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這頭大象,正在面臨來自各個方位的“貼面式”追擊。對于上汽來說,轉身應戰(zhàn),難上加難。
![]()
6月的最后一天,上汽集團召開了2020年的年度股東大會,而本次大會既有上汽集團對2020年的總結,也有對2021“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展望以及企業(yè)層面的戰(zhàn)略方針轉變。這家汽車行業(yè)中的“航母”迎來了它的轉折時刻。
一方面,新的董事會選舉產生,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續(xù)任。同時,2019年被任命為公司總裁的王曉秋也被重新聘任,任期與新一屆董事會一致。
從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陳虹在上一個任期內,帶領上汽走過了中國汽車行業(yè)變化最大的三年;未來三年,上汽仍將由陳虹掌舵,既是對他過去工作的肯定,也為上汽接下來的轉型提供了穩(wěn)定的環(huán)境。
![]()
另一方面,上汽集團的轉型已在近期拉開了帷幕。6月中旬,上汽通過一場機構投資者的溝通會對外宣布,向用戶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轉型。新一屆董事會與高管團隊誕生,剛好無縫進入這輪轉型。
而在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為了應對來自市場演變、技術發(fā)展、行業(yè)變革新的挑戰(zhàn),上汽將全面向“用戶型高科技公司”轉型,并和盤托出上汽的技術布局和“看家本領”。
拒絕躺平
新一代電池系統(tǒng)、固態(tài)電池、無人駕駛、全棧自研軟件能力、芯片等代表未來汽車發(fā)展方向的前沿技術在股東大會上也被頻頻提及。陳虹還表示,上汽將重點培育14家科創(chuàng)型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有分拆上市的計劃,捷氫科技、中海庭、聯(lián)創(chuàng)電子3年內分拆上市陸續(xù)完成。
![]()
對于之后的發(fā)展考量,陳虹的思考與其他傳統(tǒng)車企選擇的方向也并不相同,他尤其提到,上汽不會接受讓一家供應商為自己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不然就是變成了“對方是靈魂,我是軀體,上汽的靈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p>
不過陳虹也提到,“我們不是采用,最多是合作的方案。我們跟華為、百度,包括華為在5G方面都有很多合作,在今后的互聯(lián)生態(tài)方面也有很多合作。”
在社交媒體平臺中,陳虹的“靈魂論”引發(fā)了廣泛爭議。在一部分網(wǎng)友看來,上汽不僅長期與美國通用和德國大眾合作,連公司引以為傲的斑馬智行系統(tǒng)也是與阿里聯(lián)合開發(fā)的,而上汽在自動駕駛方面還與Momenta進行了合作,此次拒絕華為提供的方案不知出于何因。
不過在百姓評車看來,陳虹能夠說出這么有志氣的話,還是讓人非常欣慰的,這說明上汽集團在技術和創(chuàng)新上有追求。更何況,上汽作為國內汽車巨頭,市值超過2000億,營收和體量跟華為不相上下,上汽從實力上講,也不怕華為。
![]()
單論造車實力,上汽集團確實是在頭部上游,并掌握著一定市場話語權,可要想不被時代拋棄,依舊需要行壯士斷腕之勇、輕裝上陣,才有可能跟上新能源節(jié)奏的步伐。前后推出的R、智己都是上汽在努力擺脫傳統(tǒng)品牌的束縛,用自主創(chuàng)新的新風潮品牌形象進入新一輪的逐鹿戰(zhàn)場中。
上汽集團不缺市場,也不缺資金,更不缺產業(yè)鏈支持。人家有著足夠多的實踐平臺來從整車架構、電子架構中構造出智能化整車的模樣。這些是上汽拒絕的理由嗎?并不是,其實原因很簡單,上汽只是不想成為華為背后的男人。
對于上汽的拒絕,華為官方做出回應:整車模式并不是適用所有廠商,“打包”只是為了提供“方便”,但對傳統(tǒng)車企而言也失去了核心技術賽道的話語權。
華為模式
從華為的回應中不難看出,華為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將會給傳統(tǒng)車企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但要想把握多少“機遇”,就要看傳統(tǒng)車企怎么選擇了:你可以全部采用我的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定制!
按照目前已經落地的項目,可以將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大致分為兩種:華為智選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
華為智選模式的作品,是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售價21.68萬元起,出自于小康股份旗下品牌賽力斯SF5。相比其他普通車型,華為智選版增加了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tǒng)、HUAWEI HiCar互聯(lián)系統(tǒng),以及HUAWEI SOUND音響系統(tǒng)。該模式主要是智能化功能的加持,合作深入程度相對較淺。
![]()
Huawei Inside模式的作品,是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新車搭載華為自動駕駛ADS系統(tǒng),具備城區(qū)自動駕駛能力,并且內嵌華為鴻蒙系統(tǒng)。該模式,在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兩大智能化領域深入合作,但僅局限于高配版本車型。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模式,華為對于汽車品牌帶來的更多的是——品牌賦能。目前華為主要和三個車企伙伴北汽、長安和廣汽合作,打造三個新的汽車子品牌,基于華為ICT(信息與通信)能力的汽車將在今年4季度陸續(xù)推出。
![]()
此外,長安汽車、廣汽集團與華為合作品牌名稱雖然仍未確定,但因為貼上了華為的標簽,未來上市的新款車型自然會格外受關注。
而像長城汽車等軟件實力比較強的整車企業(yè)也在與華為強強聯(lián)合。這些企業(yè)無論體量大小還是與華為綁定的深度均不相同。如果有實力的車企愿意把華為提供的技術支持研究透徹研究明白,那么靈魂還是可以保留在自己手上的。
百姓評車
上汽的敵人并不是華為,包括在自動駕駛技術上。遺憾的是,陳虹的言論一出,上汽股價應聲大跌,看來“華為效應”還真是立竿見影。話說回來,是否陳虹的一番話就真的永遠閉上了上汽與華為合作的大門呢?以筆者之見也未必如此?;蛟S在未來,雙方還是有可能以某種方式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