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日產而言,長遠的合作機會渺茫,眼下的財政危機得先“渡劫”。
根據外媒報道,日產計劃將出售其所持有的德國戴姆勒集團1.5%的股權給金融投資機構。這是與聯盟內合作伙伴雷諾所做出的一致行動——今年3月,雷諾已將其所持有的1.6%戴姆勒集團股權賣回給了戴姆勒集團。
![]()
此次股權出售的定價為每股69.85歐元(約合543.43人民幣),最終日產將獲得約合77.74億人民幣的現金收入,并將體現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財務報表中。而此前,雷諾出售戴姆勒的股權,則定價為72.41歐元(563.35人民幣),更早拋售股權還是令雷諾占得了更多財務方面的優(yōu)勢。
雷諾-日產聯盟與戴姆勒的合作始于2010年,前雷諾-日產聯盟CEO卡洛斯?戈恩與前任戴姆勒主席兼CEO蔡澈博士簽署了一個三方合作的長期框架。根據協議,雷諾-日產聯盟和戴姆勒集團互相持股3.1%,以減少研發(fā)和生產成本,提高利潤。
![]()
2015年,戈恩聲稱這一合作框架有13個項目正在推進中,誕生出我們所熟知的作品包括——
★ 借助奔馳C級平臺打造的中型豪華轎車英菲尼迪Q50,采用了奔馳提供的2.0T發(fā)動機+7AT變速箱,但產品已經許久沒有更新,尚不知道下一代Q50在何方
![]()
★ 由日產納瓦拉皮卡改造而來的奔馳X級,與納瓦拉皮卡共線生產于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工廠,但是只在南非和澳洲等規(guī)模不大的市場中獲得了一些認可,沒有成為主流的標桿車型,去年已停止生產。
![]()
★ 雙方還共同研發(fā)了用于緊湊型車的1.3T發(fā)動機,目前搭載于奔馳A級,后續(xù)也將搭載于日產下一代逍客等一系列走量的車型。這是一次在主流市場有重大意義的合作,只不過在電動化的浪潮環(huán)境下,手握現成發(fā)動機的幾家車企,后續(xù)是否有深度合作研發(fā)發(fā)動機的意愿,恐怕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
可以看出,在技術合作領域,兩家車企過往的合作經歷雖也有高光之作,但整體乏善可陳,聚焦的方向也缺乏前瞻性,對面向未來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所需的技術儲備,并不算十分充分。
而隨著蔡澈博士的退休和卡洛斯?戈恩的被捕,推動合作的關鍵當事人可謂“人走茶涼”,合作是否值得繼續(xù)推動下去,面臨著重新審視。
更現實的問題是。去年,日產的財報非常不容樂觀,全球虧損額度達49.7億歐元(約合386.66億人民幣),約占聯盟虧損的60%以上,相比于戴姆勒虛無縹緲的長期合作機遇,能填補財務虧空的正向現金流才是眼前日產認為更有價值的東西。
但不得不令人感到憂慮的是,在傳統車企普遍抱團取暖應對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轉型時,日產此舉雖然能換得短期的生存籌碼,但長遠地看,是否會失去一個潛在的重要盟友,以至于無法在轉型時攢足力量出擊?
相比而言,戴姆勒集團則有更廣的朋友圈,以及更堅定的智能化、電動化轉型決心——吉利集團注資后,雙方將聯合研發(fā)下一代高效的混動技術,并且以純電的形式復興Smart品牌;同時,戴姆勒還和比亞迪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互動;全新的奔馳EQS,也將成為眼下傳統豪華品牌旗艦級純電轎車的標桿產品。
![]()
或許,從戴姆勒集團一進一退的選擇中,我們也可以漸漸地看出——中國車企,正在愈發(fā)把握這場汽車工業(y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中更多主動的話語權。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