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曾經不止一次在公眾場合下宣布企業(yè)沒有造車計劃,這也讓許多“花粉”感到失望,畢竟華為在手機業(yè)務上的競爭對手都有造車傾向,小米更是在發(fā)布會直接官宣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三年后推出首款產品,而蘋果公司近些年來也在不斷收購相關公司以及招募這方面的專家,顯然已經在運籌帷幄了。不過,雖然華為不造車,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會投身到這片市場當中。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4月16日,也就是上海車展開幕的前幾天,有媒體放出有關華為自動駕駛的視頻,視頻當中的演示車為北汽極狐品牌的阿爾法S,整個行進過程中,安全員均未進行過多干涉,車輛在面對會車、紅綠燈停車起步、行人避讓、左轉掉頭等情景,都可以做到自行處理,無需進行人為干預。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視頻一經放出,便得到廣泛傳播,網友紛紛感嘆華為的技術研發(fā)實力,相較于造車新勢力對這PPT一通吹噓,實際體驗卻一塌糊涂,華為不聲不響就走到其它車企的前面,這種低調埋頭苦干的做法,的確非?!叭Ψ邸?。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華為不造車,只做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是遍地黃金,其豐厚程度絲毫不亞于十年前從功能機切換到智能手機。因此除了手機廠家轉向新能源汽車之外,就連造家用電器的創(chuàng)維、搞房地產的恒大都紛紛入局。而華為作為享譽全球的企業(yè),在智能領域內的技術積累應該相當豐富,而智能汽車既是一場能源變革,同時也是一場汽車軟件的變革。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華為在這方面顯然要比許多“外行”企業(yè)要輕車熟路許多,5G通信、AI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等樣樣精通,但為什么華為始終不想自立門戶呢?很顯然,華為就是想做方案供應商,給“外行”企業(yè)提供最優(yōu)的軟件解決方案。因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才剛剛起步,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企業(yè)入局,再加上傳統(tǒng)汽車品牌,這其中會有不少的企業(yè)沒有自己單獨開發(fā)的電動車智能系統(tǒng),華為選擇在這時放出這段自動駕駛視頻,無疑是一則絕佳的廣告,全國范圍內招商引資。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與其自己投身造車還要面臨與上百個品牌競爭的風險,倒不如利用自身的軟件優(yōu)勢,盡可能做到全國最大規(guī)模,成為人人都想要投奔的合作伙伴,不僅風險小,而且在利潤方面或許更加可觀。畢竟相比一個人賺錢,全國人給你送錢,體量能一樣嗎?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現(xiàn)階段華為已經進行到哪種程度?
有了自動駕駛視頻進行預熱之后,華為在幾天后的上海車展正式公布了有關電動車的軟件解決方案。
原本以為只是在發(fā)布會上展示自動駕駛技術,但沒有想到的是,華為幾乎把一輛電動車除了外觀和內飾之外所需要的東西全都發(fā)布了一遍。自動駕駛方面,包括能實現(xiàn)150米視野范圍的96線中長距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各種攝像頭傳感器、MDC 810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等都進行首次公開露面。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駕駛系統(tǒng)方面,發(fā)布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tǒng)以及一體式熱管理系統(tǒng)。只要再加上電池以及套上外殼和內飾,一輛華為牌電動車就能完成。很顯然,只要華為愿意,造車速度甚至要比小米還要快。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更重要的是,官方宣稱這些東西都可以即刻量產,并不是處在研發(fā)階段的PPT產品。這也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市面上發(fā)布的新車,其中很可能采用華為一整套電動車解決方案。畢竟目前除了北汽之外,還有國內外不少車企在向華為尋求合作,只不過深入程度或許會有不同,一部分車企只尋求車機系統(tǒng),而另一部分車企則是整車方案。
![揭秘:華為入局不為造車,那它到底圖什么?]()
總結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技大廠,華為選擇不造整車,而是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選擇制造電動車所需要的部件,這種想法顯然更有大局觀。更何況,今天不宣布造車,不代表幾年之后依然不造車,越多車企使用華為的解決方案,就必然會得到消費者口碑積累,等到時機成熟,再投身市場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