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很多傳統(tǒng)車企也在積極轉(zhuǎn)型,就看誰的動作更快了。大眾無疑是走在前列的主流車企,他們在2019年就完成了MEB “電動汽車模塊化平臺”的建立,為電動汽車的批量孵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20年中期,來自MEB平臺的首款兩廂車ID.3率先在歐洲上市,取得了不俗的銷量。在中國市場,大眾認為SUV是更容易熱銷的品類,在ID.3的基礎上推出了跨界型SUV——ID.4,并在兩家合資企業(yè)同步國產(chǎn)。其中一汽大眾推出的是全球化產(chǎn)品ID.4 CROZZ,上汽大眾則在今年初推出本土改進版的ID.4 X,售價區(qū)間19.99-27.29萬元。近日,我們來到深圳時興上汽大眾4S店對2021款Pro極智長續(xù)航版(下稱ID.4 X)進行了實拍,一起看看大眾是如何轉(zhuǎn)型的。
新車特點:
一、基于MEB純電平臺打造,定位跨界緊湊SUV
二、外型采用全新設計風格,合理運用燈光并降低風阻
三、車廂實現(xiàn)了平面化布局,“數(shù)字化”程度較高
四、后驅(qū)版搭載后置單電機,四驅(qū)版搭載前后雙電機,最大功率達230kW
五、NEDC綜合續(xù)航里程分為402km、520km和555km三個版本
大眾為ID家族設計的主視覺形象是與兩側(cè)頭燈連接的中央燈帶和可以點亮的LOGO,雖然并沒有新勢力品牌的造型那樣前衛(wèi),但也很好地銜接了傳統(tǒng)燃油車和電動車之間的空隙,可以說是老少皆宜、男女通吃的風格。ID.4 X與一汽大眾的ID.4 CROZZ下格柵有顯著差異,采用了貫穿式紡錘造型,車頭上下的層次感更清晰。顏色方面,新車共提供賽博黃、超導紅、銀河藍、晶質(zhì)白共4種車身配色。
前臉采用了電動車常用的封閉造型,保險杠部分有明顯外凸,車頭的橫向?qū)哟斡绕淝逦?。上方是貫穿車標連接兩側(cè)大燈的水平燈帶,與中央全新的大眾LOGO同樣都是可以點亮的,新的氣象油然而生。下方紡錘形造型是氣流擴散區(qū),兩端具備真實的通風效果。底部格柵采用大尺寸菱形網(wǎng)格,起到進風和冷卻效果。
作為代表科技和智能化的產(chǎn)品,采用了充滿科技感的前大燈,IQ.Light矩陣式大燈由11顆LED光源組成,能夠根據(jù)車速來改變大燈的照射范圍。一體式的近遠光燈細節(jié)裝飾得很漂亮,前方燈環(huán)可以點亮,側(cè)面也布置了多顆可以點亮的光源,整個頭燈還加入了上下的環(huán)繞式LED日行燈帶,將橫置的前燈帶銜入其中,很有設計感。
側(cè)面來看,ID.4 X相比大眾的燃油車是有很大的創(chuàng)意意味,采用了較為短促的前后懸和比較長的軸距,尤其前懸很短,再加上A柱前移,車頭機艙部分看起來尤其短,車廂部分的比例也格外長,如果不是電動平臺,很難想象前橫置發(fā)動機的大眾能夠做出這樣的造型。另外,這臺車的車身高度也做得比較低,底盤和車身高度控制得都很好。車身色彩搭配做得也不錯,銀河藍主色與車頂銀色搭配成撞色,再加上諸多黑色的裝飾,車身絲毫不顯單調(diào)。
車身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612/1852/1640mm,軸距為2765mm,與姊妹車型ID.4 CROZZ相比,ID.4 X在長度和高度方面分別增加了20和11mm。從數(shù)據(jù)能夠看出,這臺車的軸距和長度其實比探岳都要長,只是高度低一些,按照大眾傳統(tǒng)的車型級別劃分,是可以歸為中型SUV的。
外后視鏡采用黑色底座+車身同色外殼拼接,外殼上設有修長的LED側(cè)轉(zhuǎn)燈,但并沒有側(cè)置攝像頭,360°全景影像僅在頂配車型上搭載,這點就顯得不夠科技化了。此外,外后視鏡僅配備有電動調(diào)節(jié)和加熱功能,折疊、記憶、倒車自動下翻和鎖車自動折疊功能同樣僅在頂配車型上搭載。
門把手采用了半封閉式,既保證了車身的整潔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阻,開啟按鍵布置在把手內(nèi)部,全系標配前排無鑰匙進入功能。
前后輪規(guī)格均為235/50 R20(入門車型為19寸,頂配車型為21寸),搭配多輻式半封閉雙色輪轂,也能夠降低風阻。匹配的是主打舒適和靜音性的固特異Efficient Grip系列輪胎。值得一提的是,輪胎具備“自修復”功能,通過黑科技“黏性密封層”迅速包緊扎胎點,即便鋼釘扎入也不會漏氣,這個可以點贊。
尾部看來,很像一臺兩廂轎車,跨界的味道很足。腰線上提而車頂下壓,使得尾窗高度被壓縮,再加上環(huán)繞式的尾翼降低風阻,尾窗看起來尤其小,顯得很靈動。貫穿式的尾燈和中間可點亮的LOGO與車頭呼應,內(nèi)部燈帶也與車頭的風格一致,尾燈帶有迎賓動態(tài)效果,提供三種自定義動畫效果,儀式感滿滿。底部采用外凸的黑色包圍輔以銀色條搭配,造型飄逸有動感,與大眾傳統(tǒng)的風格迥異。
細節(jié)方面,車身標識設計也頗具新意,尾部的左、中、右分別設有上汽大眾、ID.4和X標識,車型版本標注在側(cè)翼子板處,這臺2021款極智長續(xù)航版標注有“PRO”字樣。
車廂采用了極簡風格的內(nèi)飾,中控臺基本取消了實體按鍵,以5.3英寸液晶儀表盤+12英寸中控屏組成的懸浮雙屏成為人機交互的主要媒介,將可操控部件全部上移,換擋桿集成到儀表盤附近,下方成為專職的儲物空間。采用了年輕人較為喜愛的雙色拼接裝飾,提供灰色+藍色和灰色+紅色兩種撞色風格。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采用真皮包裹(入門車型為塑料),是目前大眾最新款式,微平底造型加上富有立體感的鏤空裝飾,既動感又精致。橫輻上的多功能按鍵采用平面化觸控方式,左側(cè)為智能駕駛輔助,右側(cè)為行車信息控制。
5.3英寸液晶儀表盤為全系標配,尺寸不大僅顯示一些主要信息,采用了黑底白字看起來尤為清晰,左側(cè)有一小片區(qū)域可顯示導航信息,右側(cè)是背光擋位顯示。頂配車型配備了類似于AR功能的HUD抬頭顯示,通過增強現(xiàn)實技術實現(xiàn)導航的沉浸式體驗。
整體式撥桿擋桿位與儀表盤集成化布局,用起來也比較順手,這是個突破式的創(chuàng)新。雖然有人認為它與寶馬i3有些類似,不過后者的擋位是集成在轉(zhuǎn)向管柱上,可以看做是奔馳懷擋的變種,并沒有起到簡化布局的效果。從擋位布置上,這臺車具備B擋可實現(xiàn)單踏板控制,P擋位于頂端面積很大。
標配12英寸懸浮式中控屏,搭載了大眾最新的MOS車聯(lián)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觸屏控制、手勢觸控、語音控制等多種交互操作,UI界面大方簡潔,菜單的邏輯也非常清晰,簡單操作幾分鐘就能夠適應。作為大眾電氣化集成度最高的車型,通過中控屏可以控制包括燈光、空調(diào)、車窗、天窗等諸多硬件,這是它能夠把大量實體按鍵取消的前提,還能夠顯示駕駛輔助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整體體驗不錯,只是感覺觸控反饋的靈敏度不算很高,手勢控制有時并不能激活。下方設有包含多媒體、空調(diào)、駕駛輔助影像、駕駛輔助、駕駛模式在內(nèi)的觸控式快捷鍵,便于直接進入菜單。另外,系統(tǒng)同樣支持遠程遙控家電的功能,實現(xiàn)“車家互聯(lián)”,這對于大眾也算是很超前了。
前排座椅中間成為專用的儲物空間,而且采用了前后對開滑蓋式布局,保證了視覺完整性。內(nèi)部空間也很實用,前方是帶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儲物格,底部加入了防滑措施,右側(cè)配置有兩個Type-C接口和小儲物槽;后方配備兩個帶限位器的水杯槽。
中央扶手箱蓋板采用皮質(zhì)包裹,醒目地標注“ID.”家族標識,提升了品牌印記。內(nèi)部開口大而方正,有相當?shù)纳疃?,可存放大件物品?/p>
中控臺采用水平拉伸造型,布置了貫穿式出風口造型,層次感清晰。不過整體用料偏硬,頂部仿皮質(zhì)部分和下方藍色都是硬質(zhì),觸感有些粗糙。不過在觀感上,這臺車做得比較到位,車廂配備有30色氛圍燈,能夠與中控屏的UI主題同步切換。
除個別入門車型(仿皮),其余車型的前排座椅均采用皮/翻毛皮材質(zhì)混搭包裹,并增加了黃色元素點綴,整體造型有靈動感,座椅的舒適性和包裹性表現(xiàn)都相當不錯。功能上,主駕駛座椅支持前后、靠背、高低(4向)和腰部(4向)電動調(diào)節(jié),副駕駛的高低調(diào)節(jié)降為2向。前排座椅還配備有加熱、按摩和記憶(駕駛位)功能,如果能夠多個通風功能會更好,這項配置對于南方用戶來說非常有必要。
后排座椅材質(zhì)與前排相同,填充物軟硬適中,坐墊和靠背均設有一定的側(cè)向支撐,提升了乘坐舒適性,人體工程做得比較出色。后排的空間表現(xiàn)堪稱越級,侃弟身高175cm,頭頂空間一拳半,腿部空間兩拳多,橫向也非常寬裕,乘坐三個成年人不顯擁擠。配置上,給了三個獨立伸縮頭枕和帶兩個水杯架的翻折扶手。
配備有地臺式空調(diào)出風口,下方配置了兩個Type-C接口和儲物格,儲物格底部加入了防滑處理,是個值得加分的小細節(jié)。后排地板的平整度很高,不過地臺的基座還是阻擋了腳部自由活動,如果能做成內(nèi)收造型的就好了。
全系標配全景玻璃天幕,迎合了國內(nèi)消費者的喜好,高配和頂配車型支持選裝可開啟式天窗。天窗的遮陽幕布并沒有配置實體開關鍵,只能通過中控屏對應的菜單滑動開啟或關閉,這是大眾培養(yǎng)用戶新習慣很好的方式,對年輕人而言也沒有什么難度。
尾廂的縱深度可觀,橫向空間比較有限,后端增加了凹槽拓展了寬度,常規(guī)容積為484L,日常買菜、旅行是足夠了,跑長途也沒有問題。后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有一定的傾斜度,最大容積可提升至1546L,鋪上氣墊也可以在車內(nèi)睡覺。地板下方并未配置備胎,設有一層儲物暗格放置有常用工具。除個別入門車型,均配備有帶感應和記憶功能的電動尾門。
動力方面,ID.4 X后驅(qū)版均搭載一臺后置永磁同步單電機,分為低/高功率版本,前者電機總功率為125kW(170Ps),總扭矩為310Nm;后者電機總功率為150kW(204Ps),總扭矩同為310Nm。四驅(qū)版搭載前交流異步、后永磁同步雙電機,電機總功率為230kW(313Ps),總扭矩為460Nm。全系均匹配電動車單速變速器。
續(xù)航方面,入門車型采用能量為57.3kWh的三元鋰電池,NEDC綜合續(xù)航里程為402km,其余車型采用能量為83.3kWh的三元鋰電池,兩驅(qū)版的NEDC綜合續(xù)航里程為555km,四驅(qū)版車型為520km。充電時間,入門車型慢充時間為8.5小時,其余車型均為12.5小時,快充均為0.67小時。快慢充電口均位于車身右后側(cè),用起來比較方便。
底盤方面,采用前麥弗遜獨立式+后五連桿獨立式的懸掛組合,分為后置后驅(qū)和前后雙電機四驅(qū)兩種布局,并且提供舒適、經(jīng)濟、運動和個性化共4種駕駛模式可選。在這里我們插一句,很多大眾粉絲最大的遺憾是沒有駕駛過大眾品牌的后驅(qū)車,沒想到在這里卻實現(xiàn)了,算是個意外驚喜吧。駕駛輔助方面,頂配車型配置了達到L2級的IQ.Drive駕駛輔助系統(tǒng),具備全速段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還有道路交通識別等。但其他車型的駕駛輔助只有L1級,只有定速巡航和主動剎車等功能。
侃弟點評:
曾經(jīng)有人說傳統(tǒng)車企是難以完成電動化轉(zhuǎn)型,主要理由是路徑依賴導致無法徹底改變。不過,我們從上汽大眾ID.4 X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大眾在“革自己的命”這件事情上是認真的。電動車的難點并不在于三電,而是在于整車電子電氣架構(gòu)能否徹底革新,從而為智能化留下無限延展的空間,從這個角度看,大眾還是做到了“虛心”向新勢力們學習,借助自身在汽車領域深厚的積淀,產(chǎn)品既做到了高度的集成化和未來可持續(xù)升級,同時在人體工程、空間、儲物、安全等各方面表現(xiàn)成熟。目前ID.4 X的售價與同級燃油車相當,體現(xiàn)了大眾在成本控制上的優(yōu)勢,如果L2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再下沉到更多車型就更理想了。
文章推薦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爾沃XC60:豪華SUV中的安全典范 傳祺gs4霧燈在哪開 傳祺gs4倒車燈型號 比亞迪元用什么機油好 gs4空調(diào)濾芯怎么換 gs4自動空調(diào)怎么用 傳祺gs4水箱在哪里 廣汽gs4傳祺換車門 傳祺gs4儀表盤圖標 傳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