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國內職場有個非常流行的詞叫“打工皇帝”,他們通常指受雇大型上市公司的職業(yè)經理人,比如老百姓熟知的微軟中國董事長唐駿。汽車行業(yè)作為全球泰斗級經濟體,自然不會缺少這樣的能人。
![]()
如果不算已故菲亞特集團CEO馬爾喬內,作為雷諾-日產-三菱聯(lián)盟的會長卡洛斯·戈恩先生,應該稱得上當代全球汽車圈職業(yè)經理人的代表性人物。
一戰(zhàn)封神
1999年,戈恩被雷諾日產聯(lián)盟調任到日本任日產汽車公司社長,彼時正值日產汽車的低谷期,負債2萬億日元搖搖欲墜。異國為官的戈恩力挽狂瀾,用了4年時間,便讓日產汽車扭虧為盈。大神級操作隨即被奉為經典,不僅入選美國哈佛等著名高校MBA的研究案例,戈恩本人更是譽為“日產的救星與恩人”。
![]()
一戰(zhàn)封神后的戈恩在隨后的仕途也很穩(wěn)健,持續(xù)帶領雷諾-日產聯(lián)盟像全球大汽車集團邁進。2016年,又將三菱汽車納入麾下,并兼任三菱汽車董事長。彼時,三大品牌一把手集戈恩一人之身。
據(jù)統(tǒng)計,2018上半年,雷諾-日產-三菱聯(lián)盟總銷量達到553.8萬輛,超過大眾和豐田,首次登頂。諸多的榮光下,似乎預示著戈恩將完成自己預設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帝國”??上н@樣的榮光在最后卻被蒙上了一層疑似“落馬”的結局。
11月19日下午,戈恩乘坐的班機降落在東京羽田機場,剛下飛機就迎上來兩位日本人,亮出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查本部的身份后,將其帶走。而罪名的原因,是涉嫌偷稅。
![]()
該事件的突發(fā),既也沒有征兆也沒有傳聞,“大新聞“短時間內就遍了全球汽車圈。詫異之下,全球各大媒體紛紛找原因,擺道理,分析戈恩被捕的背后真相。
但分析來去,主要原因早已沒有集中在戈恩是否存在偷稅的行為,而是指出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lián)盟的內部現(xiàn)狀:日本人對戈恩不滿!
我們總結了目前對于戈恩“得罪”日本人的幾條主要信息。
1. 裁員。還記得前文介紹戈恩上任日產后扭虧為盈這波操作嗎,其中重要一環(huán),是解雇日產汽車全球2萬名員工,并關閉日產在日本的五座工廠。對于日本企業(yè),大家也許有所耳聞,日企多實行終身雇傭制,即使是以企業(yè)自救的初衷進行大規(guī)模裁員,但也不可避免的砸了日本人的飯碗。
2. 吸血。雷諾-日產-三菱聯(lián)盟中,雷諾雖然是主導方,但貢獻利潤主方卻是日產品牌,這從銷量以及認知度輕易可見,中國市場也是如此。而雷諾長久以來都是依靠日產的“回奶”進行補充,即使車型開發(fā)也采用日產汽車現(xiàn)成的技術平臺。比如雷諾科雷嘉和逍客同平臺,科雷傲和奇駿同平臺。
3. 獨裁。一人身居三個品牌的董事長,日產汽車被變成了“戈恩王國”。
4. 合并。戈恩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聯(lián)盟可以合并成一家大汽車集團公司。理論上來看,這是做大做強的信號,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挑戰(zhàn)豐田和大眾的全球地位。但鑒于日本人相對較低的話語權,一旦合并,更多的利益勢必流向雷諾。所以,日產全球CEO早在今年年中就給出了回應:你休想!
![]()
(西川廣人)
也正是由于以上種種情況透露的強沖突感,戈恩被捕整個事件被籠罩在強烈的“陰謀論”之下。
請君入甕
據(jù)了解,舉報戈恩的檢舉方,不是別人,正是日產汽車內部,也是說戈恩作為日產汽車的董事長,被自己手下人給送進去了,這事聽起來就滑稽。與其說是集團內部公正的自查,怎么看都像內部博弈和斗爭。
![]()
雖然此事跟國內關系不大,我們也能拿到相關的第一手信息,但日本媒體已經就此事進行了展開。比如,日媒報道日產汽車公司社長西川廣人第一個跳出來指認戈恩的“罪狀”,涵蓋挪用公款,隱瞞收入等等。
三菱補刀
在戈恩被捕后,日產汽車名正言順的解雇了戈恩作為日產汽車董事長的職務。而在整個事件中,看似和三菱沒有關系,但作為日本車企,三菱勢必要和日產站在同一戰(zhàn)線。
![]()
在日產決定解雇戈恩后,三菱也發(fā)表了一份聲明,表示正在向董事會建議解雇戈恩。
丟車保帥?
如果說日本車企對于戈恩的負面態(tài)度在意料之中,那么法國本家方面彷佛也沒有給到戈恩更多的支持。
![]()
戈恩被捕后,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公開表示,會盡力保持雷諾與日產聯(lián)盟的穩(wěn)定性。總統(tǒng)的表態(tài)還算比較曖昧,但法國財長勒梅爾的言論就比較刺耳了,他直言“卡洛斯·戈恩不再處于能夠領導雷諾的位置”。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也許往深層次看,雷諾和日產三菱之間的糾葛,更像法國和日本兩個國家之間的博弈。法方希望借力壯大工業(yè),日方既不愿甘于奉獻也想保護本國汽車制造業(yè)。
![]()
而戈恩之事,究竟是兩方的導火索還是休止符,我們也將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