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一汽馬自達又傳出了要解散的消息了。消息一出,馬自達中國有關負責人辟謠稱,相關傳言在去年12月份也有出現過,這次就不再發(fā)文辟謠了。
相比去年發(fā)公告強烈譴責、嚴正聲明的陣仗,馬自達這一次辟謠的形式顯得有些松散,態(tài)度也不如此前強硬,不禁令人揣測:一汽馬自達是不是真的要“解散”了?
![]()
事實上,無論是去年12月份傳出的謠言,還是今天下午的“平地一聲雷”,二者之間充滿聯系,比如說6月份前完成改制、將一汽馬自達的相關業(yè)務合并到長安馬自達等。
“解散一汽馬自達,并入長安馬自達”,這個建議已經出現很多年了,不管是消費者還是業(yè)界人士,都認為這樣做,才能夠打開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發(fā)展局面。
首先,一汽馬自達近幾年江河日下,一點活力與生機都沒有。論銷量,它連續(xù)四年慘跌,去年僅售77907臺,大跌14.78%,而長安馬自達的銷量卻呈現上漲態(tài)勢,換句話說,一汽馬自達嚴重拖了后腿。
![]()
論質量,一汽馬自達在售的唯二車型都是百病纏身的主兒,阿特茲“吱吱吱”的新聞屢見不鮮,異響問題至今也沒有得到解決,CX-4發(fā)動機故障、變速器異響等,品質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
論品牌力,馬自達本身就是沖著小眾品牌來的,到了一汽馬自達這里,受眾圈層越來越窄,可它還妄想搞“價值營銷”,拋開價格談價值、講情懷,最終當然是以失敗告終。
其次,馬自達的產品矩陣以及銷售網絡并不支持它“兩開花”。它的產品不多,保有量較少,服務網點的覆蓋面也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搞出兩個事業(yè)體,只會是兩敗俱傷的結果。我們參照本田、大眾,豐田,它們之所以能夠“兩開花”,不正是因為上述提到的馬自達所不具備的條件,它們全都擁有了嗎?
因而,將兩個事業(yè)體合二為一,聚焦優(yōu)質技術與產品,形成品牌合力,或許才是馬自達在中國市場的正確發(fā)展方式。
![]()
據說這次“解散”的意愿,來自馬自達一方,原因也很簡單,馬自達并無法在這場與一汽集團的合作中獲得充分的利益。
這就要回溯到最初的合作協(xié)議了,一汽馬自達本質上只是個合資銷售公司,并不具備整車制造條件,有關車型的生產一直都是由一汽奔騰代工的,再者,馬自達在該公司中的占比僅為40%,無論是話語權還是利益,都不符合馬自達方的訴求。
隨著我國股比放開政策以及對外資限制的減少,馬自達勢必會再次向一汽集團爭取權益,如若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或許2022年合約到期后,雙方亦不會續(xù)約了。
![]()
至于一汽集團會不會答應,個人認為不會。此前大眾也一直想提升自身在一汽-大眾中的股權占比和話語權,但是一汽集團始終不讓步。前者家大業(yè)大,一汽-大眾在一汽集團中又是利潤奶牛般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一汽集團都能一口回絕,而馬自達及一汽馬自達,又有什么資本能讓一汽集團松口呢?
再者,一汽馬自達在一汽集團中的作用也不太大,早年還承擔著“技術輸出”的作用,現在猶如雞肋,造血能力也不及一汽豐田、一汽-大眾。值得一提的是,一汽眼下著重發(fā)展自主品牌,尤其在紅旗的復興上下足了血本,兩個合資事業(yè)體也發(fā)展得有聲有色,基本盤穩(wěn)定,并不缺一汽馬自達這個累贅。
![]()
因此,無論是從銷量、口碑,還是一汽馬自達背后的兩方力量來看,一汽馬自達繼續(xù)存在的可能性也不大。官方雖然辟謠了,但車市中不乏謠言辟著辟著就成真的案例,不妨靜觀其變,看看6月份一汽馬自達會不會發(fā)生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