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汽車人”,
工作圍著汽車轉(zhuǎn),日常生活也離不開汽車,
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政策的變化,
開車上班慢慢變成了負(fù)擔(dān),除了天天搶車位之外,
日漸高昂的停車費(fèi)也讓大家有點(diǎn)兒望而卻步。
周圍的人開始選擇另外一種出行方式,
比如騎摩托車、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等。
接下來,我們在想究竟哪種出行方式更適合自己呢?
于是,一場針對出行方式的討論開始了。
我們將從北京東邊日常交通較為擁堵的東四環(huán)內(nèi)出發(fā),
四位同事分別駕駛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
自行車四種交通工具,以20公里的最優(yōu)路線到達(dá)公司,
最終瞧瞧哪種出行方式最省成本、哪種方式最便利、
哪種方式最舒適、哪種方式最有樂趣?
交換焦慮
放下開車的焦慮
最終我還是買了一輛小牛電動車,是U1都市版,從“汽車族”變成了“騎車族”,主要是因?yàn)樯习嗤\囂F了。去年底單位周邊的路側(cè)停車位都改成了“街道自治車位”,只對周邊小區(qū)居民有優(yōu)惠價格,上班族如果停車一天得100多元,停不起。
騎車族的自由
騎電動車的最大優(yōu)勢是上班成本大大降低了,無論是汽油錢還是停車費(fèi);其次是上下班的時間和路線更加自由,你可以在上下班路上隨時停下來,吃個早點(diǎn)或帶幾斤青菜二兩肉回家;最后是沒有限行了,可以天天騎。
新添的小焦慮
首先是騎車的安全,目前北京的交通路況對騎車人來說更加惡劣,逆行是最大的安全隱患,有騎自行車上班族、有外賣小哥、還有送孩子的老年代步車??其次才是充電,我的通勤歷程往返約35公里,夏天往返沒問題,但春秋天兒就得考慮是否在單位充一下電;最后是雨雪天記得給電動小牛蓋一下車衣,不能犯懶。
不要追求速度
騎電動車通勤時間彈性很大,我最快一次是35分鐘到單位,平時單程騎50分鐘左右。騎電動車是要走自行車道的,很多時間都是在等紅綠燈;其實(shí)上下班高峰根本騎不快,除了擁擠的自行車,躥來躥去的摩托車,還有快遞送貨車,基本把自行車道堵死了。最危險的一次是路邊臨時??康臋C(jī)動車突然打開左側(cè)車門,差點(diǎn)兒撞上,你需要比開車更要集中注意力。我的騎車心得是不要追求速度,盡量不要借用機(jī)動車道,佛系慢慢騎。
快樂健身
隨著年齡步入中年,在拍視頻時才注意到自己的身材開始發(fā)福,逐漸鼓起的肚子讓我有了健身的念頭。由于工作原因想要抽出完整的時間健身有些不現(xiàn)實(shí),于是我想到了騎自行車上班。
健身和省錢兩不耽誤
騎自行車上班主要目的為了健身,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現(xiàn)在“停車難”。公司位置在市中心,從去年年底停車位開始緊張起來,停車費(fèi)也是水漲船高,一天百元的停車費(fèi)確實(shí)有點(diǎn)兒承受不起,而騎自行車則免去了停車的花銷。當(dāng)然,隨著騎車的增多,自行車改裝費(fèi)用也會有所增加,不過花費(fèi)還是比開車少太多。
騎行的痛苦你們都懂
談到騎自行車劣勢想必大家都懂,雖然變速自行車相比普通自行車在騎行上省力不少,但一個多小時的騎行在消耗體力的同時,到公司后滿身大汗是在所難免的,加上還需要穿著騎行服,換洗衣服是個麻煩事兒。另外,一旦路上碰到下雨天或?yàn)⑺嚱?jīng)過,泥水飛濺也是最為頭疼的。還有汽車、摩托車擠占自行車道和風(fēng)吹、雨淋、暴曬。
城市規(guī)劃為騎行考慮的還太少
北京雖說覆蓋了大面積的自行車道,但騎行環(huán)境一般,尤其是途徑立交橋區(qū),很難找到像汽車那樣方便的匝道,很多時候你需要與車輛混行,或者從過街樓梯搬上搬下的。這個時候很羨慕有些地方為自行車修建的綠道,人車分離既沒有安全和尾氣的煩惱,也能提升騎行的樂趣。
最終的大比拼我們并沒有分出勝負(fù)。
汽車成本高,但最為舒適;
摩托車更便捷,但受政策影響也更大;
電動自行車實(shí)惠,但續(xù)航里程限制了出行距離;
自行車能健身且成本最低,但風(fēng)吹雨淋最累。
在出行方式的選擇上,大家是各顯神通,各取所需。
其實(shí)家家都有汽車,這只是最常見的上下班出行場景,
因?yàn)榻煌ōh(huán)境變化
導(dǎo)致了每個人會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
這里沒有輸贏,你還可以公交、
地鐵甚至步行,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