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內澇嚴重,在鄭州、新鄉(xiāng)、鶴壁等多個城市均進入了“瓢潑大盆”狀態(tài)。暴雨無情人有情,諸多企業(yè)、個人面對此次天災紛紛捐贈物資、捐款,讓我們看到了企業(yè)和公眾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名汽車編輯,筆者在此也希望可以盡一些綿薄之力,給各位車友們做一個分享:愛車遇到如此極端情況該如何處理。
雨天行車別緊張,保持車距和判斷水位是關鍵
首先,在遇到暴雨天氣的時候,輪胎和地面之間會形成一層水膜,導致剎車距離被嚴重拉長。因此,在雨天行駛的時候要盡可能地拉長跟車距離,并保持低速行駛。如果前方有車輛,應當盡可能地沿著前車走過的路行駛,防止路面上遇到被雨水沖走的井蓋、被雨水覆蓋的深坑,導致車輛受損。
其次,在雨天行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行駛在低洼路段,以防發(fā)動機進水。如若確實需要涉水行駛,則需要提前測量水深,必要時可以下車步行,實地探測水深。在確保水深低于發(fā)動機進氣口時,方可涉水通過,如若水深高于發(fā)動機進氣口,則必須繞路行駛。在確保車輛滿足涉水條件時,應當掛入低速擋(手動擋車型對應1擋,自動擋車型對應L擋或手動模式1擋),保持低時速、高轉速的狀態(tài),緩慢進入涉水路段,防止推起浪花導致發(fā)動機進水。如若遇到多車涉水情況,應當逐一通過,防止前車“趴窩”導致進退兩難。
很多車主認為,某些加裝了“涉水喉”的越野車和純電動汽車,要么進氣位置非常高,要么不需要進氣口,可以肆意涉水。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涉水時,所有電器、線束全部浸泡在水中,長時間浸泡可能會出現短路風險。因此,即便是加裝了“涉水喉”的越野車和純電動汽車,也要避免長時間涉水。
不幸入水莫慌張,冷靜處理是重點
如果在行駛過程中,涉水時不慎熄火,萬萬不可重新點火。因為在涉水熄火后,發(fā)動機缸內已經吸入了水,而液體沒有任何壓縮能力,強行點火會導致頂壞活塞連桿、曲軸等關鍵部位,導致發(fā)動機報廢。
正確的做法是在第一時間內斷電,并將車輛暫時滯留在原地;車上的乘客需要盡快到安全的地方避險,然后叫拖車救援。如果水位過深,無法打開車門,則需要破窗逃生。在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如果購買安全錘,一定要購買符合標準的安全錘,譬如客車專用安全錘。而諸如網上某些手電筒、安全錘、安全帶割刀三合一產品,實際上沒有任何效果。
倘若在地下車庫、停車場遇到車輛泡水問題,則需要判斷車輛是否可以啟動。首先需要打開機艙蓋,查看空氣濾清器的濾芯是否有水漬或者潮濕現象。并拉出機油尺,查看機油液位是否正常。如若上述兩點出現有問題,千萬不要啟動,這說明進氣管路已經進水,有可能會有缸內進水的情況。
如果發(fā)動機進了水,卻又恰巧急需用車出行,則需要利用拆卸工具將火花塞拆下來再連續(xù)多次點火。因為在拆卸火花塞后,氣缸內部已經不是封閉狀態(tài),由起動機帶動活塞轉動,將缸內的積水擠出來,隨后再滴入一些機油,再次點火,直到缸內積水徹底排出為止。不過,這種方式不到萬不得已萬萬不可使用!且事后還要盡量找到專業(yè)的修理廠,或者4S店進行維修和清理。
希望我淺薄的知識可以給大家一定的幫助,如果可以,動手轉發(fā),讓更多人需要的人看到,也許就能幫到他們。
當洪水撕裂大地,我們守望相助!希望我們山川無恙,希望奮斗在一線的救援人員凱旋歸來,也希望災區(qū)的朋友們平安,加油,同胞,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