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不造車宣言”,一直在網絡中回響。2015年,車聯(lián)網剛火的時候,華為加碼車聯(lián)網技術,但高層對外堅決否認“華為汽車制造業(yè)計劃”;2019年初,任正非又公開表示,“華為是有發(fā)展邊界的,只做車聯(lián)網模塊,永遠不會造汽車?!?/p>
華為不造車,你信嗎?在北京國際車展的展臺上,隱約看見了華為的菊花LOGO,藏在擁擠的汽車巨頭后面。沒錯,華為不造車,但它又念念不忘。
2019年4月,任正非明確提到,車聯(lián)網、人工智能、邊緣計算將是華為未來的三大突破點。隨后,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及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
華為不造車是認真的,華為只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不想造?還是不敢造?
為何華為偏偏不造車呢?甚至連“造車”一詞都不想提?原因有很多。
造車很費錢。蔚來的李斌說“沒個200億就不要造車”。去年10月份,戴森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告知員工,其宏大的電動車計劃已經終止,不具備商業(yè)可行性。歷經三年的研發(fā)、耗資200億元后付之東流。
2020年蘋果將在汽車項目上投入190億美元(133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fā)經費。當然了,這個錢多得超出了窮人的想象力,不過作個比較,每年全球汽車行業(yè)的研發(fā)經費在800~1000億美元之間,蘋果今年的研發(fā)經費就相當于整個汽車行業(yè)的20%~25%。
但是,蘋果至今連個樣車都造出來!真造出來了,營銷、建廠、售后,這又得花多少錢?
顯然,跨界造車這趟渾水確實不好趟。雖然像華為、蘋果這些互聯(lián)網巨頭不差錢,他們在融資上的能力是汽車企業(yè)們無法比擬的,但是一旦真正投入造車,才會發(fā)現(xiàn)“造車是無底洞”。
另外,華為自己都說了,要“幫助車企造好車”,這個FLGA立了自然不能打倒。華為不造車,為的就是給合作伙伴們安心,要知道華為合作的車企包括北汽、廣汽、上汽、比亞迪、東風、一汽等車企,是成為朋友還是變成競爭對手?相信華為還是很清楚的。
不造車,但造“芯”,造想法
華為在手機業(yè)務上面臨的形勢,已演變?yōu)閲H話題。造手機很容易,但沒有芯片一樣玩不下去。
包括美國、英國、瑞典在內的多個國家,先后對華為發(fā)起抵制,包括禁止芯片供應、禁止5G設備準入等。華為的各大業(yè)務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造芯運動成為自救之路。
智能化和電動化的風潮之下,汽車換而之,也就是一臺大號的手機,汽車軟件程序如同手機芯片一樣,成為行業(yè)的核心技術。智能化的電動車同手機一樣是電子產品,只不過體積更大,而能將不同電子產品連接到一起,本就是華為最擅長做的事情。
之前,大眾汽車的全新電動車ID.3在歐洲交付推遲,就是受到了芯片交付和軟件程序開發(fā)滯后的拖累。華為設立的“BU”“HI”等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就是把造車的錢用在刀刃上。
雖然不造車,但這不妨礙華為在汽車領域構建藍圖。
譬如同為不造車的博世,2019年年銷售收入達到6197億元,其中博世的汽車事業(yè)部,銷售額達到3734億元。要知道,博世僅僅是一個汽車OEM廠商,但依然能賺這么多錢。如果華為把智能汽車的軟件服務也打包帶走,那市場前景將更廣闊。
華為就是看中了這塊藍海,前期和汽車OEM廠商深度合作,進行初步的功能落地和成長發(fā)展;然后逐漸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核心壁壘,在供應鏈中取得話語權。
華為進入汽車行業(yè),絕非“三電”技術這樣的硬件,而是更為強大,附加值更大的“軟件”,如AIoT(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即AI(人工智能)+IoT(物聯(lián)網)。說起來,即使是電動車的強者特斯拉,也沒有完全吃透AIoT。
而利用自身的5G通信、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優(yōu)勢,為汽車賦能,重新組建一輛車的智能架構,這就是華為的算盤。
據華為『BU』總裁王軍披露,截至今年9月份,該部門除了整車制造和電池、電控等少數不涉及的領域,華為無論是智能硬件還是軟件平臺,幾乎做到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的全覆蓋。
你看,華為還需要造車嗎?
總結:
對于華為不造車,小編是相信的,這秘密就藏在任正非在公司發(fā)布的“不造車”決議文件中,正文之下那句“有效期3年”的標注。沒錯,華為造不造車,就看時機成熟到沒到。
別的不說,蘋果說不造車多少年了,但它在汽車研發(fā)上的投入卻是真金白銀的,而且,蘋果從不說“我不造車”。據悉,傳言已久的蘋果汽車,最早有望于2021年第三季度與大家見面,且蘋果一直都在美國加州對數十輛原型車進行秘密的道路測試。
對于這些行業(yè)大佬而言,它們要做的是自己的生態(tài)鏈,車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與其把精力投入在周期長、產業(yè)鏈多的造車上,還不如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把藍圖規(guī)劃弄漂亮點。畢竟現(xiàn)在的智能化風潮,是不可逆轉的,汽車生產在未來的汽車工業(yè)僅僅是一個制造環(huán)節(jié),軟件、數據和用戶的,才是互聯(lián)網巨頭的資本,汽車廠商比華為、蘋果們更焦急呢。
(注:以上配圖均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