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BA演變成BAB
在最新公布的7月豪華品牌銷量中,一線陣營品牌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
眾所周知,BBA處在的第一梯隊一直是比較穩(wěn)定的存在,而奔馳和寶馬由于本身品牌影響力更具有優(yōu)勢,向來也要比奧迪高傲一些,近幾年的銷量也是把它甩在了身后??稍诮衲?月份,奔馳卻被奧迪所反超,以月銷54924臺的成績成為了一線豪華陣營中的墊底品牌,曾經所說的BBA也演變成了BAB。
至于奔馳為何墊底了,主要還是在于品牌車型全線爆冷下跌。在豪華轎車領域,奔馳E級和奔馳C級的降幅均超過了50%。要知道這兩款車可是奔馳旗下抗銷量大頭的存在,像是去年能夠賣到2萬輛的奔馳E級,現(xiàn)在連月銷萬輛的成績都難以達到,而同級別的奧迪A6能夠比前者生生多賣出1萬臺新車,這種差距在以前可是很難想象的。
另一邊的豪華SUV領域,奔馳更是難過。曾經,這個排行榜上的前三基本都是被BBA所獨占的,但如今只剩下寶馬X3和奧迪Q5還能夠歡笑,而后面緊跟的是理想ONE、途昂以及沃爾沃XC60。奔馳GLC月銷量僅為5767臺,以64.7%的降幅排在了第6位;奔馳GLB月銷量僅為5569臺,以3.6%的降幅排在了第7位。光看數(shù)據的話,如今在榜的兩款奔馳車加起來已經比不過寶馬X3,甚至單車銷量連沃爾沃都干不贏了。
奔馳為何從神壇跌落?
事實上,奔馳早在6月份就已經出現(xiàn)這種雙雙下降的情況,雖然這其中的原因與“缺芯”也有一定的關系,但奔馳喜歡“作死”的本領也是不容小覷的。
縱觀奔馳近幾年的發(fā)展,最讓大家吐槽的一點便是排量日漸變小。從最開始奔馳E級的1.5T發(fā)動機,奔馳GLB的1.3T發(fā)動機到后來奔馳大G的2.0T發(fā)動機,這個豪華品牌的下線可以說是越來越低?;蛟S在奔馳看來,小排量一來可以更符合排放標準,二來還可以降低成本,但在更多消費者的眼里,排量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豪華的象征,它的這種做法就及其不厚道。比如說此前備受爭議的奔馳E級,搭載的可就是1.5T發(fā)動機,而同級別的奧迪A6L則搭載了2.0T、3.0T兩款發(fā)動機,再加上后者不俗的實力和比較大的優(yōu)惠,所以也一直位居豪華C級車的榜首。
另外,“百年奔馳”的口碑也在一次次質量爆發(fā)后有所損害。諸如輪胎爆裂、減震器質量缺陷、斷軸、車內異響、發(fā)動機漏油等等問題,投訴的內容可是相當寬泛。而鬧得比較厲害的“減震門”,其爆出的減震器斷裂以及變形事件幾乎涵蓋了奔馳熱銷的奔馳E級及GLC車型,甚至奔馳C級也有涉及。能夠出現(xiàn)如此重大的故障,不是因為奔馳質量下降嚴重,而是他們對國內消費者確實不太上心,因為引發(fā)減震器斷裂的問題根源就是,中國版車型與海外版的車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最大的差距就是鋁換鋼。鋁換鋼雖然能夠縮減造車成本,但是在車身重量上有明顯的提升,此外車身加長破壞了最初的設計架構,自然存在安全隱患。
誠然,汽車出故障是在所難免的。但頭頂著豪車光環(huán),卻又想割國內消費者的韭菜,就得拿出自己的誠意來,否則質量就是懸在奔馳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小編語
毫無疑問,奔馳在國人心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但在眾多車企都朝著“精品車”發(fā)展的同時,奔馳卻想著如何減配,猶如掛了倒檔一般。只能說,產品才是品牌永遠的基石,沒有好的產品作為鋪墊,再好的品牌名聲都會在唾沫中被摧毀。連連下滑的奔馳,也是該找找自己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