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超跑,“最大功率”和“最高時速”永遠是逃不過大家追問的參數(shù)。而一些頂級超跑品牌會在“最高時速”上狠下功夫,于是世界紀錄才會被一次次刷新。
當布加迪和柯尼塞格相互較勁誰更快的時候,也總有一些品牌希望可以用刷新速度紀錄來博人眼球,甚至是發(fā)家致富。美國超跑品牌西爾貝SSC(Shelby Supercars)就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在拉斯維加斯和帕倫普之間的160號高速公路上,西爾貝搞了一次事情,用SSC Tuatara超跑創(chuàng)造出532.93km/h的最高時速和508.73km/h的平均時速,宣稱創(chuàng)下了全新的速度紀錄。
于是,鋪天蓋地的新聞讓西爾貝又火了一把。但好景不長,隨后就有熟悉這條公路的人發(fā)出了質(zhì)疑的聲音,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相關人員也沒有官方承認這項紀錄,由于成績涉嫌造假,因此也讓競爭對手們松了一口氣。
暫且不談創(chuàng)造這次世界紀錄是否真實有效,但是自1999年西爾貝創(chuàng)立以來,為了世界紀錄就沒少努力。其在2007年生產(chǎn)的Ultimate Aero TT就曾以411.76公里/小時的平均速度打破了布加迪威龍所創(chuàng)下的紀錄,但由于未達到量產(chǎn)標準數(shù)量,后來也就悄無聲息了。
不過,Ultimate Aero當年被認為只是一臺速度的跟風者,不僅造型不能吸引人,而且有模仿蘭博基尼鬼怪的嫌疑,所以基本以失敗而告終。這么多年,西爾貝并未在新車型上打動消費者,反而又是為了純粹的世界紀錄而來,不得不讓人們覺得噱頭大于專心造車。
不知大家還是否記得當年的邁凱倫F1,極速超過380km/h,0-100km/h加速只需要3.2s,曾保持了量產(chǎn)車速度紀錄13年,從1992年到2005年可以說神一般地存在。直到布加迪威龍的出現(xiàn),才打破了邁凱倫F1捍衛(wèi)13年的極速紀錄。
不過,當年邁凱倫F1的出現(xiàn)并非專門為了速度紀錄而來。融合了大量F1賽車技術、中間駕駛座位、全世界第一款全碳纖維車身超跑等等標簽都是吸引車迷們的亮點,以至于憨豆都要留存一臺。
世界紀錄總會被打破,所以布加迪威龍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又被大名鼎鼎的柯尼塞格Agera RS以447.2km/h極速打破,也讓柯尼塞格再次獲得不少粉絲的追隨。在世界紀錄一次次被打破的過程中,也有很多車型因不符合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標準被取消成績,或是量產(chǎn)數(shù)量不夠,或是未能雙向行駛,總之,在世界紀錄這個點上,不少車型為之付出了金錢和時間。
但我們發(fā)現(xiàn),真正被推崇的超跑不一定是速度最快的車型。因為購買頂級超跑的人,沒有幾個人會去跑極速,那不是他們的目的。也就是說,“極速”對于這個級別的超跑購買者來說,只是個吹牛X的頭銜罷了。
這些超跑的命運往往都是在地庫吃土,往往都只跑幾千公里,往往被買回來也沒上過300km/h的時速,再快的極速,也被堵在了擁堵的車流中。所以,超跑在富人的眼里只是個身份的象征,只是一種品味的表達而已。而“世界紀錄”則是用來聽的,不是用來開的。
大多是有技術創(chuàng)新,有造車情懷的更會被追捧。比如與眾不同的設計,受人尊敬的品牌形象,無可替代的歷史意義,這些靈魂的元素缺一不可。
真正的車迷,他們絕不是僅崇拜最高時速。他們是熱愛的一定是具有機械感的“藝術品”。
而這類藝術品早已默默地被車迷心中的聚光燈照亮著,它們的名字叫法拉利恩佐、邁凱倫F1、蘭博基尼蝙蝠、雷克薩斯LFA、保時捷卡雷拉GT、梅賽德斯-奔馳300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