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買車,在預算允許的情況,都愿意選擇高配版。真皮座椅、全景天窗、超大尺寸導航、定速巡航等等舒適甚至豪華配置,都是中國車主買車時心心念念的裝備。有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用車更加舒適愜意,有的則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示一下新車的功能,來滿足小小私心。不知道有沒有朋友在海選車型的時候,認真的看過各款產品的配置表。
![]()
如果有仔細留意,會發(fā)現高配的車型里,有部分功能其實并不是自己所需要。但車廠搭配著來銷售,作為消費者也只能被動接受。所以有些功能配置會顯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大咖就來列出幾項功能作為引子,各位有什么感受可以在評論留言。
以往的汽車中控臺,基本都是陳列著各種按鍵、撥桿和旋鈕。雖然排列密集,但通過標識和指示,真正用起來也不需要花費太多學習成本。隨著科技的演變,從原來單一的按鍵操作,逐漸演變到現在,各家產品都視觸摸式操作是高級化的表現。
![]()
盡管隔行如隔山,但手機技術的變化、屏占比的提高確實使車載主機的操作,變得與手機越來越趨同。但似乎設計者只顧著在觀感上取悅消費者,卻忘記了使用者的感受。通常來說,這種類玻璃材質的表面和鋼琴黑面板,使用時間長了都會成為指紋收集器。而且觸摸式操作,在駕駛途中需要盲操作的時候,由于沒有實體按鍵的回饋手感,因此操作者很難發(fā)現自己究竟在控制哪部分功能。
另一項被手機給同質化的功能,就是車機系統(tǒng),尤其是人機互聯(lián)的系統(tǒng)。手機與個人生活的高粘度結合,已經讓很多人都離不開手機。先不說這樣的生活健康與否,光是連在車上的時間也要占領就可見一斑。正是由于對手機的依賴,才使得對車機系統(tǒng)的要求也偏向手機化。
![]()
所謂的車機互聯(lián),就是投屏到車載顯示器上的導航屏幕,通過顯示器可以操作手機。導航,視頻,音樂,游戲等功能映射到車載屏幕上。手機映射功能的加入,可以方便利用車內大屏觀看手機中的視頻,以及使用手機導航。
![]()
可車機就是車機,它既沒有手機的隨身屬性,也不具備手機的隨時在線升級功能。并且車廠基于成本的考慮,既不會裝備高分辨率、使用觸摸手感好的顯示屏。加之系統(tǒng)設計的原因,流暢感做得也不盡如人意。一來二去,終究還是沒有手機來得好用。既然如此,購買這種車機的意義又在哪里?
從邁騰開始使用到現在,自動駐車進入國內少說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這個功能可以讓駕駛者在紅綠燈路口等候,和其他需要短暫停車的狀況下,不需要長時間踩住剎車。說實話,日常使用的體驗著實不錯,可就是在塞車和停車泊位的時候,自動駐車才暴露它的瑕疵。
![]()
特別是在塞車需要排隊搶位的時候,駕駛者需要頻繁地對剎車、油門進行反復快速操作。這時候的自動駐車的工作邏輯就有點尷尬,剛一停定就鎖上,搶位時候需要踩油門才能解鎖。如此一來,位置丟了不說,乘客還要為此承受抑揚頓挫的感受。在停車場泊位也是如此,一把方向調整位置停下來剛準備倒車,駐車系統(tǒng)就工作開始鎖上,完全打亂了駕駛者停車的節(jié)奏。要是需要前后幾次才能入庫的話,這種感受可真是“有滋有味”。
![]()
換擋撥片的理念,是為了在爭分奪秒的賽車運動中獲得好成績,而發(fā)明并使用的功能。通過指尖一挑就能完成換擋操作。同樣地,也是基于這個理由,換擋撥片才被用車跑車和性能車上??涩F在,連十萬出頭的家庭買菜車,也用上了換擋撥片。而且體驗也不是性能車那般快速敏銳,只是把換擋的操作,由擋把改成撥片來實現,這就沒有太多的意義了。還有一種,通過擋把上的按鈕來完成加減擋操作的方式,同樣是既不快捷又少了操作上的儀式感,可以說是奇葩之一。
自動啟停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讓車輛在靜止時,通過對發(fā)動機熄火來減少燃油不必要的浪費,從而減低油耗?,F在的自動啟停,已經把熄滅和啟動的抖動和噪聲,都調校得微乎其微,但還是能感覺到聲響和抖動。
![]()
當然,作為駕駛者可以通過按鈕來關閉這項功能。只不過,每次熄火后重新啟動車輛,自動啟停系統(tǒng)都會默認打開。這對于一天就啟動熄火一兩次的車主來說,可能覺得不是什么大事情。倘若是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辦事,需要對車輛進行多次啟動熄滅的話。就能明顯感覺到,每次上車后都要手動關閉,如此算來肯定會浪費了很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