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復仇者聯(lián)盟中靠吃“裝備”取勝的超級英雄是鋼鐵俠,那么在正義聯(lián)盟中這個響當當的頭銜一定要頒給蝙蝠俠,論裝備的整體水平實力輸出,韋恩少爺家的狠貨色可絲毫不比斯達克的差。
每次出場時,蝙蝠俠都會帶上一輛霸氣十足的軍用級裝甲車,這臺名為Tumbler的蝙蝠座駕擁有將近1500Ps的逆天動力以及武裝到牙齒的進攻武器。
這還沒完,當遇到危險時,Tumbler還可以自動分離出一輛由前輪驅動的摩托車,助蝙蝠俠突出重圍。
在不少人看來,這個酷炫的分離式設計僅出自于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腦洞,但事實上早在37年前,本田就憑借這個設計讓一款小車大火。什么你不相信?
其實汽車+摩托的組合方式真不是什么超前概念,在1981年誕生的本田CITY上就采用了這種設計。這臺本田CITY事實上就是風范、飛度的初代車型,只是那時的CITY體型還沒有“發(fā)育”到現在這么大,論定位僅僅算是微型車。
不過你千萬別以為這臺CITY長得小就好欺負,初代CITY對于本田來講是一款相當重要的車型,在這個小家伙身上,可謂凝聚了當時本田在民用四輪車方面最強的技術力。
CITY采用了當時來講極為少見的前置橫置發(fā)動機布局以及反傳統(tǒng)的“TALL BOY”車身設計,簡單來講就是近乎變態(tài)的去壓榨車內乘用空間。
而這樣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初代CITY的長寬高僅僅為3380/1570/1470mm(和早期的奧托沒啥區(qū)別),但卻擁有超乎想象的大空間,除了車內寬度較低外,其長度和高度甚至超過同時期的第二代雅閣,坐上4個成年人也不在話下,事實上它可以滿載5個人出行。
在動力方面,CITY搭載一臺最大功率63Ps,峰值扭矩100N·m的1.2L發(fā)動機,配有5速手動和3速自動變速器,帶動這臺小車綽綽有余。
當然如果你認為這款發(fā)動機1.2L發(fā)動機太“溫柔”,本臺還提供一款TURBO車型,這款車搭載了更強勁的1.2T發(fā)動機,最大功率100Ps,峰值扭矩150N·m。
這個數據在現在看起來不算出色,但是對于一臺整備質量僅690Kg的CITY TURBO來說,堪稱大馬拉小車。其0-100km/h加速時間僅8.6秒,基本達到了現款思域的水平。
不過CITY的最大亮點還在于它的“4+2”理念,你說不懂什么意思?其實4+2就是指汽車的四輪加上2輪摩托的組合。在去上班的路上,可以將汽車停放在較遠的停車場,然后再換上后備箱的2輪摩托用以代步。
而這臺可折疊的50CC迷你摩托MOTOCOMPO,平時都放置在后備箱,當需要使用時,直接將它搬出來就可以使用。MOTOCOMPO搭載一臺風冷二沖程單缸發(fā)動機,最大馬力2.5Ps,在1981年的售價為80000日元。
本田推出這款摩托車的初衷是想解決城市通勤最后五公里的問題,這在現在看來類似于“小黃車”的概念其實本田早在37年前就已經實現了,可以說非常具有前瞻性。
但無奈當時的市場對于這類產品的需求并未達到預期,所以MOTOCOMPO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最終停產退市。而在早期的日本動漫《追捕令》中,你還是能看到這臺可愛至極的MOTOCOMPO。
盡管現在本田CITY已經進化為一臺標準的小型家用車,但是在它身上,似乎也還殘存著一絲初代CITY上的“余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