凸不平;口感方面,丑柑酸甜,而耙耙柑則是細嫩清甜。
![]()
耙耙柑的果肉和皮,有的包裹緊,有的包裹松,但是都非常好剝。
![]()
毫不費力,就可以完整剝下皮。
![]()
剝好皮后,就可以觀察到,耙耙柑果肉非常飽滿。
很多包裹果肉的外層薄膜都被撐開了,露出小珠子一樣的果粒。
![]()
取下一瓣,側(cè)面也能看到被果肉撐破的部分。
耙耙柑吃起來細嫩無渣,還有個原因就是這層薄膜,比常見柑橘薄許多。
薄薄的一層,直接吃,幾乎也感受不到什么渣。
![]()
取掉薄膜吃就更棒了。
一瓣一瓣純果肉,直接丟進嘴里,就可以體驗到最純正的爆珠感受了。
![]()
細嫩、無渣、清甜、爆汁,這么好吃的耙耙柑來自哪里?
和風靡全國的愛媛橙一樣,耙耙柑也來自著名的“柑橘之鄉(xiāng)”——四川眉山。
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處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有豐富的灌溉資源。
這里的土壤,大部分為黃泥紫色土,而且是微酸性土壤,是柑橘最喜歡的土壤。
![]()
這款耙耙柑的果園正是位于這樣一個地區(qū)。
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這里的果樹能夠以最天然的狀態(tài)生長。
完全不催熟、不打蠟,每個耙耙柑還套上袋子,既可以保鮮,還防止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