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專家、同行、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鍇俊老師很有意思,把我跟特來電趙總放在一起??雌饋泶蠹腋傻亩际浅潆姷幕睿菍嶋H上我們有很多的不同。為什么這么說?相同的是大家都在做充電,不同的是特來電是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但是云快充是服務運營商的。我為什么這么講?因為從市場上面來看,從充電服務行業(yè)來看,有特來電的巨頭,但是市場上面還有很多的中小運營商。云快充是干什么的?服務我們全國的中小運營商。所以通俗的一句話來講,特來電是B2C的模式,云快充是S2B2C,通過SaaS服務平臺,服務中小充電運營商,這是云快充的任務。
云快充創(chuàng)始人/CEO田波在介紹充電平臺模式
簡單的一句話,對于云快充本身的定位:我們是第三方,新能源汽車充電SaaS的平臺。為什么這樣講?我是2014年進入電動汽車行業(yè),最早的時候我做了電動汽車的分時租賃。2015年進入了電動汽車充電行業(yè),自己建充電樁做充電服務。到2016年底、2017年的時候搭建了SaaS服務平臺。現在對于云快充來講只干一件事,我專注的是2B,服務全國的中小電樁運營商。這幾年對于云快充來講不斷地做減法,本質上是什么?大家之前在行業(yè)里面會經常提到一個詞,互聯互通,實際上本身這里面的難點在什么地方?從流量的角度來講通過API接口非常容易,但是難在什么地方?充電樁底層這一塊怎么樣把它數據化、標準化。剛才大家提到,全國以前的充電樁制造企業(yè)有300多家,現在還有100多家的電樁制造商,每一家制造標準不一樣。尤其剛才大家提到能源,本身充電跟能源相關,但是充電跟加油有很大的不同,加油是一個物理的動作,加油站從油箱,不管是油管灌進去還是桶,但是充電涉及到平臺、樁、車的交互。我們每個人的手機都死過機,何況充電樁是一個工業(yè)級的產品,所以會有大量信息的交互。每家充電樁硬件本身是不是足夠標準化?要做基礎工作,市場上面那么多的充電樁,大家需要獲得好的體驗,基礎的工作誰來做?云快充在做這一塊的事情。
我們在行業(yè)里面,今年加入了中電促進聯盟,大家看到了我們的名字。實際上按照行業(yè)的定位,和大家打交道比較少,因為我們的重點不是在2C,更多的是2B這一塊的服務。在行業(yè)里面我們的充電樁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包括我們的其他增值服務方來進行服務。剛才我介紹了云快充經歷的發(fā)展的階段。
這幾年我發(fā)現一個問題,包括在當下,市場上充電樁的運營商……充電樁這個市場很有意思,在一個市場沒有充分電動化之前,就是一個城市沒有三千輛、五千輛網約車或者出租車電動化之前,這個城市的充電樁運營商基本上會呈現兩三家的局面,可能會當地的交投或者城投的公司,或者國網、特來電、星星充電這幾家會占據市場。基本是這樣。但是一旦這個城市電動汽車開始規(guī)模化,中小運營商像雨后春筍一樣出來,因為這個本質是只要有電、有車位,就能投資建充電樁,像分布式光伏一樣,市場上面的人是逐利的。市場上很多的小老板,或者本身在做汽車租賃,或者是網約車汽車公司,他有更多更好的條件會投資充電樁這一塊的資產。在這一塊,他可能會買了不同充電樁的品牌。這是大量存在的,因為我們服務800家中小運營商。
之前會遇到什么問題,買了誰家的充電樁,誰給我一個充電管理的平臺,給我一個APP就OK了,或者找第三方外包公司也可以使用。但是實際上本質是什么?它不是一個軟件,或者說一個APP的問題。它本質上是對它場站的運營經營管理數據化,怎么樣降低它的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的問題。所以這兩年設備制造商確實日子不好過,充電樁的制造企業(yè)本身很不好過,他們沒有動力再去投入這一塊的軟件研發(fā),去給運營商提供這一塊使用。原來設備制造商賣出去的充電設備,很多數據他自己沒有。第二方面,充電樁運營成本比較高,每個運營商出現問題之后,打電話給設備制造商投訴,找運營商。充電樁充不了電,運營商怎么辦,打電話找充電樁銷售人員。銷售人員怎么辦?再找技術人員,基本是這樣的流程。
現在云快充做了這一塊的服務,基本上現在在全國是159個充電樁廠家,也是159個品牌,都在跟我們合作。它們賣出去的設備用的是我們的平臺,充電樁遇到的問題,我們有24小時的隊伍在處理問題。為什么這個問題云快充去處理?就跟一開始我跟大家介紹的一樣,充電的行為本身是一個信息交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問題產生,這個問題因果不是一一對應的,在這個問題當中怎么樣抓取充電過程當中的報文,分析問題。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的技術人員來處理,要跟設備廠家對接,并且把充電樁運營過程中我們發(fā)現的一些bug,我們發(fā)現的一些問題,把這些數據反饋給設備制造商,推動設備制造商對它的設備進行迭代和升級。云快充干的是這樣的一件事。
市場上面現在的充電樁,今年電動車整體的銷量下半年存在比較明顯的下滑,但是作為我本人來講,對這個行業(yè)非常樂觀,因為是階段性的情況。我自己開電動汽車,我已經開了兩三年,電動汽車本質上的未來,不是因為它是燒電還是燒油的問題,本質上是因為智能化和網聯化的時代,必然會推動電動化,電動化的企業(yè)確實這兩年我自己感覺會很棒。
在全國市場,我們仍然注重S2B這一塊。因為在全國我們服務的中小運營商有800家,但是隨著市場的發(fā)展,現在這一塊在全國的規(guī)模遠遠大于我服務的規(guī)模,這個市場空間很大。第二,這個市場仍然保持一個快速的增長。這個問題還有一個難點,我不知道各位專家之前有沒有關注過,每一家充電樁的設備制造商協議都不一樣。這個事情實際上一開始讓我們云快充是栽跟頭,每一家的設備雖然我們有國標,但是每一家的產品特點本身不一樣,所以它的協議完全不一樣。我們每一家都經歷過了這種產品協議的開發(fā)、測試、上線。最早的時候大家的困難很大,因為上游的設備制造商標準不統(tǒng)一,但是現在100多家設備制造商全部是按照我們的標準進行開發(fā)。這一塊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對于我們本身中小運營商來說,設備進行了標準化、數據化。只有達到統(tǒng)一標準,現在在市場上面所有的流量方主機廠,不管是流量方還是主機廠,還是一些平臺,通過云快充接口給出去,他們可以在云快充平臺上面使用我們所有中小運營商的充電樁。
比如現在百度、高德,每家都是一樣,現在包括流量方跟車主方都形成很好的合作,為什么中小低端的運營商的設備能給各個流量方和使用方進行現在的合作和提供好的充電體驗呢?是因為在底層已經做了一個標準化和數據化的動作,對于他們來講,他們如果在全國對接每一家設備運營商,而每一家運營商背后可能對應的是三家、五家的設備制造商。這個事情云快充把它做完了,所以云快充做的是S2B2C,本質上我今天站在這里,我們實際上干的是產業(yè)互聯網,我們做的是2B的事情。所以這個事情我們干了兩三年的時間,它現在就是產業(yè)互聯網一步一步打著手電筒一樣往前走,在這個過程中把運營過程數據化,通過數據來賦能我們的上游的設備制造商,對于我們設備進行迭代和升級。
我們網約車的運行,充電成本這一塊,剛才王老也提到為什么不考慮換電的問題?我為什么會寫SaaS+N的問題,因為標準就是讓我的客戶成功,我的客戶就是充電樁運營商,怎么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是充電樁需要考慮的問題。充電離不開電力、場地、土地和資金,所以在這里面,包括我們后面伯坦科技的聶總會介紹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有變電站、洗車等服務,都在這個場地進行設置。包括換電也是一樣,如果市場上有這個需求,我們服務的800個加盟商,這里面有很多的土地資源,大家隨時隨地可以合作,換電站就可以進去了。本質上大家就是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個衍生服務。云快充做的是數據服務,所以對于SaaS+N這一塊的探索,我們會持續(xù)下去。好,我介紹完畢,謝謝大家。(完)
為了給大家提供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趨勢參考,《電動汽車觀察家》制作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年度觀察2020》,沿著市場、動力電池、政策路徑展開總結和預測,全文有168頁PPT。
如需全版168頁報告,請聯系18511568380或13641106589,PDF版售價1000元/份,PPT版售價2000元/份。